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设计课生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一词始见于生态学,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即过程性知识。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它的教育特征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而现今社会人才需求要求其学科的渗透和知识面明显增强和拓宽,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因而,课程的生态性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交叉的学科,具有集成性与跨学科性。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较晚,总体上没有完全摆脱美术教育的模式,因此造成了设计与技术分离,出现设计好看但不实用等现象,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当下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1.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结构单一
现代设计在中国只有近二十年的发展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在课程设置上便存在着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沿用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存在着对人文学科及交叉学科等课程的漠视,从而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局限;另外在专业教育中过于强调“实用性”,导致必修课程占主导地位,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浓厚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师生一味追求实用价值,急功近利,由此造成课程结构单一、学生知识偏频,严重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
2.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衔接
由于课程设置没有纳入科学教育的轨道,课程与课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前置课程、后置课程没有明确的目标,并缺乏内在的衔接,例如设计素描的授课虽然打破了以往单一结构素描的画法,增添了诸如打散、重构及蒙太奇的绘画形式,但就其根本还没有完全走出写实绘画的路子,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认识到此门课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而打基础的,另外现在的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由于专业的特点,每门课都自成一体,由不同的教师加以讲授,由于沟通不够,课与课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致使几个学年下来,学生不能将它们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近几年来,很多高校都强调“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的办学理念。在设计教学计划时,有意识地增添了过多的专业课程,另外在内容设置上也存在问题,艺术设计人才所必备的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则在课程内容上严重空缺,造成此种现象,实际上是对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规律及课程目的不明确、不尊重,例如:以专业基础课中的“三大构成”为例,自八十年代初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以来,此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几乎就没有大的改动,致使学生所接受的内容及完成的作业基本相似,大大地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课程风格的形成,对课程间内容连续性的认识不足,必然带来课程实践的缺失。
3.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缺乏参与意识,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没有针对社会上的需求进行详细深入地了解,所以在培养目标上缺乏针对性,导致课程设置严重脱离生产实际。如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想当然的概念设计;排版软件课程只强调软件工具的使用,作业也只是处于模仿阶段,导致刚毕业的学生很难胜任公司的业务,要经过一段的实际操作和训练才能达到社会的需求,而能够熟练地胜任岗位需求的的设计师则很少。
4.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在这个信息时代,展现艺术的传媒和形式日新月异,文化与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设计教育,不但要体现专业知识的精华,同时又要能反映这个时展的最前沿信息。而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所设置的许多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学校教授的软件和传达的信息没有跟着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滞后,毕业后还要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继续学习,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教学实践环节形同虚设
包豪斯理念一贯倡导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但在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实践环节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尤其在课程运行上,虽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很多院校在软硬件建设上没有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甚至一味地追求生源,没有把学生学习的实践环节放在第一位,致使院校开设的实践环节课形同虚设,可想而知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多贫乏。另外教学实践环节在软件方面也体现出师资结构的不合理等现象,教师的来源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恶性重复,从而导致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双重薄弱,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生态性
1.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高校课程一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并能改善学生过分追求学业成绩而综合素质低下等一系列状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改变以往专业必修课通包统揽的单一局面,为了加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适当地增设专业选修的课程,使学生在接受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及兴趣去自由选择不同的选修课,使他们得到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如增设相近专业(学科)的相关课程、综合性常识课程或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等教学内容,来弥补必修课相对稳定带来的不足。另外,在实践课程教学时往往容易忽略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在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中尤其重要。所以我们要以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课程设计,以一种积极的探究式的心态,进行研究性学习,才能为培养创造型设计人才打好基础。
2.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课程结构的生态性对教学内容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行业给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要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在传授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在课堂组织上要力求专业知识的纵向及横向的有机融合,同时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把现代社会中的最新成果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如素描、色彩课程,应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内容的改革。还应根据社会上设计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做到繁简适度,建立由简到繁的架态,使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在保证专业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比例科学合理,这样,学生在获得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拓宽了综合知识领域;另外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灵活组织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使学科有效的交叉和渗透,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高效能地完成所学的各门专业课。
3.增加实践课程内容和课时
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广泛认知,而在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由于各种原因,实践课程的许多实践环节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实践和实习通常流于形式。事实上,这种实践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可在现在实践课的基础上,改变其课程的内容、方式和学时,如实践课与企业、社会联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设计,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也可在专业课和专业理论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中,通过现场教学、课堂设计练习、校内工作室或实验室,采取讲授、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操作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
4.建立有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搞好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点。只有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才能保证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正常运行。首先,应加大校内实习场地的投资力度,它不仅是实践课程程序运行的需要,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主要场地。再者,艺术设计专业应广泛与设计公司进行联合,成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协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又有利于学生的预就业;还可邀请实践能力强的设计师或专家来院校担任短期的专业课程教师或举办讲座,这样,校外的实践场地就真正成为了实践教学运行的硬件设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经济和科技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的成败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培养真正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有力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课程生态性的重要性,把科学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融入到艺术设计教育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