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教育思想(共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教学评价过于简单,把它们等同于考试和分数。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仅仅凭考试测定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这种单一评价无法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知识,发掘学科知识中的生活内涵,把活生生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渗透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学习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以下为一些方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语文教学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科学性质的要求。语文学习要联系生活,可让学生深切地体验语文离不开生活,学习语文可更好地认识、参与和改造生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宽广舞台,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学生生活中,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文语文工具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感,发展个性。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课堂以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蕴藏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学从教材方面上说,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语文在完成学科所规定的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要联系现实生活,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更换,自觉调整语文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特重点。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三)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弊端,本着“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根据生活化教学的特征,遵循生活化教学的原则。1.优化教材内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而非学习的全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大胆取舍,开发更多的新的语文课程资源。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2.开放式的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拒绝封闭的课堂生活方式,提倡创新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三维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的见解,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见解,注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鼓励创新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健全个性品格。3.教学评价多元化。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在评价主体上,要从以往的教师的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包括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等。
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教学生活化已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的焦点。我们应当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方面理解生活、感知生活,将生活和语文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彰显语文教育的价值,更能促进小学生的全方面进展。
作者:雷丽纯子 单位: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
第二篇:传统启蒙教材的语文教育
一、传统启蒙教材在习惯和礼仪养成方面的教育功能
现代语文基础教育也承担了学生在习惯和礼仪方面的教育作用。传统启蒙教材中涉及内容最多、最广的莫过于养成教育。每本书上大概都多多少少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养成教育贡献最大的要数《弟子规》。它曾被誉为是“便于诵读讲解而皆切于实用的”、“开蒙养正之最上乘”的儿童读物。传统启蒙教材中关于养成教育主要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其思想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儿童养成生活有序、珍惜时间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在生活有序、珍惜时间方面。《弟子规》中讲到在生活中应注意细节,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勿秽”,即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帽子要戴端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要穿好结紧,如果暂时不用,则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能乱放,以免弄脏。在卫生习惯上,个人则要做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早晨起来,要洗脸漱口,大小便以后要洗手。这种要求可以形成儿童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及自幼就勤劳向上的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保证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从而有利于儿童的个人发展的实现。第二,在对待父母,老师和长辈关系方面,儿童应该遵从听从父母教导,孝顺父母和热爱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
儿童要听从父母教导,养成听话、孝顺的品格。与其他长辈相处之时,要尊重长辈,秉持谦恭体贴的态度,要做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在对待老师时,要做到“亲师友,习礼仪”即要尊重教师与朋友,教育要重视儿童文明行为的教育培养。在对待兄弟时,要做到“兄则友”,“弟则恭”,要有孔融让梨的精神。用古人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就一定能培养出“迸退有度、谦和礼貌、进取有为”的优秀人才,这将是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也会成为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靠资本。第三,在读书、学习方面要有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首先,要孩子读好书。“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我们在选取儿童读物时要注意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物。其次,要会读书,教导儿童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比,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口而诵,心而维”也就是说,读书要用眼、用脑、用手、用口。而且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务实精神,有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三字经》里也明确提出了孩子要从小立志于学,懂得“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的道理,并且以“犬守夜,鸡司晨”,“蚕吐丝,蜂酿密”为比喻,还列举一些古名人刻苦求学的故事,来达到劝学的目的。《三字经》根植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对塑造人才的重要性,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传统启蒙教材对现代教育的借鉴意义
蒙学读物注重的是幼儿的认识能力和记忆能力。新世纪幼儿素质教育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就进行了借鉴,如先让儿童学习食物、衣着、动物、室内物品等词,以后再逐渐扩大到抽象的词语之上。传统启蒙教材多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实现对儿童的教育。现代幼儿教学编写的系列用书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数学、艺术等。它的选材与生活接近,让儿童在细心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运用直观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仅锻炼了儿童的观察力,还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的记忆。教材编写的方式灵活多样,如看图学拼音、识字描红等。这些方式基本吻合了儿童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适合儿童学习。传统启蒙教材教导儿童勤苦学习,多多思考,有疑问及时提出。因此,传统蒙学的主要任务,是熏陶蒙童的气质,培养蒙童的性情。所以,在教学上,老师需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想象和独立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身心也在变化,现在的儿童更有个性,思维更加独立,老师的教育任务更加繁重,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变化,通过观察现代儿童的身心变化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促进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健康的发展。传统启蒙教材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儿童理解、分析能力较弱,在教学时可以先不求其解,首先突出其工具性,将重点放在认读上,为今后的学段、学文奠定基础,使得对汉字感性认识逐渐丰富之后再慢慢引导儿童体会其人文性。
三、结语
传统启蒙教材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在现代教育中借鉴、运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儿童的教育,做为父母,不仅要教,而且要善教。当然了,老师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大历史责任,一言一行要谨小而慎微,要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来严格要求。总之,传统的蒙学读物对我们的儿童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我们应该发掘其更多的教育功能,为我国今后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多借鉴的空间。
作者:赵琼琚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三篇:艺术审美与语文教育
1.美术、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学科
以学生接触较多的美术学科为例。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的种类,它能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人、物或情景塑造和刻画出来,用二维和三维空间的形式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的特点,并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审美意识的感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进行美术作品的赏析或评论,就是艺术美的再创作,它要以直接的艺术欣赏为能力基础,以文字为中介,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把立体的艺术作品还原;同样,我们也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和认知能力,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转化为可视形象。比如,在进行《唐诗宋词欣赏》选修板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给诗词配上插图,这就是借助于美术的欣赏知识和绘画的能力,从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到引起感情的渗透,再到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步进入情景,并显现于笔端,实质是学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从内心唤起对美的追求的过程。音乐是另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节奏、旋律、和声和复合声组成的音乐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没有直观性的形体,没有稳固的物质外壳,它需要主体的参与表现才能尽情发挥出美的艺术特性。这样的艺术特性,就更需要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相互迁移和融合,配乐朗诵、音乐作品赏析、据谱填词等都是可以值得深入研究的语文和艺术能力迁移的具体实践方式。
2.影视、新媒体等新兴艺术学科
影视艺术是一种利用独特的影视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综合艺术,涉及社会学、自然学、伦理学的诸多领域,是现代社会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综合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影视艺术,能使得语文教学过程获得极大的张力,能借助于影视的直观性接受全方位的艺术熏陶。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展现故事情节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艺术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的迁移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以电脑应用为基础的网站、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这些媒介正在改变传统的社交方式,并逐步在取代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语文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带来的种种妙处更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在讲解到《林黛玉进贾府》时,其中涉及到各类人物的肖像描绘、服饰神态和不同人物房间的摆设布置,如果学生们单凭抽象思维是很难勾画出曹雪芹笔下精彩的画面的。这时候多媒体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教师一边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中相对应的片段,一边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写加以诠释。
总之,我们在落实“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目标时,既要借助于语文教育的文学作品去发掘美育因素,也要善于发现其他艺术形式在语文学科的渗透,找准结合点,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加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体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水平的目的。
作者:卜新尧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第四篇:叶圣陶日记中的语文教育
1日记中体现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1.1阅读指导观叶圣陶认为读书是语文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写作不分家。至于如何进行阅读指导,他认为阅读课要讲好,重点在清楚,讲清楚词句、讲清楚全篇、讲清楚整体思路和情感。并且要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如关于语文基础语法、关于修养的、具有欣赏性的书。
1.2语文预习观叶圣陶非常重视语文学习中的预习环节。“须令学生切实预习”,“语体文尤不应该逐句讲解”。他认为预习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而为了将预习落到实处,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预习习惯。
2日记中的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2.1日记中语文教育思想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2.1.1摒弃注入式阅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的关键是学生要有主体意识。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学生在阅读课中的主体意识是否能被调动起来与教师“讲”的水平仍然联系重大,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因为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阅读教学质量。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过分依赖教师讲解反而会造成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尽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于发言产生安定的心理,能够真实表达其观点。而构造这样的氛围,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目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诉求有所了解,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阅读课程中能积极投入,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1.2精读与略读结合,培养语文能力对于精读方面的指导,叶圣陶指出精读包括预习、讨论和历练三个阶段。教师课前要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指导纠正;而历练则是指学生对教师考问的应答能力。在关注精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略读能力的培养。略读不要求学生用过多的心力,但要有能提取重点的能力,熟能生巧,是对精读能力的进化。
2.2日记中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叶圣陶将作文看作生活中的一个项目,是符合实际需要的。这种“培养健全的公民”的教育目标恰好是适应现代教学目标的。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抛弃应试的态度,把作文当成对日常生活中的记录,这利于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使学生更能真实深入地表达思想,从而使其爱上写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本着“教育即生活”的观念对学生进行作文价值观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中贴近生活,写出对个人发展有所启示的文章。另外,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中指出,“语言好比物体的本身,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语言能力是表达作者思想的基础,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是在不违背语言规律的前提下妥善地完成情感、思想的输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历练以及对缜密思维能力的锻炼,出口成章的语言本领对学生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叶圣陶从事了一生的教育工作,投入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改善中国的教育状况,其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改革思想,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的思想。
作者:徐春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绿地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