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范文

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必要性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

(一)音乐课的质量有待提高学生们对中外音乐家的了解还不够多,对知名的音乐作品也并不熟悉,这都与音乐课不被重视有很大的关系。总之,高校非音乐专业所开展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课本身及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课也不够全面、系统,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形式上,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要保持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标题音乐到无标题音乐,从民族到西洋,这是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很多学校都忽视了这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所选取的曲目相对单一,西洋管弦乐作品居多,长期这样的进行下去,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流行音乐对音乐文化的冲击不能忽视从我国现有的大量资料显示可以证明,高校学生更熟悉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手,这一点就证实了在大学生中流行音乐占有重要位置。流行歌曲将友谊、爱情、世事沧桑的失落以及对时光流失的惆怅等都作为了音乐的主题,并将以往不该成为情调的情调变成了永恒的主调。[长此以往,这些流行音乐所表达的不良情绪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影响了最终所取得的音乐教育效果。

(三)音乐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音乐教育,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尽管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局面,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音乐教育产生城乡差异的原因在于,教师的人数不足且素质不高。音乐教师中有很多是其他专业改行的。此外,学校缺少必备的音乐教学设施,有必要去引进一些更先进的设施。而中小学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础,教育对象多数是在各地区的农村,在教学设施和师资方面,农村都是较差的,也就难与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及模式

(一)课程设置原则1、坚持人人参与,平等交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必须要从中体现人人参与的教育思想。然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同时,却要受到很多条件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设置体系的科学性,因此学校重视音乐教育和课程设置,但是都没有好的效果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是流于形式,有的是只有少部分人参与。所以,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就是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2、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下音乐课程设置的具体模式,将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在这其中就涉及到共性和个性的问题。由于高校的体制、办学模式、教育方针等都是一致的,所以在研究课程设置模式时应该根据共性来研究,但是在每个课程组合环节中,还要注意个性差异问题。每个高校在教学设施及教师资源配备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方面每个学科也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一点,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行,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课程设置模式1、选修课模块为了落实好素质教育,各高校已经形成了新的选修课制度,即文理渗透、人文素质培养。高校一般均将6—10个学作为公共选修课学分,高校所开设的选修课少的有十几门,多的可达到200多,在众多科目中,让学生自己选课,那么和其他选修课相比,音乐选修课就处于劣势地位,多数学生多数会选一些对他们今后工作有用的课程,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而选完实用的课程后,学分就基本达到要求了。2、限定选修课模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课系列就是所谓的限定选修课模块,该课也是为了加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依据音乐教学的特点专门进行调整重新组合的。目前,就教育情况而言,要使音乐课成为全校性的限定选修课也不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地位不高;其次,全部开成限定选修课,内容过于单一,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所以,必须根据设定的具体专业来开设限定选修课。3、课外活动模块课外活动模块在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是一个重要模块,该模块作为音乐课程设置完整体系所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实践类课程为该模块的主要形式,并能将学校艺术团的各项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将高校现有的师资、设备等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报名参加到艺术团训练队中。

三、音乐教育的特殊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对音乐美及内涵的认识、理解、鉴赏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就要采取演唱、演奏、欣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主观情感体验上,应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要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应比说教来得真实、自然。

(二)音乐功能作为音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一种自然的物理现象,人们生理上有意或无意的都会受到音乐的影响,另外,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音乐所独具的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这离不开音乐自身的美。而音乐美是最为独特的,不需要外来修饰的,是以自由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直观的心灵。

(三)培养一批真、善、美的现代人是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音乐独有的形式及手段,努力培养一批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而不是将他们培养成音乐家。目前,我国现阶段将音乐教育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

四、高校中加强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大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让学生有一个接受审美教育的机会,以此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角度来说,可将音乐美划入到意识领域范畴,这也是对现实美经过艺术加工得来的。总之,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与音乐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在课堂中学生更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音乐作品的价值等。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在于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才是根本目标所在。人们通过音乐可以展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欣赏者们将音乐形象在大脑中进行塑造,就要借助于想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欣赏同一首曲子时,每个人都会对作品本身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是把握音乐基本情绪却都是一样的。

(二)音乐教育能帮助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音乐始终被认为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艺术,真实反映人类的情感,并且有利于人的智力和大脑思维能力的开发。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责任重大,既要求教会学生们怎么唱歌,还要注重最基本的乐理知识的传授。学生们通过音乐欣赏,可以获得对美的体验和感知,并从内心流露出来。通过审美主体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来发挥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一说法由荀子最早提出。荀子认为人的内心可以把握“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体验,这样的观点就证明了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通过内心发现美、认识美的教育作用。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增长,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提供必要的智力保证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反映了人类的生活、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音乐作品,要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就需要对音乐作品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做全面的了解。音乐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培养出高尚的人格。中国很多近、现代革命歌曲更是鼓舞了几代人,烈士们为了人民的富强,不惜以宝贵的生命为代价,献出了身躯。课堂上让学生们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达到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激发起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

(四)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现阶段整体情况来分析,初步将我国音乐教育目标定为: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的态度;培养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将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大,与此同时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启发他们的创造性,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宽、更美,这也是音乐教育在高校中的神圣使命。

(五)音乐教育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应该注重对人格情感品质的培养。通过音乐教育能达到人格完善,实现真与善的统一。音乐欣赏课,向学生所展示的是中外音乐史上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传授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人格、修养、气质等成为他们的内在品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起到了奠定作用,也对学生的德、智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总之,可以将音乐教育作为改革教学的一个重点突破口,对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的宣传部门也改变了过去那种流行音乐充斥媒体的状况,并加大了对高雅音乐的推介力度,并有效的控制了那些思想水平不高的音乐作品,使音乐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作者:张海英单位:福建江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