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

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心血管内科研究生教育论文

1独立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1.1课题设计实施阶段如前所述,我校近十年来注重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注意到临床实践与创新思维的结合。研究生课题的实施,培养其实际的动手能力、发现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有些可能是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已经学习掌握的,但是,随着医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还可能需要重新学习。反复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一阶段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例如,在细胞培养试验中,学生在预实验的结果非常理想,可是,随着实验的进行经常会遇到诸如:细菌污染、真菌污染,甚至于原因不清的细胞死亡等等。这种时候,医学生不仅仅学会向善于这方面技术的老师、学长请教,而且更要学会怎么利用现有的知识以及网络资源来解决面临的难题,换言之,也就是要学会采用各种方式向各方求助,以期最终解决难题,顺利完成课题设计。

1.2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这一阶段,要求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熟练运用目前常用的医学统计学软件。依据实验结果获得的实验数据,经过缜密的思维,通过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精确的统计学分析,最终获得科学、可信的结论。这样的研究论文在这一领域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这一阶段,由于很多医学生专业的限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会求助解决问题,切忌蒙混过关,涂改结果。

1.3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理、撰写、发表,是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要求研究生查阅大量的文献,归纳、总结相关研究背景,同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结合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合理、客观、严谨、科学的解读,是对其思维逻辑性的训练。最后,要完成好这一步,还需要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文字、绘图等等基本的写作功底,才能达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也是对其科研论文书写的基本训练。

2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种注重实践的科学,面对的是形形色色人群,表现各异的疾病状态,因此,这一现状,也要求医学研究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够独立解决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疑难、复杂问题,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心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的研究生更需要快速、准确的判断。近年来,由于师资力量的减弱,临床技能的培训工作明显下滑。大多数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主要充当了“书记员”的工作,却很少有基本技能培训的机会。因此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有较长的临床技能培养时间来提升其实际临床工作能力,需要改善我们的师资环境,提供给医学生们更多的机会来参与实践,期望医学生毕业之时,能够达到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人的能力,能够胜任将来所要面对的工作,挽救更多的生命。心血管内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病种繁多,危急重症、疑难杂症多,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要求心血管内科医生具备快速、准确诊断、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对于心血管内科研究生,由于其专业学科内容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比如:放射科、CT室、数字减影、超声室、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室、介入室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目的明确、计划合理、注重实践、教学相长等。首先,目的是将其培养成一个可以独立处理心内科常见疾病、急、危重疾病的合格医生;其次,保证充足的临床实践的时间。需要保证其至少有1年的时间去接受系统的临床工作的培训,培养独立处理医疗问题的能力,并且进行临床工作经验积累。最后,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改进。导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CBL(case-basedlearning,CBL)、网络数据学习(E-learning)以及循证医学等多种方法[6-8]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同时,心内科研究生还需要在心内科相关功能科室轮转:心电图室、心脏电生理室、心脏导管室、心脏超声室。熟悉心血管疾病在相关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在心内科临床学习中,积极参与临床工作,比如门诊,病房值班,在这一过程中,直接面对工作中的问题,独立思考,对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建立导师组培养模式指导研究生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大量的庞杂信息的出现,没有哪一位导师可以做到“有问必答”。因此,借鉴美国的“学科本位制”、德国的“导师本位制”及研究型大学科学院的“学校本位制”,如果将具有不同特长的导师们联合起来,形成研究生导师组,这样以来导师之间各有所长,可以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特长,而对于研究生本人则不论在临床,还是科研方面都将会得到最大的收益[9]。因此,改革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组成模式,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导师组的优势,使研究生能够从多位导师获益,进而拓展了知识,增强了更新的知识能力。开展教学系列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导师不仅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PBL、CBL、网络数据以及循证医学,发挥导师的导向功能,改变以往的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探索问题。另外,通过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间接的病例复习、典型病案讨论等方式指导,使研究生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逐渐积累临床经验,以期最终能够独立工作。最后,新知识的传播也是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学术研究交流活动以及研究平台的建立是影响导师带教能力的重要因素。

导师只有通过不断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研究性学术活动和专业性学术会议等,不仅仅可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更新知识、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教育、培养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汲取新的营养,提高临床判断能力,甚至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实行导师组这一新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特长,有机地将科研与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研究生将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作者:张明娟张超英宋安齐段宗明朱参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