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性学习课程管理范文

性学习课程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性学习课程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性学习课程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任务

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是自治区研究性学习实验校,经过选题论证,我们首先确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下列问题:

(1)如何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学习实际,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研究的课题,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国家其他必修课程的矛盾。(2)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常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师生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3)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研究陆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4)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过程及操作

该课题研究以2001级学生和执研教师为第一阶段研究对象,后继新生和执研教师为重复实验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观察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课程管理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考察。

(一)明确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我们首先成立了以科研处牵头,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的课程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先后9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知识,参加研究性学习报告会,对家长进行课程宣传动员。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准备活动和思想动员,我们明确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会自己获取、会独立创造的新型人才。(2)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互相并列平行,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学习方式。(3)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是学习研究的先行者和研究技能的点拨者,是研究兴趣的激发者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是研究过程的协调者和学习成果的宣传者。(4)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应当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承,过程与结果互为因果。

(二)制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课程建设全面体现课程理念。

我们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为依据,制定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硬件已经基本实现,构建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图书馆现藏书量达18万多册,生均600多册;有电子阅览室1间,共有阅览终端90个,理、化、生实验室24间,均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机器人活动室1间,创新大赛活动室1间。我们与上海科协、广西师范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每学期都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学。

(三)细化管理环节,避免课程实施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效性。

1.对选题作了三个方面的定位引导:倡导有关运用学法的实验课题,例如提高记忆的方法研究、快速阅读的方法研究、预习的方法尝试研究,对联的思维方式研究等。

——倡导研究从课本内容中发现的延伸性课题,下发了各科教材中必做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项,开展自主研究。

——倡导研究与生活、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课题。

2.制定符合课程要求的各类管理制度和程序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按制度和程序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过程。这些管理制度涉及课程指导、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内容,将研究性学习理念物化为具体的课程操作常规,因而为课程的规范性实施提供了保障。

3.调整课时,我们先后作过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按公共课独立排课,每周每班两节,其中一节分散编排,一节全年级统一编排。第二种排课法是将研究性学习课时与其他自习课时进行综合调配,每周全年级安排一节研究性学习公共课,其余的两节与自习课合并,给每个学科分别增加一个课时,用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这种课时安排法,保证了研究性学习集体活动的时间,也为学科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带来便利。

4.制定课程大型活动常规:动员会于开学第三周完成,立项开题展示活动在第八周进行,成果申报及验收在第16周进行。

5.实施课程三级机构管理制度。第一级是课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教学、科研的校级领导兼任。第二级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以年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三级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构成,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的审定,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课题成果的评审鉴定等的良性发展。

6.开放学校所有可利用的研究室、场馆,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研究活动渠道的畅通和安全。

7.选择典型引路,注重成果推广。实施课程以来,共召开大大小小的成果会10多次,通过成果,进行研究方法指导,表彰优秀学生和教师,激发师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四)寻找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

如何解决高考与研究性学习的矛盾,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坚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大方向是正确的,不回避,不停步,不冒进,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2.注重把“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式与发现式教学。

3.选择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两个学习环节,实施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4.开展考试改革,实施三级考试模式:一级是学生自学的效果测试,目的是引导正确的学法和思维方法,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为授课提供合适的教学起点。二级是听课、独立作业的反馈测试,主要是统一的单元测验,测试的目的是规范学生听课和复习的行为。三级主要是学校的段考和期考,测查的重点是学生的能力,强调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在考后的总结分析上,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归因分析。

三、实验效果

成果之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反思能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发展规划、制度的深化和完善。

我校历年来重视抓教师队伍建设,曾采用师徒制、导培制、与高三同题考试制等等措施。这些培训模式,对教师快速熟悉教学环节,尽快适应教学程序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出路。在研究性课程中,这个案例的研究,促使我们思考改进教师队伍培训模式的问题。现在,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读书之风,形成“校务会学习制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创建优秀学习型团队”活动,在学生中组建“读书励志社”,开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都与这一反思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从某些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与考试测查不相符合的现象中发现“假性成长”的问题,即看起来研究作业做得像模像样,但真正的研究水平、思维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没有培养起来。还有,我们从学生成果展示中的情绪变化曲线中,发现学生的成就感并不完全来自于获得展示的机会或教师的表扬,而是来自于他们感到的真正的成功。这种反思,无疑对我们改进教学,优化教的过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果之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操作模式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发生重要的变化。

让我们看一个教学实例:语文教学,周丽雅老师这样设计她的教学进程:

——先利用寒假,布置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预习新课本中的8篇文言文,要求做好学习记录。

——寒假结束后第一节课测验,《鸿门宴》设的题是:读题目,你觉得学习本文应弄清什么问题?你弄清了什么问题?你还学了什么?

——上课时,教师在介绍《史记》的特点后,推出几种质疑的方法:矛盾处质疑法,兴趣处质疑法,相同处质疑法,疑难处质疑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并归纳了下列问题:(1)刘邦为什么先尊称张良为“君”,后更进一步尊称他为“公”;为什么刘邦却尊称项羽为“大将军”,这种与身份不符的称谓,说明什么?(2)项羽听到曹无伤的话,大怒。但在鸿门宴上,项羽却始终不多说话,而且对范增的举佩暗示,装聋作哑;(3)樊哙无礼闯帐,项羽不但不怒,反而赐予彘肩和酒。项羽的前怒后忍到底说明什么?(4)刘邦与项羽本是同级,但坐位的安排为什么不讲礼节?

紧接着,老师让学生抓住问题,再读书,为每一道题的解答找全相关内容,并按“口译朗读——归纳要点——写出有理有据的答案”的步骤,解决问题,之后是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周老师没有在此打住,而是设计了一个学法归纳的环节:第一,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的?第二,解决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要同学们做哪几件事?第三,要求学生用过去学过的“读前提问法”和本节课学到的“读中发现问题法”,再次预习《兰亭集序》,找出问题。

观察全程,不难看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被动学习的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尝试探究的教学过程。

成果之三: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研究性学习不仅带来观念的转变,使课程教学理念注重整体构思,不仅注重学习过程,也注重学习评价。例如,物理学科,将多年来典型的题目归纳汇总,按一定的教学序列,编成教师训练指导手册。

最近立项的“学法尝试活动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构建了“学校——学科——教师”三级课程体系,每一级体系均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内容,同时还总结了“精选学法——先尝后教——学法指导——学法尝试——合作交流——成果归因”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成果之四:教师的变化带来学生素质的变化,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很有成就感。(2)学生对执研老师教学的评价后测评价表的意见更具体,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更强烈。(3)近年来我校高考、会考、竞赛成绩一真保持全区前茅,与推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必然的联系。(4)这几年来,使用图书馆、电子教室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多。为此,读书励志社、网络社、文学社、英语学习社等学生社团逐步扩大。(5)在探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特长学生,机器人大赛曾获得国际银奖和铜奖,全国创新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四、研究的结论

1.为防止研究性学习课程操作的随意性、盲目性、短效性,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2.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牢牢抓住“教”与“学”的两个转变,所倡导的“三类课题”研究,符合现阶段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际,为理顺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会考的矛盾,实现学习能力与考试能力的同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把研究性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课程操作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必修课程的整合找到了结合点;而“学法尝试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推广,为研究性学习深入课堂,落实“教”与“学”的转变找到落脚点,具有推广价值。

4.我们构建的多个校本课程体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或果。

5.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制度;找到了解决学校师资培养、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发展难题的途径,培养了一批教师;也使我们改善了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为我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问题讨论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还有下列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1.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的教师还不多,也有一些教师不熟悉课程操作模式,备课跟不上教学进度。

2.研究性学习各项课程操作制度要与原有的制度进行合理整合,新制度、新理念要有一个吸收、消化、完善、适应的过程。

3.成果的推广和教师的培养还需做大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