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特质的彰显范文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特质的彰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特质的彰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特质的彰显

摘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度。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坚持“综合形态”,遵循“课程规范”,凸显“活动优势”。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活动优势;课程规范;综合特质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普遍重视单一学科课程建设,忽略了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怎样的方式面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无疑提供了一个好的视角。

一、研究性学习,坚持“综合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学科知识本位取向,造成了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等方面疏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科与生活的对话。研究性学习能实现跨学科及跨界融通。在实践中,研究性学习要坚持综合形态过程实施不动摇。从学生生活、发展需要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彰显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确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作为教师,既可以精心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定题。比如,笔者曾以“叶子”为主题,让学生自行选择。语文素养高的学生确定了金波散文名篇《做一片美的叶子》作为研究课题;数学素养好的学生确定了《“不规则叶子”的面积计算》作为研究课题;喜欢科学研究的学生确定了《秋叶,你为什么这样红》作为研究课题;喜欢绘画的学生确定了《叶子片片》作为研究课题,他们用“画一画”“贴一贴”“印一印”等不同的方式展开研究;擅长音乐的学生则确定了《树叶儿飘飘》作为研究课题;劳动与技术素养高的学生选择了《自制叶脉书签》作为研究课题等。不同的学生,基于各自爱好、兴趣、特长的不同而确定课题,让课题研究精彩异常。从中,自然能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学生的思维是五彩的,学生的想象是缤纷的,学生的行动是独特的。只要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时空,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权,学生就能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在综合实践的天地、王国中遨游、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充分彰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质。某种层面上,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课程”的封闭、僵化,打通了学科课程的关节、筋骨,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践等有效融通,跨越了单一的学科边界,形成一种具有整合性的新型课程。

二、研究性学习,遵循“课程规范”

研究性学习不仅具有综合性,而且必须遵循课程规范。过去,提及“研究性学习”,教师往往进行“大杂烩”式地实施,使得“研究性学习”缺乏一定的操作规程,实施过程较为凌乱。学生从“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体验等是零散的。只有结构性、层次性、体系性的“研究性学习”才是有生命力的。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拐杖“小作坊”式的所谓研究,注定要流产的。比如,不少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学生收获甚微。如综合实践活动《纸飞机掷远比赛》,其研究内容是如何让纸飞机掷得更远,研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研究主体是三年级学生。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总是越俎代庖,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经验,学生被变相灌输。杜威说:“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经验。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比如播放“纸飞机飞行的世界吉尼斯比赛”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要用比赛来决出胜负,来衡量纸飞机的“本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学生在不断的尝试、改进中,能获得实践经验的生长。学生不断尝试,能体验到这种实践活动的挑战性。在自主活动后,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交流,在彼此的对话、碰撞中生长实践经验。学生会认真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方法,同时积极表达、归纳,实现经验的共享。有了深度对话、交流,学生会自觉反思实践经验、修正实践操作,以便让自己的纸飞机飞得更远。这样的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从经验激活到经验生长,再到经验交流、经验反思,完全遵循课程实施规范。课程在希腊语中不仅指“跑道”,更指“奔跑的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课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姿化的经验扩展。研究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生的课题研究,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实现学生的经验增长。

三、研究性学习,凸显“活动优势”

研究性学习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直面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服务、制作等活动,强调“做中学”“玩中学”。研究性学习,要凸显活动的优势。比如,可以分学段、分年级开展“参与性”实践活动、“体验性”考察活动、“科学性”探究活动、“设计性”应用活动等。活动具有过程性,作为教师,不能仅期望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素养,而要充分发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潜能,不断积淀学生的活动经验。比如《探秘纸的“力量”》,其研究主题与小学六年级《科学》中的“材料与抗弯曲能力”相契合。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为学科的科学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引导学生“活动”,可以借鉴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相比较于科学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笔者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了别具特色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比如“活动一:纸片立起来”“活动二:扛起书的小纸片”“活动三:谁是大力士?”“活动四——超级纸筒挑战赛”。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将薄薄的纸张竖起来,为后续活动奠定操作、思维基础;通过“活动二”,深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启发学生感受到“改变纸张的形状能增大纸张的承受力”;通过“活动三”,让学生大胆想象,动手尝试,将纸张折成不同形状进行对比,学生能认识到,将纸张折成三棱柱,承重力最弱。三角形边数最少,将纸张卷成圆柱形,承重力最强,圆可以看成正无数边形。通过“活动三”的活动反思,能敞亮学生的视界。在“活动四”中,学生都将纸张卷成圆柱,但由于高低、底部面积、厚度的不同,学生的纸筒承受力差异很大。在“活动四”中,笔者让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地折、裁、剪、贴、组合,将边角材料充分利用,大胆探秘纸的“力量”。“活动是智慧的根源”,活动更是学生的经验增长方式。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猜想、实验。作为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过程的引领、指导。正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活动过程,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及时跟踪、积极关注,让学生经历有意义活动的学习旅程,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学科的闭塞,弥合了实践的突兀,填平了生活的断裂,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社会课程有效融合,形成了一种跨界课程新形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走向深处。

参考文献:

[1]杨邦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与建议[J].基础教育参考,2016(02).

[2]沈功勋.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18(01).

作者:严秋萍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