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思政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主要内容。大学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等多种教育功能于一体的重要通识课程,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政治内涵,对我国高校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思政元素,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从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这四个方面提出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的路径,以期能够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语文;融入路径
一、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与思政元素
语文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学语文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多种教育功能于一体的人文素质课程,它既具有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功能,同时也兼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在推进语文学科思政教育时,应着眼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程度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存力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不仅可以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能使青年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中华文化影响,激发其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培养其在各种复杂情境下随机应变的能力。大学语文课程的教育目的不只是拘泥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剖析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使青年大学生感悟到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成为拥有良好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行的人。
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学语文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与专业思想政治课程的明确性和僵化性相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大学语文佳作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大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古今中外名作,呼吁大学生从教材出发,学习教材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理想并为之付诸实践,进一步拓展自身价值发展。
(二)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宗旨一致
大学语文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阅读理解,语言交流和应用写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并塑造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再者通过加强个人学习能力,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设置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核心价值观等的系统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其三观的正确树立、理想信念的增强奠定基石;从长远来看,也为大学生今后步入职场,能够较快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本质上讲,这两个课程都是发挥学科育人的根本作用,其首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大学生成为时代所需要的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语文教学的结合符合当代社会主流价值,也进一步阐明和优化了大学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和人文目标。
(三)大学语文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经验
作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语文不但是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积极支持者,而且还是直接的实践者。它依靠创造具有文化意义的优美环境,并辅以深入而简洁的指导,将世界观、人生观等教育整合到教育和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学。在青年大学生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情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其增强责任意识。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价值巧妙地与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符合大学语文的教学规律和目标,而且还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范围。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的路径
(一)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
传统单一形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因此,丰富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第一,可以将“互联网+”引入课堂,充分运用VR、虚拟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大学生身临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易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第二,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拓展第二课堂,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等相关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共同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将学生活动作为思政教育阵地,一方面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第三,创新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考核更多地侧重于文学作品的文学专业知识,这样的形式容易使学生忽略文章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因此,可以创新考核方式,增加对思想政治内涵的考核,激发大学生对文章中思想政治元素的探究。
(二)提升语文教师队伍思政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构成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变量。因此,提升语文教师队伍思政素养十分关键。从教师层面来说,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思政教育意识,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须有足够的重视。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并不是流于表面的思政说教,而是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引导学生去分析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渗透到课堂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与适度。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首先也要足够重视大学语文的思政育人功能,其次,可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对积极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给予一定的保障。
(三)注重课程的前沿性与实践性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当下社会发展与文学潮流,像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也可以灵活运用到大学语文的课堂之上。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下,大学语文教师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丑、保持本心的能力。关于提高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在现有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主题、富有思政教育元素的实践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并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四)文化元素促进课程思政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想政治观念相互融合,都是基于人文互通原则设计的。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体现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的共同原则,并运用可以交互操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人格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语文课程身兼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它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利用这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当下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对于自身乃至于国家的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推进高校建构“大思政”教育格局,势在必行。
作者:潘蔡羽 郭必裕 江浩然 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