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个性化触动教学艺术神经范文

个性化触动教学艺术神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个性化触动教学艺术神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个性化触动教学艺术神经

要回答什么是教学艺术,这与回答什么是教学方法的困难几乎一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技术有章可循,艺术却大道无痕。教授技术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技术教学的艺术却更加神奇,让人摸不着边际。比如,技术大师级的教师,用心的学生只要看他做,甚至只听他说,就获益匪浅,这是大学中尤具魅力的教学艺术。又例如,跟学生保持童心一片的教师,学生在温馨亲和的学场中共同参与,其乐无比,这是中小学最有特色的教学艺术。实际上,教学艺术的元素很多,包括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各种教学调控手段等不一而足。但是,我们要探讨、沾染一点教学艺术,就要在这大道中抓一些细节,落实一点具体,因此我们不妨用最基本的“个性化”来触及教学艺术的神经,给自己的课堂更多生机。教学因为涉及人,是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甚至还包括人与机器的关系,这就使得彰显个性化的东西更有机遇。但是,个性强了,就不能更好地形成规律,推广的价值就小,这在艺术的技法学习是典型矛盾现象。为了更有针对性,以下我们将以Flash动画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为例去探讨。

个性化的选题让兴趣起跳

范例选题是永远的话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为此,在进行动画设计时要考虑到选题艺术性的两个方面。其一,是选题内容要让多数学生喜欢,或者每个人群有不同选择的余地;其二,是选题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巧妙之处,甚至与美术、音乐等要素相关更佳。例如,有一个考试操作题是“圆形变成方形”的形状动画,这个动画变化虽然对初学的学生有一丝的惊讶,但是内涵不丰富,兴趣的后续性不强。还是这个变形,我改成了一个格言的广告动画作为话题让大家讨论与尝试。首先,以“人生宁可削繁就简,怎能破方求圆”来阐明这个动画。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自己的格言动画——学生兴奋了,用学生们自己的评价就是:写啥格言的都有,做啥动画的都有。有一个学生,做了一个方形变成心形,用的主题文字是“木头也有爱心”;还一个学生乱变形一气,说“别碰我的刺,你伤不起”。简单选题的巧妙个性化,能够让学生兴趣起跳,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从内容设计、实施管理、学生引导等环节都挺费心的。如果想方便一点,就是主题要与其他人的教学不一样来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化。例如,在讲交互动画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几个类型(花苞、盛开、残瓣)的梅花小动画,让学生自己修改代码选择使用的方式,如单击、双击或按0、1等键在梅树上安排花朵,满树盛开的动画让学生兴趣更加盎然,兴奋不止。

个性化的语言为讨论推波

语言的个性化,这与人的性格是有着根本的关系的。教师的性格很关键,学生的性格也重要。一般我们希望多一些幽默或富有情感的语言优化课堂氛围。但是,语言价值取向要特别注意,比如太过噱头的鼓吹,或者为博得同情增加悲情,这些效果可能不错,但是刻意的牵强虽然因为好奇等原因增强对教学艺术的刺激,但是却缺乏针对性。所以,我们应多提倡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作品、个性化操作、个性化性格用语言推进讨论效果。例如,在做引导层动画过程中,我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发现有的学生画的引导线很复杂,不容易操作,而旁边的一位引导线却很简单运动很单调,我为促使让他们俩相互学习时说:两位的性格真不一样,你(复杂的)的性格很豪放吧?我看作品都成抽象派了,以后可以当毕加索了;你隔壁的性格却也太简朴啊,但也能当印象派了,寥寥一笔就一个大作,你们相互学习一下好吧?这种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的即时指点,倒不一定非常符合学生的具体个性,只是指出他们的不同的个性特征,让他们的讨论得到激发就很好了。又如,一个学生做小球的动画时,用了一个很小的小球,轨迹却是一大团密密麻麻的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球小了效果好。我即时评点,你很细心啊,以后完全可以做神经外科医生。边上的一位学生马上问我:“老师,我适合做什么?”我一看他的球很大,线很粗,线还好几处画断了。我指出线断的地方小球自己跳不过去,你看来适合做骨科大夫做截肢手术啊!于是,大家都开心地讨论起自己的作品像什么来,气氛热烈。个性化的语言的风格其实可以不必刻意追求,随意才有效,自由的语言能让学生的讨论变得更自由,心灵变得更自由。

个性化的进程让悬念解套

之所以提教学进程,而不是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是为了特别体现思维的发展脉络,体现认知过程的个性化。到底是先讲后练好,还是先练后讲好,还是布置任务自由设计好,这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但是,有一点是无可质疑的,那就是先易后难,并且要在每一个环节中有继承、有提高,而既不是重复练习,更不是鼓励提高难度。最理想有两种,一种是先设计悬念后一步一步把悬念解套,整个进程是步步惊心;另一种是先不设计悬念而是一环一环推进中包袱一抖让学生惊喜,整体进程最后才豁然开朗。例如,在学生练习位移动画时,有位学生居然能够不断往后增加关键帧,让原本平动的小球四处碰壁,模拟了台球的动画。我把这个学生的作品效果广播给大家看,让大家感觉十分神奇,唏嘘四起。这样就给学生几个很强的悬念:动画效果是如何实现的?他为什么才学了关键帧就会做这么精彩的动画?技术很难吗?由此,我再给大家分析这位学生的动画时间轴,其实他只是继续往后做了好多方向的平台而已,接下来让所有学生也一步一步去试一试如何向左方、向右方、向斜方向等,真是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还弄了好几个台球在里面动呢。甚至有个学生问如何让球看起来是滚动的。我借机提出学习“影片剪辑”元件,学生兴趣又起。这样的先有悬念后尝试的个性化进程,不能太难,效果又要好。因此,刻意设计的主题可能不易被认可,最好是无意发现的现象,先放大效果,后分析原因,再引导尝试。最后,让大家都有感受,而非单纯模仿或欣赏。又如,在讲引导动画时,我第一环节先讲了平动;第二环节,为小球增加引导线自由运动;第三环节,把小球换成了一只散步的公鸡;第四环又增加一个草地的背景图。在第一环节时,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差不多了,很麻木,但是到了第二环节就有惊奇感,到了第三环节发出了惊叹,到第四环节他们就不满足范例了,开始让飞机在天空翻滚,让鸽子、蝴蝶起舞有学生说,老师你怎么不早教我们这么好看的动画。结果,我在另一个班故意换了一下顺序,用“梁祝中的化蝶”为情景进行各个技术点的展示,结果学生再做时感觉难度大;我又用小球演示,他们却感觉太单调,效果远比上一个班要差。可见,抖包袱式的个性化进程要由简及繁,更重要的是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有继承、有发展,让学生感觉不到太难,技术却步步深化。总之,个性化的要素也还有很多很多,个性化的就是有特点的,有特点的就是有生命力的,我们注意收集、放大、提升个性化的丰富内涵,会非常有利于触动我们教学艺术神经,让教学变得更加自然生动、神奇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