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师资论文:高校艺术师资及教程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彭影林晖单位:新余学院
1.当前高校艺教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艺术师范院校中,还是专业的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中,都存在着相类似的问题:数量严重不足,水平参差不齐,梯队青黄不接。尤为严重的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非常缺乏。“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长时间沉浸在亦步亦趋、照猫画虎的模仿中而无法超越。此类教学模式,仍然被不少教师奉为金科玉律。而将教学视为副业,把精力投放在校内外的兼职兼营上,或者不愿也不能对学生悉心传授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要“留下一手”待价而沽的教师,以及水平甚差,根本不能称为艺术教师、只能充当“艺匠”、“工匠”的,也不乏其人。因此,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当前高校艺术教育质量的一大任务和一大难题。
2.改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对策
首先,对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的现状,要下大决心和大力气加以改造:提升优秀教师的地位,改善其工作条件,充分发挥其“标兵”作用;着力培养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较为优良的教师;淘汰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和一心扑在钱眼上、不把本职工作当回事的人员。从而造就一支兵精将强、知识渊博、才艺超群、师德高尚的艺术教育队伍。此为根本之道。
其次,要建树正确的现代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艺术教学模式。这在一些成立未久的普通高校中,更是又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对于艺术教育,我们不能再把它看成是一项只对少数特殊人才才具有意义的教育,不能再把它看成只是为了培养从事某一种艺术行业的“艺人”才给他们传授一点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工作。艺术教育既要培养少数从事艺术专业的人才、为某项艺术事业而工作终生的艺术人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至广大群众,使之具有较为全面、健康的艺术知识、艺术观念和艺术情趣、艺术教养,并提高其艺术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创造能力。因此,第一,艺术教育的模式就不可能是一种“各立门户”、“与邻为壑”的教育,而应当是一种沟通、融会、整合多种艺术于一体的“集结式”、“整合式”的教育。第二,执教者不能因为只对一门艺术形式中的某一品种“情有独钟”、“艺有所长”而对其他艺术则知之甚少或不闻不问,也不能虽对某种艺术形式、艺术品种知之较多而把与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哲知识束之高阁。如此,他才可以摆脱传统的“带徒”式教学,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包括大中小学、社会各界)的需要,才可能培养出一专多能、德艺兼备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也才可能对普及大众化的艺术教育有所贡献。第三,所有高校的专业艺术教师都应当是“双师型”、“复合型”的教育人才,既有渊博的艺术理论知识,又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才能,既能从事课堂艺术教学,又能从事校内校外的群众艺术活动的实践。
再次,为了缓解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短缺的困难,高等艺术院校,需要大力加强培养人才的工作,以向地方和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艺术工作者。此外,各高校也可以面向社会、面向民间,大胆吸收各类优秀的艺术人才。这既是充实高校艺术教育队伍的可由之路,也是充实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的有效办法。目前社会上业有所长、业有所精、业有所成的优秀艺术人才并不少见,把他们聘请或暂借到高校来,不仅可以暂时解决教师不足的燃眉之急,更可以使高校艺术教育别开生面,呈现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局面。
高效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1.专业艺术教育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艺术院系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虽然也强调“一专多能”的学生,但实际上却仍然是只做到了“一专”而没有实现“多能”;即使个别达到了“多能”,也是局限于技术性、单科性的多能,而没有做到艺术门类中的跨学科的多能,更谈不上对其他与艺术密切联系的学科如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或者即便设置了也是“聊备参考”而已,因而就不可能使学生对诸如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形体艺术、语言艺术等具有较高水平的“通识”、“通能”,也不能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艺术欣赏、艺术想象、艺术感悟和艺术创造能力,进而也就未能通过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的目的。
2.普通院校艺术教学课程的问题
总体上看,没有正确而深刻地认识普通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上便出现了许多不伦不类的现象。
(1)“应景式”的安排。不少院校或迫于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的制约,或迫于实现主要课程或“主打”专业教学任务和就业要求的压力,而没有余力去兼顾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但又不能不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设艺教课程,于是只好采取“应景”措施;或者让各个系部开设几门点缀性的艺术课,让学生在学习主课之余,“休闲”式地学学唱歌、画画,给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学好音乐、美术的学生补补课;或者把责任推给团组织、学生会,让他们自发式地组织开展一些文娱活动,营造一点艺术气氛。
(2)“门面式”的安排。这种做法就是把艺术教育看作是为学校争名气、撑门面、造影响的一种辅助手段。这样做的学校,有的是把优质教师、良好设备和充足经费,用之于学校的专业艺术院系;有的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艺术院系或学生中的“艺术尖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优秀作品和出色表演等等,展示办学成绩,扩大社会影响,制造良好效应。
(3)“跛行式”的安排。此类高校一方面在艺术专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不够全面、不够完善,或不够合理。比如很多专业艺术院系,关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课程的开设大都比较全面,对其技术技能的培养、训练也较严格,但对于与这些专业密切相关的美学、文学和哲学等,虽然有的也勉强设置了诸如大学语文、哲学常识之类,但就其深度高度而言,不仅远远达不到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哲学、文学和美学修养的目的,甚至连掌握基本的哲学、文学和美学知识都没做到。结果,要想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在其所学专业上有所发展、创造和成就,也就难乎其难了。
另一方面,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教课程的设置也是不够完备或不够妥当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能够既开设艺教必修课又开设选修课的,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相当一部分或者只开设了必修课,或者只开设了选修课,而且限于师资与设备,开设的课程也不够全面。二是所开设的选修、必修课,大都没有相当完善的教材,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甚至连较为明确和较高水准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也没有。因此很难使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较为系统、完整的了解,也很难使学生的艺术视野、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以及精神陶冶、道德修养、智力开发等,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4)“凑合式”安排。此类高校的艺术教育,没有统一的完善的教材,其教学内容,一部分是“将就”采用专业院校的教材,一部分是“将就”本校师资的水平和好恶,随意选用。结果,由于课程与教材的水平高下不一,口径大小不等,很难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不是因为程度过深、要求过高而感到难于接受,就是因为过于浅近、水平太低而失去兴趣,更有一些名为艺术教育,实为一般的远离艺术的常识教育,令人大倒胃口。
3.解决艺教课程问题的对策
(1)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教课程建设。目前,高等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给中小学校培养艺术教师,此外就是为社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各种艺术普及工作的人才。但因为受到财力和人事编制的制约,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又不能大量使用各种艺术专才,而必须使用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艺术人才,因此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就应当据此而改革其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过分严格的艺术分科的界限,将多种艺术形式整合起来,使之兼容并蓄、主辅相济,从而使学生通过这种课程的学习,在艺术素质、艺术才能上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学校和社会乐于选聘的人才。
(2)培养艺术专才的艺术院校的课程建设。其教学目标虽然是要为艺术团体或艺术学校培养专业化的艺术人才,因而更强调艺术教育课程的专科性和专业化。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下面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则艺术院校的课程似乎也不必把专门化绝对化。这个角度就是:各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不通的特殊艺术语言、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又是有某些共同点和相关性的。许多人在其艺术学习和艺术实践中,都从其他艺术形式得到启迪和借鉴,而使自身的艺术造诣步入新的境界。唐代精通语言艺术、诗歌艺术的诗圣杜甫,为什么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书法大家张旭为什么会因为“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为什么会流诵千古,令人一唱三叹?除了它记录了琵琶女的悲惨身世、落魄飘零的动人故事之外,不也是因为它以诗的形式传达了琵琶女那首令人徘徊悱恻的琵琶曲吗?
所以,艺术院校的艺术课程,也应适当地增加其他艺术形式的艺术课程,以及与艺术本身密切相关的文史哲等课程,并提高其教学质量,以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观念上获得全面发展,更在音、画、舞、剧等艺术形式的学习中,促使听、视、形、言的感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得到全面的拓展和提升。
(3)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的任务,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各种艺术形式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潜移默化的浸润、培养与升华,从而不仅在个人情感上获得陶冶,在审美能力上得到提高,在人格和体格上得到塑造,也在思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得到启发和培养。因此其艺术教育课程既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生唱唱歌、跳跳舞、绘绘画之类,也不能只是开几门“艺术课”装点一下门面,而不问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反倒是应当把艺术课真正“做”成艺术“教育”课,使学生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获得相应的艺术知识与能力,也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开发,才能得以增长,体魄得以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其艺术教育课程就不能是单一的知识补课或技能训练,而应当在此之外还有各种艺术内容、艺术精华、艺术精神和艺术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涵泳、熏陶与默化,从而不仅在自己专修的专业上成为知识丰富、技能较强的人才,也在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上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