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运用3篇范文

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运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运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运用3篇

第一篇

一、中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语言文字与人文教育

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理念和语言文字的内容。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语言的发达,对汉语言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中所收录的汉字不足一万,但其涉及医疗保健的汉字就有上千个,其中疾病名称78种,病理表现用字20个。语文相关文字语言的本意,正是蕴藏在丰富的中医文化之中。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对于传统人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字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如果缺乏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对很多汉语语言的掌握就会形成隔阂,形成一种文化上的鸿沟。显然,作为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休戚相关的医药学,也是成语、典故、字谜等产生的重要源头之一。例如,人们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朋友的关系亲密无间、患难与共。那么传统医学为何会有这种认识呢?《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这也就有所谓的“胆大包天”之类的“大胆”说法。用医理文化解释:作为五脏之一的肝,主谋虑;而作为六腑之一的胆,则是主决断。二者构成了一种表里共生关系。中医的表里辨证思想,体现了人的整体观念,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观念。据统计,与中医药有关的或直接来源于医药学著作的成语、典故达600余条。其中一些词语不仅医理深刻,而且对于许多社会现象也有很好的“医疗”意义。如“讳疾忌医”、“针砭时弊”、“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病入膏肓”、“以毒攻毒”等。这些有关人文教育意义的成语,是人们对于自身与社会问题系统总结思考的结果,对于它们含义的正确认识,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

二、语文教育中蕴藏着生物知识的人文教育

鲁迅先生是写作的大家,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素材是平时的积累。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之所以会对那“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百草园记忆深刻,是因为那里有作者喜欢的植物与动物。鲁迅先生早年学医,倘如没有丰富的医学功底,很难说对童年的戏耍生活记忆如此深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不长的一段文字,鲁迅先生将一座破落的旧院子竟然描绘得绘声绘色,一片生机盎然,无不充满着生活的美好乐趣。鲁迅在此段落里提到的植物与动物,其实探究一下,就包含了八味常见的中药材。如果不是受有关专业知识的启迪,很多动植物对于孩子们恐怕就是熟视无睹,难以铭记在心的。鲁迅的写作故事表明,在提倡学生勤于观察、贴近自然的语文写作时,写作观察更需要一双慧眼,需要有准备的头脑。否则,缺乏知识的头脑只能是感到一些事物平平常常,司空见惯,难以产生感情,也无从产生生活的美感与对生活的热爱。

三、语文教育中蕴藏着地理知识的人文教育

我国古诗词不仅文学思想与艺术精湛,而且更有一些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知识普及。在古诗词学习中,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给学生讲清所包含的自然科学知识,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还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精神中的通识文化的素养要求。古诗词中既写了地理知识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意义,例如:地理自然景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了我国古代西部草原水草肥美的自然景观,又再现了牛羊成群的美景与牧民恬静的放牧生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既写出了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自然黄河之水的流向与走势,又表明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生存心理。地理人文景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既揭示了秦始皇为修建宏大的阿房宫,大量砍伐树木,使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又暗涵了人文教育:警示世人不要破坏了自然环境,要保护水土与森林资源,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节令与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既写出节令的天气,又用此情此景的天气衬托出人们因失去亲人的悲切心情;“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既写出黄梅时节雨水不断,又衬托出生机勃勃的初夏是这么让人恬静与欢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既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又表现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虽然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当然,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只是语文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拓展,而且讲解前多让学生查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了解,这样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拓展了科学知识,同时还受到人文教育。

四、语文教材的编写要结合传统的人文知识教育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承载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各种门类的知识……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在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因素中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视野,语文教材与校本课程的编者要积极加大选编内容的范围。尤其在人们关注身体健康的今天,更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譬如张仲景用药名拼诗明志:“人参远志忌蛇床,薄荷淡竹官桂葛。莫贪附翁金钱花,荆芥蜂房恋红娘。益智厚朴枳实好,安神丹参枣仁姜。祛邪霍香正气丸,避秽冰片加雄黄。解毒防风休续断,理气芍陈广木香。菟丝杏仁决明配,贯众合欢神曲扬。”辛弃疾采用谐音的手法,借用药名与词意,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感叹:“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盲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辛弃疾用药名抒发思念妻子的一首词:“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经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这些诗词文章既能引导学生在语文写作课时作文的写法与寓意,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传统人文知识的兴趣,并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得到很好的传承。

关注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语文教育,就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更谈不上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医文化既是民族文化,又是自然科学文化。中医文化是蕴藉在语文教育中传承的,语文教育是中医文化传承的基础。探索这种文化上的内在联系,不仅使语文教育更有效果,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文化也得以发扬光大,人文教育也得以拓展。时代迫切需要语文教师视野要更加开阔。《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通识知识”。传统文化是通识知识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课程目标》也强调“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范围。”语文教育要拓展知识的面积,开阔教学的思路,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注意积累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重通识知识的收集与授课。

文以载道与文道统一是语文内容与形式的道法自然,是人文教育与价值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文化相互交融,互有联系,传统文化才得到传承与发扬。历代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医知识的同时,加强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并且解读了生命的根源与保护措施,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注意语言文字的应用与理解程度,特别是对古代汉语与古代诗文选的理解。语文课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课、综合课。以语文课程作为媒介,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的认识来解读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并且通过中医药文化丰富语言文字。当然,语文课本关于中医文化知识的入选与讲解不能冲淡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与目标,这只是语文教育的必要补充与拓展,有的还可以安排在课外阅读课中进行,让学生学会自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语文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的人文学科,语文教育中关于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交往的思想、社会的责任观念等的人文教育,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受到外界的影响,致使人们对外界事物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看法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人们要从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一些关心与帮助。

(一)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现实生活应用现代社会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与运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书写字体和应用能力较差,语文知识的灵活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普遍不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普遍降低,特别是现实社会生活应用能力低,甚至能正确地一次性填写一张汇款单的大中学生都比较少。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与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教师在语文教育时,要注意培养语文现实生活的应用能力。因此,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逐渐学会现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形成自觉应用转移的方法学习各种现实的生活知识,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各种生活的需要。

(二)语文教育对人文教育的长效性影响人文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连接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都要以较好的方式,教给学生较好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学生不断接受语文教师的人文教育,才能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并能较好地生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因此,我们要构建现实的和谐社会生活,就要不断学习,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把人文教育与长期学习思想灌输给学生,使人文教育具有长效性作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指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环境促进人文教育、体悟现代人文性的新思维,全方位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只有学会人文性的认知、相处、做事、生存能力,才能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凤娥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第二篇

随着“工具化”弊端的日益凸显,目前已经有诸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汉语大滑坡”。语文教育的-高耗低效”问题的严重性,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被重新抢救和发掘"归结起来,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大多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首先,从教材入手深入研究教材,充分发掘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将教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与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有机的结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紧扣文章中体现出主旨的具体词句进行讨论分析。

以点带面,使学生在感知文章内涵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关于这一点,笔者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如5为你打开一扇门6一文,这是初中语文的起始课,作者要表达的是自身对文学的感悟以及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自身对文章精心研读之后,创设各种可能的情境,诱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思想感情"由于情感体验是学生道德情操形成的最佳途径,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很好的引发出学生的思想火花,将抽象的道德宣传变为真实情感的熏陶。

最后,从语文学习的外部条件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创造环境,改变教法"大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积极发现和质疑,允许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和表达问题,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和恰当的肯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积极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原有授课内容中融入新人新事,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提出疑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互动的教育,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语言上和精神上都需要得到贯彻和发展。当今社会的教育更是一种-终身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人文的教育"而单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它则更多呈现出人文性的特征"每个人的语言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积累的起始阶段,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尤为明显,那些正在牙牙学语!习文断字的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但随着积累的深入,人文精神的灌注就显得不可或缺了"如果把语文学科的学习比作一条流水线,那公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条流水线上就需要有一个序列,使得语文教育这一整套工艺流程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用渐进的方法向学生们的精神家园输入人文精神的养分,才能在他们学习语文的大树上浇灌出一颗颗甜美丰硕的果实?

作者:李媛君单位:银川市第九中学

第三篇

1德育教育中缺乏人文教育

一个学期结束后统计结果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从而分出优、良、中、差等等级。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依据条条框框对学生的言行加以制约,或加分或减分,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反。依靠分数制约学生行为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很可能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一旦产生这样的后果,对学生的教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正是因为那种量化管理模式过于冰冷,缺乏人文关怀。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在旧有的量化管理模式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在进行量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人文教育不能等学生犯了错误才实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而语文教学正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理想平台。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它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

2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中职学校中语文学科在教学当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各咱应用文的写作、书法水平的提高、口语的清晰表达,使得原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语文教学工作逐渐向着工具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不再学得枯燥无味,更容易积极的参考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当中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通过各咱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实用性的东西,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的工作。

学生之所以会选择中等职业学样继续学习与深造,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认识到学习不是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应该选择去学习一门技术,作为自己将来谋生的手段。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的少,更重要的是,由于观念上的原因,他们对于语文学科并不重视,更加看重专业课的学习。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当中的语文教育大纲大多是延用的以前的,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也是固定不变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前就已经被划定在了一个比较小的圈子之内,难以取得突破,更不用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工作当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同学都能够学有所获,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谓的人文教育当然也不能仅仅依靠上面所说到的,还应该从教材的选择上入手,添加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进入到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来,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要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引导学生对一些好的东西加以欣赏与吸收。

3结语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言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其人文性,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在对其进行语文基础性东西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加强对学生人格及思想上的教育,针对现实生活当中所存在的各种善与不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领导。总之,实施现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当中的人文教育,就要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水平,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作者:王箫单位:佳木斯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