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环境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范文

环境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环境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境类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摘要]研究性学习策略是高度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教学策略。采用文专家访谈和献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程序”、“理论基础”、“教学评价”、“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从理论上证明了研究性学习策略应用于环境类与教学的优势与可行性。

[关键词]策略;学习策略;环境类课程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趋势表明,当代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已经从传统的自然科学基础,重视科学思维逻辑,因果关系的确定性联系为核心,转变为世界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基础,重点表现为重视现代人文精神,尤其密切关注价值,行为,理解教学意义进行灵活的主体和阐述的变化。因此,正确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决定性和长期意义。在环境活动,人的主体和个人双重性质是统一的,是活动和自然双重性质统一,独立性格的双重性和团结的依赖。传统环境类教学在教学与学习的基础性质和依赖照搬课本的学习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和独立的性格。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主人去研究。他们是主体,具有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这种才能成为人们的不断生产,发展,更加先进的动力。这个基础就是环境类概念研究变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学习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有对外开放的特点与主体,全面性和实用性,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今天,其工作重要的观点和策略肯定要成为课程与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和发展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学校环境类教学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体验中感受到环境学科的价值所在。

1.2概念界定

1.2.1研究

研究,指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我们可以对其作广义上的理解,研究性活动是可以分层的,所有生命、有知觉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基础上展开不同水平的研究活动。更为重要的是,研究是一种创造,它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这些正是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最大优势。

1.2.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2]。

1.2.3研究性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主体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情景的认识和理解,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3]。指的是以指导学生以开展专题研究为主要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围绕课题进行体验、探索、学习和研究,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产生环境类思想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教育学、环境类教学、心理学、环境类教学、环境类毒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和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章,全面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和前言动态。

2.2专家访谈方法

为了建立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体系和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要向各大高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以及各个学者进行充分而深刻咨询。

3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结构分析

3.1理论依据

为了让教师和学生更适应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中观念的转变,我们将从学习观、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知识观三个方面予以深入探讨,以求对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3.1.1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知识论基础

新的知识观认为,对于对象的认识并不属于独立于对主体的认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缺乏对主体的认识的兴趣以及其它许多与这种认识行为相关的条件,就会导致不产生任何的认识对象。在这样的知识观下,为了知识体系的形成,个体的学习方式就应该产生一定的变化来适应。研究性学习策略自始至终都充满着学生方面的实践探究与社会体验,其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则必然在文化性上极其富裕。研究性学习策略强调的是,体验知识掌握的过程,它提倡人们应在调查研究问题时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策略就因此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是在实际体验中获得知识的过程,显然,其所获得的知识,其价值性也十分可观。

3.1.2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学习论基础

建构主义------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方面的又一场变革。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建构本身知识的过程,外部信息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的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获得的,而信息本身并不能决定外部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之所以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策略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因为该理论主要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其获得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从环境中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的生成的过程,它是从学习者的方面揭示学习的机理的。

3.1.3主体性教育: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育学基础

主体性教育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它引起了我国教育发展观,目的观的巨大变化。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命中要害,抓住了现代教育的关键。主体性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现代教学观、现代人才观和现代课程观的确立,在总体上成为了研究性学习的普及与推广在舆论上的奠基。可以这样说,主体性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致使研究性学习成为了当前重要的教学策略与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研究性学习策略最重要的教育学基础是主体性教育。

3.2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在环境类与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使环境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促进学习方式的发展变革。使现行环境类教学中过于强调机械训练、接受学习的现状得到改变,培养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乐于探究。

3.3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程序

3.3.1拟题

提供学习的方向,一般由一个或几个环境类教师拟出以环境类有关知识的内容为核心,然后联系到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大家都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象,将几个问题或者大致的方向初步确定,以供同学选择。

3.3.2选题

确定学习方向以后,同学们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知识基础面,选出一个问题作为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3.3.3结合成组

对于选择了相同课题的同学们,成立研究小组(自愿),一般以每组5或6名同学为最佳方案。

3.3.4拟订研究方案

由研究小组的成员对所选问题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等方面进行充分、开放地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做初步拟定。遇到较大困难,还可以邀请其他组的成员和老师一起探讨。

3.3.5信息收集

在研究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信息或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不再是课本,报刊、电视、互联网、图书、相互讨论甚至游戏都可以成为收集信息与交换的途径。

3.3.6整理材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关于所研究的主题的资料的信息必定都收集到了不少,这时应及时的进行分类和整理,从中分析研究出其共性和大致趋势,从中得出前人未提及或尚未完善的观点或结论。

3.3.7问题讨论

往往每个人得出的结果都不尽相同,这就值得去讨论和分析了,其中的因果,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得失更是学生该去关心、讨论的问题。

3.3.8成果分享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形式,一般我们可以以小论文,小总结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等,也可以用板报的形式与全校师生进行交流。

3.3.9学习的反思

师生一起分析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查缺补漏,以指导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并尽可能使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相对稳定的情况。

3.4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不仅要重视对于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定量的评价,更要重视定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既包括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定,也包括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等途径。环境类课题知识水平的评定,动手能力的测定,也包括进步幅度的评定。

4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优势方面的探讨

4.1要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实践和意识同步开发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主体,已然不再是新鲜的说法。但在实践中,所谓学生主体地位,则往往是教师主导下的陪衬,并没有真正开发出学生躬身实践的潜力。研究性学习策略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根本性改革,是使学生从书本的奴隶成为真正的知识的主人,这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目的所在。环境类教学的基本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授课媒介。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实施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同步协调,学生之间互相和谐,有利于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潜力的开发,因为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碰撞,产生的总能量远远的超过个体的总和,从而形成优势互补。

4.2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习的过程这种本来就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知,让不知的学生知,属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以考试为主的衡量标准,则更强化了这种被动性。从不知到知,学生的知识量增加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执行过程则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开始,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以解决问题而结束。研究性学习过程会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从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来使其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4.3养成科学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索,会逐渐养成尊重他人的正确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懂得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意义与价值,并且学会关心国家、社会与他人,使其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5结论与建议

(1)研究性学习策略以其先进的教学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操作程序以及合理的评论体系,证明了研究性学习策略理论上可应用于环境类教学中的可行性。(2)研究性学习策略用其先进的教学方式、认真学习方法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证明了研究性学习策略理论上的优势。(3)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理论和真理,研究性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去探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并且它会引导他们个人或小组协作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可观规律、从而发现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前进并且不断深入的过程,既符合当代的教学思想,又符合环境类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因此,本文建议,可以在环境类教学中推广研究性学习策略。(4)研究性学习策略对教师的文化素质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师不仅要掌握环境类有关的技术技能和教学方法,也要掌握先进的教学和学习理论,先进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参考文献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左银舫.谈学习策略学科化[J].课程与教学,2002(2).

[3]郭铁成.学习策略与指导的理论构建[J].教师培训,2002(10).

[4]龚正元.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简析[J].教育探索,2002(7).

[5]冯新瑞.研究性学习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3).

[6]樊晓仑.从研究性学习看当前环境类教学的观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8).

[7]黄炎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8]王升.论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价值[J].学科教育,2002(4).

作者:彭方玥,何飞,李永峰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