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艺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许多教师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艺术的独特形式和其奥秘使其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后发挥了无穷的能量,它使得创造力无限施展,想象力得到了有效发挥,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创造;想象;艺术

我们都知道艺术教育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等的深刻变化。文字的表象看起来很美,但艺术教育这“融美于心灵”的教育究竟有多重要,如何使这教育更好的渗透进日常的教育中使学生在上语文课时乐在其中而深知其意,这是一个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另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艺术教育也随之有了一定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审美素质发展目标是在各门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具有广泛的艺术兴趣和爱美的情感;使学生的艺术特长、艺术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陶冶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学会欣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运用教育的艺术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浅谈对艺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1调动学生学习的神经,潜移默化使知识被学生吸收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巨著《学记》有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都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就像是一根穿珠的线,将零散的课堂知识帮学生一颗颗穿起以展现知识的魅力将知识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艺术。试想平淡无味的课堂就像是粗粮饼,虽然营养价值非常高,但对于挑食的孩子怎能了解其中的重要性。他们只会挑好看的,口感好的食物,然后进行细嚼慢咽。换言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像一盘好看的水果拼盘,色香味俱全,那孩子才会主动拿起,往自己的嘴里送。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的艺术,切记只是抱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而采用平铺直叙的教学,自己的语言要生动婉转,抑扬顿挫,悠扬清晰,有一种美感,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样不仅使语文课堂脱去俗气的外套而穿上华丽的服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老师,爱上了语文,爱上学习知识的乐趣。学生的神经被教师调动,当然学习知识的劲头也会迎风赶上,这样也能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所以说教学用语既要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口语,还要有语言精炼的书面语言,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不断提升。

2将艺术融入课堂,将美带进学生心灵

我们错误地将艺术和音乐美术相关联,认为艺术在语文中没有一席之地,而忽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美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网络的普及使大量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时时刻刻盘旋在孩子的耳畔,充斥的孩子的眼球。所以,孩子对于鉴赏美的能力在提高,要求吸收美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传统的语文教学,枯燥的文字讲述已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进艺术的元素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如,我们常抱怨孩子的阅读枯燥无味,殊不知,一味的让孩子读读读只能让孩子失去对朗读的兴趣,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时将艺术带进课堂也许就大不一样了。说到艺术这当然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最容易激发感情,表现感情,而人的情感也最容易随音乐而变化。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课文中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的庐山令人心向往之,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无论用怎样的语言告诉学生神奇的景象也不如让学生畅游在淡淡的音乐声中,看着教师播放的庐山的图片,想象着如果自己此时正在庐山的云雾中徜徉的景象。这“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也许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平淡无奇的语言,也许会破坏文章本身的味道,加上艺术的渲染,才能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文本与音乐的结合,让学生在艺术的殿堂里行走,使得美与语文教学结合,学生的兴致才会更高,对学习也产生了一份热情。当然音乐既然能融于语文教学,美术何不也展示一下它的风采呢?最近我班学生学了《池上》《小儿垂钓》这两篇描写孩童朴实自然,天真活泼的古诗,《池上》中那个顽皮的偷采白莲的孩子,《小儿垂钓》里那怕得鱼惊不应人的顽童着实让人深入人心。如何让学生对孩童的顽皮,天真的的个性印在脑海,教师直接灌输这几个字,是省力,但这语文课堂瞬间失去了活力。于是看着课本上的插图我灵机一动,创作,对,让学生创作,于是在完成字词教学之余,剩下的半节课成了孩子发挥艺术天分的自由时间。我对学生说,将你们学了课文后,对文中孩童的第一印象画在纸上。这时,孩子的兴趣被激发,顿时,一张张可爱孩童的脸在孩子的纸上留下了笑容,孩童怕被发现的表情,慌张的神情,叫路人不要过来摇招手的动作……一幅幅画作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就对了,将艺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得平淡无期的课堂,变成学生再次期待的乐园,那才是教学中最高的境界,但这境界一时难达到,需要更多的教师、更深入的探索。

3艺术需要留白,语文教学更需要这样的艺术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今,应试教育已悄然将学生的想象力消耗殆尽,这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具体表现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举手发言的劲头逐渐减弱,答案中也缺乏想象力。在一切教育中,艺术的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力和想象是一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也是国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最需要的东西。逻辑思维当然重要但缺少这形象思维的支撑,学生的再创造力则会大大减弱。如何组织这股不良的驱使,关键在于教师在保留学生童心、童趣、童真以及孩童的想象力的道路上做了多少努力。当然,小学是孩子思维最发散,创造力最丰富的时期,小学的语文教育在激发孩子想象力,提高审美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大的体现就是留白艺术的运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给学生“留白”,“留白”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如中国的国画给欣赏者主动参与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换到现在的课堂教学也一样,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现状:教师唯恐课堂容量不大,唯恐学生在课堂中收获太小,把整堂课安排得满满的。瑞伯雷斯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孩子的思维之火需要教师用智慧去点燃。

“教育的留白”是激发孩子思维发散的最佳路径。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使其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燃起智慧的火焰,让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教学《第八次》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在布鲁斯想说的话之前和之后加个语气词“哎”,从而体会到这就是“唉声叹气”后,突出“唉声叹气”一词,让学生想在生活中,你在遇到什么情况时也会唉声叹气。进一步体会布鲁斯当时的心情,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体会的感受,回忆当时唉声叹气时的感受,想象布鲁斯哀声叹气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切身体会,从而体会布鲁斯的无奈,接着提问“布鲁斯身为一个王子,如今为什么会躺在山上的一个磨坊里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再次在思考感悟和充分的想象余地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布鲁斯此时此刻难过、悲伤的心情。让这留白的艺术,灵活地穿插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艺术的火花在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上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熏陶[A].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杨慧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年03期.

[3]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张晓秋.发挥阅读教学的审美功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作者:沈艳雯 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