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务文本翻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异化是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语际转换,要求译者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主张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使读者可以充分欣赏借鉴其他文化的异质成分,但同时却容易导致读者对译文的陌生感;归化是以译语为归宿的语际转换,把源语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译语中人们所熟知的内容,从而降低读者接受的难度,但往往会使源语中承载的文化信息丢失。所以对选择何种翻译方法不同的学者持各种观点。由于商务文本独特的语言特点、丰富多变的行文程式、多样化的文体特色和复杂的内涵等,因此在翻译商务文本时正确地选择异化法(alienation)和归化法(adaptation)有助于我们对商务文本的意义、交际意图的了解以及对商务文本翻译的掌握。刘英凯(1999)认为“归化”是“翻译的歧路”,许崇信(1991)“归化整体上说是不科学的,无异于往人身上输羊血,得到的不是文化交流,而是文化凝血”。有些学者认为“异化”译文晦涩、难懂。然而,在翻译的实践中“归化法”和“异化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只是适用范围不同。总之,在商务中英文互译中,在语言内容方面,应更多地应用异化法,以期忠实地传递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在语言结构方面,应遵从归化的原则,这是因为汉英思维模式不同,汉英语言结构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译者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在翻译时必须进行语言结构上的转换以适应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两种彼此对立的翻译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在特定语境因素、语言、情景语境、文化等因素,以及翻译文本及翻译目的、不同的源语及目的语等因素成为商务文本翻译正确地选择异化法和归化法的理据。
二、商务文本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的选择理据
由于商务文本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商务文本翻译便成为一项复杂的符号转换活动,特别是在源语言承载了文化信息或者存在文化缺失,因而其文化负载过重的情况下,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补偿,尽力减少语言间“代码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或扭曲,从而消除隔阂,把源语文化的意义有效地传递给目的语文化的读者。
“直译与意译”和“异化与归化”的界定著名翻译学者郭建中在谈论“异化与归化”问题时,指出异化归化实际上就是“直译”与“意译”的延续与拓展,不同之处就是,前者是就翻译中的表达方式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的移植问题。[1]从直译意译到异化归化,说明了翻译过程中的源语(SL)文化因素的移植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也说明了译界研究的重点从表层的语言操作转到深层的跨文化交际上来。这是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而发展的。“异化”和直译是以作者或原文为中心,所以译界把“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方法称作“异化”;而“归化”或意译是以读者和译文为中心,因此这种“以目的语(TL)文化为归宿”的方法被称为“归化”。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语言文化的交融成为可能,各民族语言就会越来越多地吸收外来营养,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因此翻译中的异化现象就变得更常见了。异化的翻译方法可以将一种文化语言中陌生的现象介绍给其他文化的人们,并逐渐让人们了解、熟悉,从而人为地拉近不同文化间的距离。在英语商务文本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英语成语、谚语和习语的翻译如以接受外来文化为翻译的出发点,采用异化的方法,往往会带来异国情调,丰富语言,采用归化法会缺乏这种异国情调。在中西商务活动中,许多中文术语言简意丰,经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了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往往难以在英语中找到同等的表达法。遵循文化对等的原则,应使用各种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中的文化意蕴。因此,就翻译的内容而言,就应更多地考虑异化的方法。有人反对异化赞成归化。他们认为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而且要克服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撞。归化的译文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消除文化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刘英凯(1999)认为,“文学翻译中译文归化与保持异域情趣并不矛盾。”适当的归化是为了避免“影响或损害翻译的交际作用,造成某种理解上的困难”(许崇信,1991)。归化和异化因其适用的范围不同而各有着对方所没有的优点和缺点,二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是互相补充的。在某些文本中,单独用一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无法得到完美的译文,这就需要把异化和归化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音译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异化法,它能够最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文化意蕴。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中的独特的现象、概念,如在本民族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汇翻译,采用音译异化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因此,很多商务词汇用音译异化法作为外来词进入英语已不成问题了。直译的方法也属于异化的范畴,可以直接传递语言中蕴藏的文化信息。总之,在商务翻译过程中尽量传达原语中的民族形象和文化特点,有利于帮助人们接受异域文化和智慧,输入新鲜血液,促进本族语言与文化的发展。采用直接异化和音译异化的方法会使西方商务读者一目了然,考虑异化的方法,可以更多地传递商务文本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但在音译异化法和直译异化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求助意译归化法了。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强调:翻译就是交际,因此,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要避免在商务活动中文化冲突;而文化冲突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误解而导致商务活动挫折。它可以摆脱原文表面结构形式的约束进行翻泽,追求的不是两种语言在词义、句子结构、思维方式上的表面对应或一致,而是译文与原文在实质内容上的相近或相同。归化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他侧重于交际翻译,注重效果上的对等,即关注原文读者反应与译文读者反应的对等,所以便于大家接受。假如翻译中只讲归化不求异化,那汉语里就只会有“猫哭老鼠”,不会有“鳄鱼眼泪”,只会有“全副武装”,不会有“武装到牙齿”,只会有“一箭双雕”,不会有“一石二鸟”。那样一来,汉语就会失去多少光彩呀!但是,异化并非万能。译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由于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种种障碍,有些障碍甚至是无法逾越的,如果仍然一味坚持异化译法,势必导致译文的晦涩难懂,令读者难以读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退而采取归化译法,将自己的译文纳入目标语语言文化规范的轨道。
三、结束语
异化法和归化法作为翻译中的两种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因此对它们的抉择就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在对外的商务活动中就语言的内容而言,应更多地应用异化法,以期忠实地传递当中蕴含的文化信息,当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归化的意译法;由于汉英思维模式不同,汉英语言结构呈现出极大的差异,译者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流畅,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习惯,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进行语言结构上的转换以适应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就语言结构而言,应遵从归化的原则。总之,异化与归化两种方法应相辅相成,共同使翻译起到跨越不同文化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