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翻译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介绍西方文化,而忽略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不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各类专业人才都应该具备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和文化翻译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能力
2013年,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希望与有关国家建立和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和平发展的旗帜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其中文化交流是政治互信、经济合作的基础。翻译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应用型翻译人才,英语翻译能力已逐渐成为各类专业人才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加强中国文化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英语教学。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阅读和听说技能被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而写作和翻译被放在次要位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则是把学习理解语言形式(语法和词汇)排在首位,文化教学尤其是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教学却被边缘化了[2]。普通高校的非英语专业没有专门开设英语翻译课程,教材和考卷中缺乏足够的翻译学习材料,英语课堂上介绍和讲解翻译方法也往往只是为应试服务。翻译这个重要技能的终极使命———学习了解西方文化与对外介绍中国文化,已经被逐渐遗忘[3]。此外,在跨文化学习和交流中,也存在偏重外来文化输入而忽视中国文化输出的倾向,在学生中间出现了“母语文化失语症”现象[4]。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加强中国文化翻译教学。一些学者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问题,已经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对改革大学英语考试和英语教材的建议[5]。2013年12月开始,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题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值从5%增加到15%,答题时间从5分钟延长到30分钟,形式从单句翻译变成了篇章翻译,内容涵盖中国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篇章翻译,不仅可以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汉英翻译能力,也可以考查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及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全国性的英语统一考试中,建立覆盖中国文化的考查模块,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6]。青年大学生要重视中国文化,主动学习和探索中国文化,努力成为熟知中西文化又能把中国文化引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中国文化翻译教学的对策
(一)教材中增加本土文化相关内容
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的作用。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仍然以阅读、词汇和语法训练为中心;翻译实践部分,局限于对单句和段落的翻译,教学目的停留在检测学生从阅读材料中学习语言知识。在翻译练习中,对翻译理论和技巧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对翻译知识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此外,教材的内容和涉及的题材主要是关于西方的社会和文化的,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的既定内容限制了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机会,这不利于培养他们在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引入中国本土文化话题的能力。加强中国文化翻译教学,首先应当解决教材中的本土文化缺位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等教学资料,内容要尽量涵盖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既要有关于西方世界的,也要有关于我们中国的。同时,要补充中西方文化相关题材的篇章翻译资料。在学习教材内容、使用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经常有机会比较中西方的异同,才能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翻译介绍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我国近代以来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翻译家,如林语堂、钱钟书、杨宪益等,他们一直致力于介绍中国文化的写作或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将他们的有关作品作为教学资料。另外,外国媒体对中国的介绍和报道资料如英语报纸和杂志中的有关文献,也可以选择用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学习材料。
(二)利用微课加强文化翻译教学
微课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省时而高效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在线学习、内容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也可以运用微课方式,通过短视频讲座,为学生介绍讲解文化翻译的重难点和应试点,并及时进行测试考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而有趣的视频系列教学,分类展示和讲解不同的翻译理论和实用技巧。结合与中国文化主题相关的案例分析,比如有关儒家思想、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案例,全面梳理增词法、删词法、顺译法、逆译法、拆分法、合并法等翻译方法,制作成一系列的翻译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都内含一定的文化元素和翻译知识点,它们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一个完整的翻译讲座模块。在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相关练习之后,教师可安排适当时间开展翻转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问答、讨论及内化知识的机会,使他们的在线学习与离线资源结合起来[7]。采用这种方式,既不会耗费大量课堂时间而延迟课程进度,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翻译教学。
(三)改革大学英语课的评价模式
在英语的统一考试中翻译题型的分量和难度都在逐步增加,大学英语课程也应调整考核评价模式。为强调文化翻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对文化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学习,应该将文化知识和文化翻译技能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之中。首先,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统做法,增加介绍本土文化的教学环节。在讲解课文时应补充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同时,组织学生围绕有关文化知识和翻译理论与技能,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应作为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一部分。其次,大学英语课的期末测试要加强对文化知识和文化翻译能力的考查。文化测试的内容应包含3个层次,即文化知识、情感态度和交际技能[8]。期末考试中的文化测试可以分为2个部分。(1)考核文化知识。通过填空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西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2)考核文化翻译。通过篇章翻译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西文化知识的汉译英及英译汉能力。语言测试与文化测试相结合,符合语言与文化教育的动态要求,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
(四)增加介绍
中国文化的选修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意识,还需加强课程建设,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从文化教育角度看,当前高校的英语类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不足。一些英语类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帮助学生扩大文化知识方面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高校应根据加强文化教育的需要,重新规划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介绍中国文化和研究文化翻译的课程。比如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开设世界简史、中国通史、中国文学、中国饮食文化、中国民间习俗、传统民间艺术等选修课程;同时,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部分课程实行汉英双语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已经于2014年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在进校后的第二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便可以选修ESP课程和跨文化课程,如商务英语、英美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中国文化课系统介绍中国的文化基本知识,并开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实践训练活动。另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输入是积累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课教师和有关选修课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国文化的相关书籍。
三、结语
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前提是让学生广泛了解和深入理解文化。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工具,而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更需要熟悉自己的文化。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需要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大学英语课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尤其是应加强中国文化翻译教学,让学生具备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明炬.季羡林的翻译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3]马菡,晋刚.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4]丛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5]宋伊雯,肖龙福.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调查[J].中国外语,2009(6).
[6]张伟平.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段落翻译部分对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反拨作用[J].外语教育研究,2014(4).
[7]裴琼.关于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8]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李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