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3篇范文

语文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育3篇

第一篇

一、从材料中提取创新因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知识都是来源与生活,教材中的内容则是生活的真实情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资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中的语文教科书里描述了许多创新的事物。“物”的方面:例如巧夺天工的“刻舟”、激情澎湃的“观钱塘潮”等;“事”的方面则有“讳疾忌医”和“公输”等,在这些作品中都充满了创新精神,对于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给予了更多的帮助。另外,初中语文教材上还歌颂了大量拥有创新精神的文人武士,例如傲气昂扬的李白、英勇善战的曹操等,在学习这些文章时已经潜移默化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本中的创新素材,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空间,发挥主体功能

(一)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内容新的语文标准中提倡:“初中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学生采用生活的真实故事”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身边的同学、教师、父母或朋友都是写作的有利素材,并发现里面优秀的品德,抒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既能认清明理,又能将学习还原于生活中,从而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然而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将学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抑制了学生的自由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材的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毫无创新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满足。学生的作文知识面就会得不到开阔,而积累的写作素材过于平凡、老旧,造成了在作文的内容上总是胡编乱造,事实夸张。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要把学生从学习次要的地位提升到主体的地位。然而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自主发言。通过自主发言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整体的教学中为学生设置疑问,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表达的意见或回答,教师不能马上给予评定,而是先给予肯定的回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后再进行评定。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只有经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习。例如分析《老人与海》文章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写出文章的读后感,加以适当的指导,并为学生设疑:“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的作品”;“文章的主人翁有怎样的精神”;“文章又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问题一出,学生经思考后马上展开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实现了创新教学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将主导的地位留给学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正确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其成绩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存在密切联系。学生对于学习的反馈不仅仅是表现于考试的成绩,还可以呈现于平时的笔记、作业、练习册以及辅导等。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要给予正确的指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学会学习,要求学生走出教材,树立创新的知识理念。因此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授课上,语文教师既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收益。

作者:曾咏鸿单位:宁都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

一、转变教育观念,拓宽创新空间

开拓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一切创造性思维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猜测,善于把自己现成的知识重新组合,进行广泛的联想,在想象中拓宽创新空间,让思维插上翅膀,使学生能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比如诗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诗情画意,并用配合意境的画面和音乐把学生引入想象,以声传情、以画激情,把诗中的无我之境想象成有我之境,使外物与内情融合,从而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教学诗歌《关雎》及《蒹葭》时,先让学生随着音乐反复诵读并展开想象,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的画境。在描述《蒹葭》的意境时,有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追求理想的诗人,想着为了追梦尽管道路坎坷曲折,但仍不折不挠,从而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不是“爱情”两个字就可以涵盖得了的,这完全突破了过去把这首诗只当作一首缠绵的爱情诗来理解的框框。是想象使学生对诗的思想内涵有了创造性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放教育内容,引来创新活水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已认识到只有掌握各学科方方面面的知识,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去,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并把眼光瞄准科学技术的前沿,追踪文化知识的新成果,才能在运用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地求新索异。

1.在语文教学中开发鲜活的教学资源张志公曾说过:“学生们生活在语文的海洋里,需要的是各种有关方面———报纸、电视、电影、话剧等所谓新闻媒体散布的语言,孩子喜爱看的一些书以及各种文学作品所散布的语言,如果不仅仅是规范化的并且是优美的,熏也把孩子们的语文能力熏高了。”让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拓宽,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广阔,知识层次更高,知识容量更大,那么又何愁学生语文创造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囿于书本,注重吸收课外的信息,不断扩大知识视野,充实知识积累,让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长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还会不断地生长,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视学生自身的活动,他认为直接接触自然和社会实际以及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这一切,都在不断地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建设性的逻辑力、逻辑思维,以及通过直接接触实际获得的那种现实感。”今天的学校处于社会生活的包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天地也就有多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广阔的天地———社会大课堂。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社会,参加实践,创新活动就是在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去体现。如训练学生写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作文时,可组织学生到江河采水样化验,发动学生到工厂收集有关“三废”的资料,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当前环境的看法。这一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天地,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可见,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潜能得到发展的开发式教学模式。

1.学法多样化,主体活动化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有新意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质疑问难,同时也支持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合作学习与创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播种一些质疑的种子,加强学生求异、求新、求变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的情景,不失时机地设疑置惑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惑,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强化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其中,包括不成熟却闪烁着创新火花的一滴之见。如教《岳阳楼记》时,可问学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范仲淹是为岳阳楼写记,只要突出洞庭湖的雄伟壮观就可,而孟浩然是要借洞庭湖表达他没官做的怨气,所以要写得波涛汹涌;而有的学生说孟浩然在丞相面前不可能表现出很大的怨气,他把洞庭湖写得波涛汹涌是表示要渡过它是很难的,就象没人引荐,他很难出仕为官一样。就在这样的问题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入,创新的火花从认知冲突中迸发出来。在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情景,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点燃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导火线,驱使他们的思想无所羁绊,纵横驰骋。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尤其计算机多媒体进入教学中,使得课堂教学由平面变立体,由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教学中教师可自制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解难。教师还可自制动画,通过激趣、动情、导创等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当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了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作者:黄亦丽单位:广东潮安县庵埠华侨中学

第三篇

一、在“童话”思维中培养创新能力

“童话”思维就是一种以童话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童话色彩的思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大大加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作文有趣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和善良的动机的出现。在作文课中,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童话、卡通,让孩子不知不觉中闯进创造性思维的天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在作文选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好的选题是主题和题材的“眼睛”或“窗户”。但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选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的命题作文阻止了学生的创造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使他们写出了千篇一律的作文,甚至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恐惧。教师应将“出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训练学生“出题”,就是训练培养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我组织学生与五(5)班学生打完雪仗后,请学生稍稍回忆刚才的活动情景,让他们思考“出什么题目好?”请他们为即将写的作文出题目,出得越多越好,学生出了几十个作文题目,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在选材立意中培养创新思维

这里所指的创新思维是指培养学生无论在作文、选材、立意,还是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都能不受传统思维的限制,不落入俗套,相反能打破常规,敢于越雷池一步,敢于大胆尝试新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标新立异,取得优异成绩。

四、在作文评改中激发创新意识

2000年的《考试说明》在作文上提出了发展等级的要求,便是鼓励创新意识,呼唤创新精神的最集中体现。日常批改作文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予以鼓励并加以赞赏。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具有创新意识的词语、语句、结构组织、选材、立意、构思等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鼓励。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发挥它的优势,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贯穿始终。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作文教学中。

这样,使作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使这门“创造性素质教学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也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作者:张秀凤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城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