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思考范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思考

摘要:研究生教育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与发展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拟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际工作,对研究生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学位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成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和保障,适应形势、抓住机遇,发挥好研究生教育的支点作用和杠杆效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实现与内涵质量。

1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对双一流建设的作用分析

1.1优势梳理

政策制度支撑。自2013年以来,全国研究生教育领域逐渐掀起一轮改革大潮。上至政府、下至行业,陆续出台包括研究生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研究生招生分类考试改革、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中医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相衔接改革、学位授权点评估和动态调整改革等,极大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在此发展新常态下,学校2014年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指导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着力破除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并由此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招生制度、学术学风监督制度、学位授予制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奖助学金制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等,构建起较完善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制度体系。学科布局合理。学位点布局是“双一流”的“牛鼻子”,先有学位点后有学科建设。学位点布局是学校统筹特色、优势、力量进行顶层设计的重大事件[1]。作为全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曾连续两届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已建立覆盖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西医药学科为支撑、人文管理学科为辅翼的学位授权格局。培养规模领先。21世纪初始,为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录取人数攀升,录取比例也在不断扩大[2],为国家科研创新、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规模已稳居全国同行院校前列,在新生招考录,在校生培养、授位、就业等方面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中医学专业的学位授予规模在同行院校中居首,能够在保持中医学研究生教育“量足充裕”的前提下,为中医学研究生教育“质优精益”的内涵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措施配套可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取得经济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求发展,成为社会各行各业普遍达成的共识。在研究生教育领域,近些年来,更是走上深化改革、高速发展的轨道。自2014年伊始,学校陆续在招生、培养、学位、管理的研究生教育工作不同环节开展改革创新实践,如招生指标分配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倾向,建立科研能力、成果水平、培养质量多个参数综合评价的指标测算分配办法,充分调动起二级单位、招生导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改革实行“1+4”贯通培养,遴选一流人才的“种子”,搭建优秀博士生培育的温室,为自主培养青年学术创新人才创造条件;“提前攻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重视科研导向,限定学术型类别,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毕业标准,为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产出筛选与储备真正人才;改革中医专硕培养模式,中医专硕培养与住院医师规培衔接,实行“四证合一”,建立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制并行通道;完善卓越中医学专业人才(5+3一体化)、中医拔尖创新人才(九年制)等长学制学生的研究生阶段培养方案,探索建立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互衔接、以中医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为主线的递进式、序贯式整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规培和师承教育与硕、博士学位教育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奖助学金评比发放改革,建立透明、公开、公平的奖助学金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奖优助困、激励上进、保障学业的作用[3]。质量保障得力。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培养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的第一要务[4]。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能够影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社会认可度和业界口碑。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监督体系建立,及其运行机制,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方面,逐步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包括颁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广州中医药大学双盲评审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硕学位办法》等文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进行监测、对学位论文原创性实施审查与复查,从而强化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水平,维护学校的良好口碑和较高评价。

1.2劣势分析

近年,我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高校学科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但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提速和改革深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研究生教育的各方面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此,以学校为例,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环节与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优质生源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专业的学科特点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源,因为考生来源单位相对封闭局限,推免生和著名高校优质生源的比例不高,对于优质生源的吸引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大师级人才的数量不足。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前沿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数量不多,导师在研的高层次科研课题及经费与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有差距。导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有潜力可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医学这一最终建设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制度仍有进步和完善的空间。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医学毕业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基层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就业重视程度有待提高,还没有完全形成举全校合力、促研究生就业的局面。

2关于研究生教育助力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5]。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切实履行好责任,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研判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链条上的关键且相对薄弱的环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工程任务的方式实施推进。可以考虑从优化研究生招生选拔,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改进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与聘任,强化研究生学位申请授予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扩大研究生奖优助困,以及加强研究生毕业指导、促进全方位就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招生工作实施优质生源工程

优化招生名额分配的合理性。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总体方针,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步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均衡发展,研究生教育布局与经济社会需求、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状况、科研任务等情况确定招生名额分配与使用。提高招生考试与选拔评价的科学性。以提高研究生人才选拔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选拔、培养的通道与机制;探索博士研究生中期分流淘汰与名额补充机制;拓宽和规范在职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的渠道和程序;探索针对具备特殊才能的“专才偏才怪才”而专门开辟的选拔方式和途径。加大优质生源吸引力度。大力施行研究生招生宣传计划,加强建设学校研究生教育层级管理的工作体制机制;开展多渠道招生宣传,将传统媒体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学校整体宣传与院所、导师分类别、分方向、多渠道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影响力;加大推免生接收力度,积极接收全国各地推免生,逐步提高推免生在统招考生中的比例;鼓励接收优质调剂生源,尽可能吸引来自985、211、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适当加大优质生源的奖励力度。

2.2培养工作实施质量优化工程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完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优化机制,规范课程设置审查,加强教学督导评价。根据中医学专业培养和学科发展现状,淘汰部分现有的研究生课程,增加遴选一批体现中医学学术发展前沿课程和科研方法课程。增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前沿性,通过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的应用性,通过有侧重的课堂教学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建立和完善课程设置审查机制、课程体系优化机制、授课教师遴选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加大力量引入网络课程、视频课程。深化培养模式创新。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形成,鼓励学科交叉联合培养。健全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侧重产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面向职业领域,提高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大力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强化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研究,着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实施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资源投入。继续深化“5+3”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实施中医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生培训相衔接、加强“1+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前攻博人才培养的力度。进一步强化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根据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培养计划。加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制度。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鼓励与支持各院所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完善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访学的相关政策,逐步扩大在读优秀研究生出国留学的资助范围,加大对访学研究、短期交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力度。强化学术创新激励机制。继续实施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加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力度,探索实施研究生参加境内外高端学术会议的资助力度,完善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制度,深化研究生学术讲座品牌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讲座活动。健全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导师选培聘制度,完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机制。定期开展导师遴选工作,进一步壮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优化导师队伍结构。综合考虑导师的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健全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认定体系,明确导师在招录、培养、授位、毕业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角色定位,明确和细化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权利关系。改革导师评价机制,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导师评价。着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适时举办导师专题工作与培训会,加强导师综合能力培训。

2.3学位工作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建立学位论文分类评价制度。根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要求,改革学位论文评价制度,逐步推行分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更加强化应用导向,学术学位论文更加突出科研创新。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差异化分类评选。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严格执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审查和科学性评价,规范论文评阅和抽查工作,加强盲评和抽查结果的运用。加强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论文不合格学生严格执行延期毕业制度。对学位论文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视情况做出质量约谈、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加强学位论文过程管理。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研究、社会调查等的记录管理,制定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研究记录管理规定,研究生实验、试验或社会调查的记录须真实、准确、规范。加强研究生研究记录的监督,纳入中期考核和分委会评议内容。

2.4思政管理工作实施保障强化工程

构建下有保底,上不封项,既保障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奖助体系。继续完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和保障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奖助工作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促进研究生充分就业,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业乃民生之本,也是体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采取有力措施,校院两级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力争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积极开拓创新,扩大研究生就业市场,联合用人单位、校内各二级单位纵横合作运行,积极创造条件举办校研究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继续完善就业信息机制,为研究生就业搭建丰富的信息平台。努力增加投入,构建研究生就业工作保障体系,根据研究生规模变化和市场环境,拨付一定的研究生就业经费给各二级单位,主要用于就业指导、市场开拓、招聘活动、信息管理、档案转递以及设备添置等工作的经费需求。希冀通过以上措施,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实现学校研究生教育向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需求满足、立足区域与行业发展、校内外资源充分参与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高水中医药大学的贡献度显著提升,为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何淑贞.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展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88-90.

[3]朱磊,邝卫红,鄢来均,等.新常态下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医教育,2017,36(5):53-55,59.

[4]申纪云.始终坚持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1-5.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作者:朱磊 许能贵 罗向晗 吕东勇 曾艳 吴洪江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