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范文

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摘要】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在教课过程中,老师系统的将一系列重点罗列在黑板上,学生在下边低头抄笔记,机械式的记忆知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理解层面儿无法向运用层面发展.本文就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

【关键词】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十分适合初中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思想、研究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应用能力,也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不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形式化的指导学习,更不用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定义原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新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学习,然后自己根据情境组织教学材料,自主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真正含义弄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探究完成知识的共享,以小组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探究性学习的知识设计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内容就不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补充材料、提供思路学生才能掌握的内容也不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探究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研究性学习包括四个阶段:创设情境、展示讨论题、师生共同研究、总结反思.

2.1创设情境“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题词:“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成为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用问题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研究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将与新课程有密切联系的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向同学指出,引发学生的疑问,在学生的意识中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进而导出课题的研究问题,在明确的研究方向中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

2.2展示讨论题展示讨论题就是教师用准备好的课件或者其他形式的问题将知识的重难点向同学展示出来.

2.3师生共同探究师生共同研究的内容,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自己探究,依据教材提供的基本思路,对数学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消化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并总结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学习他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4总结反思总结反思就是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效果的检验,对答案的及时反馈.教师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指出思维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研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有层次地布置课后练习题.

3.教师不再适合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老师课堂讲授获得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探索直接获得知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面对面对话,不仅仅是语义层面上的交流,更是双方自我意义的构建.例如,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对称轴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将一张纸对折,在其中一面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再在另一面纸上将这个三角形临摹下来,得到三角形A′B′C′,由老师指教,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得到定义和两个图形全等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连接AA′,BB′,CC′,对线段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很自然并快速的得出MN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的性质.老师可以跟着提出问题,以便同学课后思考研究,比如,将各对应边断开,猜想由什么结论?就能够得出对应线段或断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的性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样就能将比较抽象、难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4.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提纲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的难易度,重难点和关键,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学生采用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进行引导,确保学生能在研究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学懂、学会,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及信心和决心,加深拓宽研究学习的内容.

5.总结

总之,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材的“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环节上,在开放题或社会实践中都可以渗透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淑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C版,2014,(4):38-39.

[2]崔艳有.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

[3]黄丽红.关于初中数学深化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J].学周刊:C,2012,(9):35-36

作者:金焕平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