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语课程多元化体制建立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的国家人才战略,为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和发展方向。在新时期,要实现《教学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必要构建一个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008年,青岛农业大学以《教学要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对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一、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2011年外研社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与教学实践研讨会”上,王守仁教授指出,高校应以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进一步探索和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兼顾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色,培养国际性人才。在课程结构上,大学英语不应该仅被设定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设置由“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构成的多元化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坚持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衡、输入和输出平衡、语言与文化平衡。文秋芳教授在大会上指出,通过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和渐进性技能转换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英语使用技能、跨文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通用英语技能;语言课程需要从“本土型”向“国际型”转变。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是科学的、系统的、符合学生个性化要求的。课程体系的“科学”属性是指它要符合教育规律,特别是外语教育规律;“系统”是指课程体系内的各课程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完整、互相促进的体系;“个性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到培养目标、学生层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等几个方面,应该把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实用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包括在课程体系之内。在课程内容上,大学英语应包含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Eng-ishforSpecificPurpose)和通识用途英语(EnglishforGeneralEducation)三个课程模块。其中,通用英语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可设为必修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是依据学科和专业而开设的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课程,可设为限选课或选修课;通识用途英语主要是文化类语言课程,可设为限选课或选修课。这些课程构成了大学英语从低级到高级的梯形课程系统,体现了大学英语“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性质,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平台,达到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跨文化意识、思辩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的教学目的。
二、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施“3+1”课程设置
2008年,青岛农业大学以教育部《教学要求》为指导,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实施了“3+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3+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的“3”是指学生在第一至第三学期学学英语I~III级语言综合技能课程;“1”是指在第四学期,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学习兴趣、未来职业发展,从语言、文化、技能3个模块8门课中选择学习其中的1门课程。“3+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模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阶段的训练和综合技能的培养,又充分满足了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兴趣和未来择业的需要。“3+1”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分为通用英语必修课程模块和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通识用途英语等限选课程模块。通用英语课程模块包括大学英语I~III阅读课和听说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为进入英语限选模块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限选模块中包括“英语高级视听说”、“英语高级阅读”、“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大学英语IV”、“大学英语V”、“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科技英语”等课程。
(二)倡导任务教学法近年来,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倡使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任务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3]。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于真实的社会、真实的目的和真实的人际交往之中。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课堂活动的组织以任务为核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给学生布置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而学生运用目标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这符合“从做中学”(1earnbydoing)的原理。让学生“用看得见的方式体会自己的进步”[4],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从意识和实际行动上,完成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和权威到学生进行“意义学习”(meaningfullearning)课堂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练习语言知识和相关技能,引导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语言交际。
(三)下放学生择教选课“自主权”通过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给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修读课程的权利。新生开课第一周,教师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导学讲座,使学生了解大学英语学什么、怎么学。新生开课后的两周内,允许学生对教学板块内的任课教师主讲的课程任意选择并试听。每学期末,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选择下学期的任课教师;第三学期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水平从第四学期8门课程中选择1门大学英语限选课程。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基本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得以实施。根据青岛农业大学2010级1300多名学生的网络调查问卷统计结果,95%以上的学生对这种大学英语选课模式表示满意。
(四)确立课堂内外结合的多层次授课模式近年来,青岛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确立了“课堂面授+第二课堂+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授课模式,即每周4节课堂面授、每周1节自主听力学习和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网络自主学习。为此,青岛农业大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利用校内电台建立第二课堂,即每周一、三、五的晚自习时间播放录好的听力讲解内容,学生可以在教室、自习室和宿舍等地方自主选择收听英语听力材料。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还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和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主要做法是:将教师基本信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案和讲义,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等教学资源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了与课程教学进度同步的网上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网络学习内容开展课余自主学习。
结语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选课模式等一系列改革,青岛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优良效果。2006级~2008级学生在本科第四学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分别达到82.4%、80%、83.17%,比05级的64.8%提高了17多个百分点,比全国重点大学年平均通过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青岛农业大学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竞赛和活动,特别是在山东省各类英语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大学生英语话剧团演出的《美女与野兽》在优酷网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青岛农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比山东省其它同类高校提前了三年,在教研立项和教学成果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被确定为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年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大学英语”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整体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和青岛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正不断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只有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来,只有通过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培养具有外语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