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共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一)初等学校中的艺术教育
近代西方各教会早期在中国设立的学校几乎全部为初等性质。最早以华人子女为教育对象的学校是伦敦会的米怜牧师于1815年在马六甲华人聚集的地方设立的一所男童免费学校。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一所初等性质的学校是女传教士郭士立夫人在澳门设立的学塾。1839年,马礼逊教育协会在澳门创办了一所小学堂,并于1842年迁至香港。到香港之后,该校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课。这是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近代性质的艺术教育形式。此后,各种教会创办的学校中很多都有音乐课程的设置,如美国基督教会于1845年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186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在上海设立的上海清心书院女校,等等。此外,根据《女学先声》的记载,早期教会学校的艺术类课程还有刺绣等。根据1900年对华南、华东、华中和华北五所美国教会女塾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发现,有四所学校开设有音乐和体操(应包含舞蹈)课程,可见这两门课程在当时教会所办的初等学校中还是比较广泛的。
(二)中等学校中的艺术教育
19世纪70年代末,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侵略的进一步深入,中等程度的教会学校开始得到发展。中等程度的教会学校有两种:一种是初等小学通过延长修业期限,提高学业程度,发展而成包括初、中等性质的学校,如圣济芳学院、登州书院、圣玛利亚学院、徐汇公学等;一种是新建的中等性质的学校,如上海的中西书院等。许多中等教会学校中也开设有艺术类课程。如1881年林乐知在上海创立的中西书院,其课程设置中就有“习学琴韵”。再如创办于1881年的福州鹤龄英华书院,该校招收12岁以上曾入高等小学学习的学生,学制六年,前两年为预科,后四年为本科。其分年课程表中除第一年没有体操外,各年级都有唱歌与体操课程。同年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书院,于1903年开始设立琴科,教学内容有钢琴和风琴等,又于1905年设立唱歌特班。另外,林乐知于1890年在上海创办的中西女塾也有艺术类课程的设置。根据薛正《记上海中西女塾的课程》一文记载,该校的艺术类课程有刺绣,此外还有音乐、表情法和舞蹈这三门选修课程。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钢琴为主,包括声乐和弦乐以及乐史、乐理和创作等。表情法课程的内容近似于朗诵,也有些像表演独脚戏。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固定,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能力来教学,主要是民间舞和古典舞。
(三)高等学校中的艺术教育
从19世纪90年代起,教会学校开始发展到高等教育阶段。传教士在兴办学校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只有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基督教精神且具有西方文化知识的高级人才,掌握社会的“领导权”,才有希望影响中国的未来,将中国“基督教化”。因此,从1900年以后,各教会开始创办大学,教会主导的高等教育开始加速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各地先后出现的教会高等学校有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上海浸会大学(后改沪江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大学(后改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西协和大学、之江大学(后改之江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后改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岭南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华中大学、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工商大学等。燕京大学是基督教会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于1919年正式成立,初名“北京大学”,后改“燕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该校经过调整后成立了文、理和应用社会科学三个学院,文学院中设有音乐系。根据《燕京大学本科课程一览》记载,音乐系的课程有聆音练习、和声学、钢琴、音乐历史与鉴赏和对立学等。此外,该校的家事学系设有衣料美术学课程。岭南大学是北美长老会教士于1884年创办的,其文理学院设有美术科。该科类似大学艺术专业的预科,其宗旨是“在使学生对于美术有相当之认识、欣赏与技能,并为将来专习美术学科之预备”。美术科设有音乐和绘画两个专业。音乐专业的课程有男唱歌团、女唱歌团、圣诗团、音乐欣赏、音乐史和初级和声学等;绘画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国画,内容是研究中国画法,以结构为主。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开设的课程有和声、作曲、声乐、钢琴和音乐欣赏等。另外,该校开设有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包括有舞蹈,因为该校每年要举行室内体育表演,项目有韵律操、踢踏舞、恶魔舞、土风舞等。华南女子大学也开设有很多艺术课程,如弹琴、唱歌、音乐教授法、美术大纲、图画设计和淡墨画法等。
(四)师范性质的艺术教育
西方教会在中国创办师范学校的时间也比较早。早在19世纪40年代左右,伦敦教会就曾在汉口创办师范学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师范学校。由于早期的教会学校规模很小,教学程度低,主要是初等性质,而且教学内容也基本以识字和圣经等宗教内容为主,所以师范学校并不受教会的重视。后来,随着教会学校的发展,教会教育逐渐形成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教会学校的数量以及教会学校学生数量得到大幅增长。这种情况导致教会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也大为增加,教会师范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教会师范学校已经包括了大学教育科、高等师范学校、普通师范学校、中学师范科、幼儿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和短期师范班等多种师范教育形式。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最初是1902年由监理会创办的景海女塾,1916年被改为师范学校,并于1917年正式开学。该校设有音乐师范科、高中师范科和幼稚师范科。音乐师范科以培养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为目的,教学内容以钢琴为主。辅仁大学教育学院设有美术专修科和音乐专业。美术专修科的专业课程有山水、人物、花鸟、题跋、透视学、篆刻和西洋画等课程;音乐专业开设的课程有歌咏、音乐概论、音乐史、和声学、作曲和高级钢琴班。沪江大学教育科教育系的小学及幼稚师范教育组开设有彩色的研究与应用美术、手工、小学音乐等课程。此外,沪江大学音乐系也设有音乐师范科,该科课程有教育法、心理学、钢琴、和声学、知音学、音乐史和音乐师范课等。音乐师范课包括音乐原理和音乐教学法等。
(五)职业学校中的艺术教育
各教会在中国还办有职业性质的学校,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上海土山湾天主教堂工艺学校。1847年,在西班牙教士范廷佐的建议下,天主教教会在徐家汇建立了一所绘画和雕塑宗教用品的工艺学校,为教堂提供装饰品。该机构既是工艺学校,也是一所孤儿院。根据徐蔚南的记载,该孤儿院收留那些六七岁或至多不过九岁十岁的孤儿。这些儿童先接受四年的普通教育和宗教教育,课程有国文、习字、算术和天主教教义等。约在13岁之后,该校再根据儿童的天赋和性格给予相应的工艺教育,一直持续到19岁。丁悚在《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中记载了土山湾天主教堂孤儿院工艺学校的教育内容,他说:“上海西洋画美术教育,最早是徐家汇土山湾天主堂所办的图画馆……教授科目分水彩、铅笔、擦笔、木炭、油画等,以临摹写影、人物花卉居多,主要都是以有关天主教的宗教画为题材,用以传播教义。”
二、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会学校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先声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各种形式的艺术都是被排斥在正式的国民教育体系之外的。各级各类官学或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僚为根本目的的。尽管汉代曾出现过具有艺术教育内容的鸿都门学,但其存续的时间很短,并没有对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虽然中国古代并不缺少伟大的艺术家,各种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家传、师带徒和自学等形式而成长发展起来的。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艺术对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遑论把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了。在封建社会,艺术是两极分化的,不是充作贵族和文人的赏玩之物,就是作为地位鄙下者的“谋食”工具。而处于两者之间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高贵的”艺术,也不屑于学习“低贱”的艺术,艺术教育在中国古代不发达也是必然的了。而教会学校的出现则打破了儒家经典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西式教育内容和体系移植过来,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艺术课程,从而使中国的教育内容为之一新,而教会学校中的艺术教育也成为中国近代性质的艺术教育的开端。
(二)促进了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播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虽然很少中断,但其进展是缓慢的,影响的范围也很小。而在中国内部建立的大量的教会学校则直接将西方艺术形式大规模地传授给普通民众,这种影响就非常巨大而广泛了。在几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方面,西方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教会学校中讲授的主要是西方的艺术形式,这必然会大大促进西方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如在戏剧方面,教会学校的学生是最早接受话剧教育的中国人,而教会学校的学生话剧演出活动则直接促进了话剧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美术方面,土山湾天主教堂工艺学校就培养了许多熟悉西方美术的艺术工作者,如任伯年、徐咏清、丁悚、张充仁、徐宝庆等。正如徐悲鸿所说:“天主教入中国,上海徐家汇亦其根据地之一,中西文化之沟通,该处曾有极珍贵之贡献。土山湾亦有可画之所,盖中国西洋画之摇篮也。”音乐、舞蹈等方面也是如此。
(三)间接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
西方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日益扩大,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强烈挑战。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戏曲,都日渐式微。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一方面对传统艺术形式加以革新和改良,一方面开始以新式学校的形式来开展传统艺术教育。在传统艺术的革新层面,戏曲艺术先后出现过“国剧运动”和“戏曲改良”,其中,“国剧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熊佛西等,“戏曲改良”的代表人物有柳亚子、冯春航和陆子美等人。在美术方面,许多著名学者和画家提倡通过“折中中西”的办法来改革传统美术,主张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输入西洋画法,提高和充实中国画的表现力,其代表有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画派等。在音乐方面,则出现了“国乐改进”运动,代表人物有刘天华等。在传统艺术的学校教育层面,戏曲方面有西安易俗社、南通伶工学社、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戏剧学校以及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等,美术方面有中国画学研究会和北京美术学校中国画专业等,音乐方面有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乐组等。
(四)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熟悉西方艺术的人才
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西方各国教会在中国办学的时间已长达百余年,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囊括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遍及全国各地,数量众多。据《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于1922年的统计,仅基督教在中国各地所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就有7千多所,总计在校学生有21万多名。这些艺术人才中,既有专门从事艺术事业的艺术家,也有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给中国培养了数量众多的熟悉西方艺术的普通劳动者,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五)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中国近代性质的艺术教育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发展起来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借鉴了西方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除了到西方各国“取经”外,教会学校给当时中国各界人士提供了可以方便观察的西方办学模式的样本,使当时的国人可以不必远涉重洋就能观察了解西方美术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近代性质的学校艺术教育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教会学校打破了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形式以及学校中几乎没有艺术课程的局面,为中国自主设立的学校艺术教育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张加存周欢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第二篇
一、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正确把握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艺术教育所体现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艺术教育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对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的著名教育学家孔子就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各种艺术形式均能起到感化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过去高校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可能会引起内心的反感情绪。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要带领欣赏者从视觉上、心理上进入到一个美的领域,使人在欣赏过程中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启迪,从而使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高校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完善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历朝历代的艺术家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反映人世间的真善美,以此来激发人的情感,建立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启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发展的希望。国家的教育部门就更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使当代的大学生接受能丰富情感、培养心智的艺术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感知艺术真善美的特性。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艺术教育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掌管着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右脑则肩负着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其它教育方式而言,艺术教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各种智能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和谐平衡发展,对于开发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引导大学生学会欣赏美、享受美,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
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改善措施
艺术教育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各高校情况不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高校艺术教育应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管理、完善、调控和实施,让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占有与其他学科同等的地位。首先,将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的核心基础课,使之与语文、高数、英语等主干课程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可以改善艺术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法,如由之前的随堂笔试改为通过课外的艺术参与或艺术创作来评判其优劣,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第三,使艺术课程体系化,不仅使音乐、美术进入课堂,还要将舞蹈、影视等其他艺术门类引人课堂,分别开设若干课程供学生选择。第四,要尽量在低年级阶段就把艺术欣赏课程贯穿进去,比如舞蹈、戏曲、书法、当代影视、民族民间艺术、美学思想等,这些课程可能和理工类学生的专业相去甚远,但一旦接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学生就可以开阔眼界,触碰心灵,提升文化的积淀,激发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课堂外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兴趣、投入艺术情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途经。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经常举办一些高层次的艺术讲座,可以邀请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客座教授来进行讲学。高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举办一些丰富多样的艺术沙龙,比如一些画展、曲艺汇演、影视赏析、名著名作欣赏等高雅的艺术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来,共同营造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组织建立各类艺术社团,积极展开各种艺术活动,各高校尤其应该挖掘各地区、各省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窗花、泥塑、编织、戏曲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些艺术植根于民间、来源于民间,所以学生更易于接受,致使这些艺术后继有人,能够传承延绵发展下去。另外,还要主动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拓展艺术教育的平台,比如,在网络上建立艺术教育网站,学生可以免费登录查阅相关的影视欣赏、动态画展、名作导读、艺术史论等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触艺术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决定着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高校应设立专门公共艺术课程教研室,而专职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除了要具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还需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很深厚的艺术功底,熟知各个艺术流派,掌握各种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能提炼出精炼的艺术语言,通过生动的绘声绘色的讲授,使学生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发现美、感受美。另外,学校要采取多种渠道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方式的专职教师培训、进修等活动,立争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立起一个成熟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整体的艺术教育质量。高校应加大艺术教育相关经费、师资的投入力度,为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优良的保障。学校还应在条件所及的情况下尽量美化校园生态环境,整体规划校园建筑,如建立艺术广场、音乐吧,多修建一些园林雕塑等,使学生能在一个优美的、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当中学习,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
三、结语
《大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的最高理想就是,通过教化与伦理道德,使人们的心灵得以纯净,情操得以陶冶,德行得以良善,从而得人心,聚民力,以求天下大治大同大善的境界。因此,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完整、和谐的发展,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离不开人文艺术教育,因为这两者之间是和谐相生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升审美、提高修养,激发创造力等重要作用,所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必将在加速高校教学模式、教育理念转变和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李萌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