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柯尔克孜族首饰传统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具有光荣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首饰制品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构成,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并发挥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是柯尔克孜服饰文化构成的精华所在。由于柯尔克孜族长期生活、游牧在亚欧草原上,与生活在这里的其他游牧民族有着类似的经济文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东西方多种文化相互交流,所以传统首饰在质材选择、工艺加工、造型特征等方面都相互影响和借鉴,进而在一定层面上拥有类似的文化审美特征。这样,我们在研究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的时侯,或可借鉴其周边民族的相关资料。同时,因为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中亚吉尔吉斯坦传统首饰的加工生产及相关问题,也在本文中有所涉及。本文拟以新疆博物馆及中亚吉尔吉斯博物馆收藏的柯尔克孜族首饰品为依据,对其传统首饰的选材加工、造型类别区分、审美情趣等加以关注和分析。
一、选材用料及加工生产
选材用料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用料的首选是白银和珠宝。白银作为制作首饰的基本材料,用量相对比较大。无论是发饰、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手饰,还是纽扣,腰带饰件等,基本上都用白银作为主要材料加以制作。黄金和铜制首饰虽然也有,但没有白银那样普遍。这主要是因为黄金与白银相比更加贵重,大量普遍使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而铜无论是在经济价值还是民族文化心理上都远不如金银珍贵。加工传统首饰的白银从当地开采冶炼还是通过商业手段购买?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没有直接的材料加以阐述。但前苏联学者的一些论述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亚柯尔克孜族首饰加工用料的情况。苏拉伊满诺夫在其所著《吉尔吉斯的金属加工传统》一书中写到:“柯尔克孜人是从中国换取被称作‘元宝’的银锭,并把它们存放在自己的毡帐中”。这似乎是说他们把中国作为货币使用的银锭当作首饰加工的原料。[1]在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中,我们多处见有对金银元宝的记述,其中如:“赛马的队伍刚刚离开,随即开始了射元宝比赛,高柱上的细绳悬吊着元宝,射手们一个个显出自信的神态。”[2]俄国学者布普布纳沃依的研究表明:在19世纪,吉尔吉斯斯坦首饰所用的“银子是从中国内地进入新疆地区,主要是走私。而正规从中国进口银锭的趋势呈间歇性逐渐紧缩状态,比如,1881年用于进口元宝的是480444卢布;1887年只用了21833卢布,1888用了216966卢布,1889年用了110420卢布;1890年用了170077卢布。”还有“吉尔吉斯工匠有时得到的金属原料是从他们的订购人那里获得的。或者是游牧的柯尔克孜人从商人那里买到的。而普利斯克的工匠有可能还从卡尔卡拉的集市上买到。”还有工匠说是从往来的商人———乌兹别克人、塔塔尔人、维吾尔人那里交换来的,或者是从喀尔喀拉集市上捎来的(扎尔坎或者普尔热瓦尔县交界的地方)。[1]据苏拉伊满的调查,柯尔克孜人根据银锭的形状或者全貌,对其有各种不同的专门术语。“卡拉库达克热巴”是对大银锭的称呼;“莎舒尔热巴”是一些长圆形,里面似掌心的部位稍稍凸起银锭的称谓。“乌依凯孜热巴”是形似母牛眼睛的元宝(乌依是母牛的意思,凯孜是眼睛的意思);“别依列克热巴银锭”是根据这种元宝像蔬菜的花蕾形命名;“塔依加亚克热巴”是元宝的形象像小马驹的蹄子。最后一个,也就是报告者所提到的最主要的,它适合所有元宝“莎舒尔热巴”。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在讲述玛纳斯家的财产时说道:“雄狮聚敛的财富难以数计,富豪的名声四方传扬。白金像马头般巨大,白元宝像河滩的石头闪光;名贵的珠宝像马头般巨大,金子、银子多得像沙子一样”。[2]虽然说这样的形容是文学性的夸张,但我们可以确定,当时在柯尔克孜族中金银财宝并不缺乏,尤其是银元宝,是他们储存财富中的一种,也是首饰加工的原料。在把白银或者黄金、铜作为首饰加工基本材料的同时,柯尔克孜族还喜欢在白银或黄金首饰上镶嵌珠宝。珠宝的类别主要有红玉髓、绿松石、珊瑚、珍珠、合成材料、玻璃等。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在柯尔克孜近现代传统首饰上,往往直接使用各种金属钱币,尤其是银币作为垂饰。主要有布哈拉模压的银币,还有来自喀什噶尔的银币———“喀什噶尔塞利”。加工生产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的加工生产,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其历史渊源应该是非常久远的。从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看,使用金银加工装饰品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点被许多考古发现所证实。虽然我们无法区别这些金银制品的民族属性,但其传统的承继关系还是可以肯定的。柯尔克孜族近现代首饰加工行业的状态,学术界进行专门深入调查研究的不多。但我们从解放初期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派往新疆南疆的工作组所做社会调查中,仍然能看出一些迹象。首先,传统的金银加工业在南疆存在,调查组统计当时在南疆一共有20户。①柯尔克孜族中有没有我们不得而知,但调查组在阿克图集市上调查统计行业人员集市活动情况时,明确记载有银匠在进行生产活动。②还有,首饰加工技术往往与其他金属加工是囊括为一体的。也就是说一个首饰工匠也可以是锻工、铁匠或金银匠,因为在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金属的艺术加工,还包括了男子的腰带装饰、刀剑及配套器具的装饰以及马具、生活日用品的装饰等等。确定了这一点,我们再来查阅著名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就会知道,当时柯尔克孜社会生活中金属加工业是存在的,其中就包括了首饰加工业。如史诗描述说:“为了给英雄锻造斧矛,烧下的木炭堆成了大山。铁匠把铁块在炉火中烧红,用铁钳加到砧子上边。你看他抡起沉重的大锤,捶打得铁块好似面团,铁屑纷飞,火花四溅,铁块化作粉末铺满地面……”当然,《玛纳斯》中也有当时人们戴首饰的描写:“媳妇们耳垂金耳环,小伙子把腰带束在腰间……”。”雄狮玛纳斯的身后,端坐着一个美丽的佳人,头戴嵌金珠的绒帽,闪烁着耀眼的熠熠光辉……”[2]在加工首饰时,对白银质量的区分是有标准的。一般认为白色谱系的银子最纯,它性能柔韧加工的成品轻巧。而带杂质的白银略微发黑的色相,加工起来比较难一些。辅助性的原料在白银加工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硇砂、锡,这些也要从商人那里购买。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的制作工艺。使用了装饰品加工的各种方法:具体如饰件装饰贴花法;或者用铁器在首饰表面堑刻花纹,冲压螺纹,断面边缘模压花纹,用乌银装饰珐琅制品和大的骰子,镶嵌玉髓等美观石料等,用珊瑚等珠宝作为装饰也比较常见。
二、类别区分及造型特征
柯尔克孜的首饰品大致可分为帽饰、耳饰、项饰、鬓—胸饰、胸饰、腕饰、腰饰等类型。具体到18~19世纪以来流存的首饰制品,因为是纯手工加工,“每个独具个性的工匠用白银制作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有别于其他产品的个性特征。并结合了居民们日常的生活习俗。”[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观察柯尔克孜首饰制品,也就是在感悟这个民族的个性与审美心灵。耳饰在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文化中,妇女们对耳环十分珍爱,这一点通过《玛纳斯》就可以看出。史诗《玛纳斯》在讲述玛纳斯父亲为英雄阿里曼别特结亲时,在隆重的婚礼仪式上,玛纳斯的父亲加克普巴依“手托着两对宝石耳坠闪烁光华”,对着他的亲家卡腊汗说道:“这是给两个儿媳的见面礼物,卡腊汗,请你给她俩带上吧!”[2]就此可以看出,耳环在柯尔克孜人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定亲礼品。柯尔克孜族传统的耳饰,就其形态而言可分为“穿附型”的耳环和“垂挂型”的耳坠两种。“穿附型”的耳饰根据耳垂的特征设计制造。耳饰穿贴附着在耳垂上,造型比较小巧。“垂挂形”的耳环则在“穿附型”耳饰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一个或者数个装饰坠子,形成垂挂的耳坠。举几个具体例子:1.银质花篮形耳环(图1)。其形状像盛满盛开花朵的花篮,花篮半弧形的上缘从左或右边延伸出弯曲的细管作耳穿,穿透耳垂后与右端的管口相衔接,形成闭合的环状。耳环片状的表面,用模压技法制成许多凸起的乳丁,形成饱满华美的装饰效果。2.银质提篮形耳环(图2)。这款耳环的形状像是一个简洁的提篮,从耳环上端边缘伸出的半圆环形成耳穿,耳环片状的表面,用乌银模压錾刻五角星、曲线形的装饰纹样,看起来简洁大方。3.银质菱形耳坠(图3)。耳坠的坠子呈菱形,上端连接一个圆盘形,下端连接一实一空两个圆形,银丝折成的三角形耳穿固定在耳坠的上端。坠子呈片状,菱形面上用乌银錾刻出四角相对的羊角形花纹,菱形上下端的圆盘正中,装饰中黑色的十字形纹样。4.饰红白串珠银耳坠。银耳坠制作巧妙,用一根细银丝穿着三个珠饰,红色的珠饰在中间,上下配白色珠饰,上端余出银丝折成钝三角形耳穿,下端穿出的银丝折成三叶形花卉(图4)。造型简洁而独具特色。5.银质流苏垂坠耳环。整款耳环由三部分组成,从上而下最上面是钝角三角形压花厚银块,上端焊接耳穿;下端续接三个圆环,环上吊坠三条长长的环链流苏,流苏的下端又垂挂三个叶状的银片(图5)。项链柯尔克孜族传统的项链造型精美,工艺考究,装饰巧妙。与现代首饰项链精巧细致的风格比较而言,柯尔克孜族项链造型相对大气粗犷,如柯孜勒苏博物馆藏的两条项链,是用四条或五条银链平行串联,间隔连缀数个银质圆盘形饰件而成,银质圆盘形饰件正中或镶嵌着同一色同一质材的珠宝,或镂空透雕花纹。有的项链正中圆盘形银片下面,又垂坠着三个小珠饰,珠饰下端再垂挂三个小银铃。戴在颈部不但美观,还会随着身体的摆动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响(图6)。头饰鬓—胸饰与胸饰这类装饰品在柯尔克孜传统首饰制品中所占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在柯尔克孜族传统的首饰装饰艺术中,非常注重帽饰和胸饰。
如果我们面前出现一位盛装的柯尔克孜族妇女,最引人瞩目的首先是她帽子上玲琅满目的装饰。这些装饰大多数是用白银加工的压花银片、银铃、或者银币,也有的银饰片上镶嵌着各式珠宝。这些装饰件被有规律的排列在帽沿周边,形成靓丽的装饰带。帽子两边鬓角部位,则垂挂数条长长的装饰组件,其长度一直垂到了胸部,所以有学者称其为鬓—胸饰。这种鬓-胸饰大多数也是用白银和珠宝组合镶嵌构成,一般根据佩戴人的年龄、体格等情况加工制作,有的大而堂皇,有的精巧玲珑。圆盘、圆球形或三角形银牌饰是这类装饰品的基本构件。类同的多个圆盘或三角形牌饰用细银链上下串联垂坠,形成链条状的鬓—胸饰。有的鬓—胸饰还会在圆盘形或三角形银牌饰的底部加坠小的菱形、环形、花蕾形、叶形、铃铛形饰件。这些饰件用小细链穿挂,形成别具韵味的珠串风情(图7)。胸饰最常见的一种造型为银质圆盘状,表面模压细密繁缛的花纹,或者镶嵌着各色珠宝(图8)。也有一些造型别致的胸饰,如银质弯月形上焊接镶嵌着红色心形宝石等等(图9)。这些胸饰装饰在衣服的前胸部位,与鬓—胸饰相辉映,美妙无比。辫饰柯尔克孜族女性过去都梳长长的辫子。在俏丽的辫子上装饰首饰也是一种传统习惯。史诗《玛纳斯》在讲到玛纳斯的夫人卡妮凯的日常活动时,就提到“她发辫上的银饰发出了声响”。[2]最常见的辫饰多用银牌和红珊瑚组合构成。造型手法是先用一个银牌做基座,上、下端根据造型需要焊接一个或者数个圆环,下面的圆环中穿金属丝,串上红珊瑚串珠,这些串珠再固定在下一个银牌的上端,这个银牌下端焊接的小环上继续串联珊瑚串,珊瑚串下端用白银或其他质材的圆珠固定,圆珠上固定用白银片包裹起来的黑色或彩色丝线穗(图10)。这样的辫饰装饰在发辫上,一方面起到了增加发辫美感的效果,另一方面与鬓角垂挂的饰件相映衬,使头部和胸部的整体装饰效果更加丰满。手镯柯尔克孜族传统的手镯也多用白银制作。与其它首饰一样在造型风格上偏重于粗犷大气,手镯轮廓讲究宽阔厚实。镯面錾刻纹样图案或粘贴银饰件或镶嵌珠宝。一个豪华大气的手镯戴在手腕上,足以对人体装饰的整体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图11)。戒指戒指也多用白银或白银镶嵌宝石制作。戒指套环较粗,戒面塑造成桃形、果核形、圆盘形等样式。没有镶嵌宝石的戒面上一般都装饰纹样,镶嵌宝石的戒指,在宝石周围还常常有籽实状、花蕾状、叶片状装饰图案,从而更增加了戒指的装饰效果。扣饰柯尔克孜族把扣饰作为连接衣襟实用物的同时,更是把它当作装饰品的一种而注重其对衣服所起的装饰效果。扣饰用白银、铜或者木质胚胎上包银制作。银扣子一般做成半圆球状,半圆面上印刻各式纹样,并用黑色涂染,以产生比较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图12)。
三、装饰技法与审美情趣
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首饰工匠根据不同的需要匠心独运,巧妙使用装饰技法,把戒指、手镯以外其他类别的首饰,用两个以上或多个配件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组合,使每个种类的首饰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鬓—胸饰、耳环与项链,因采用组合装饰的技法,而显现出华美多姿、流光溢彩的格调。在组合装饰过程中,工匠普遍利用了一种独具装饰效果,又在组合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双重功能的配件———金属的链形配件。而链子本身也可因工艺技法不同,巧变出多种不同的花样:如圆环相套链、扁环相套链,因小环的形状变了,套出的链子视觉效果就不同;或者将纤细的银丝编成辫状、拧成麻花状,或者把多个小圆环用细金属丝焊接或串联固定成链,圆环的正面、侧面依次交错置位,就会有不同的视角效果呈现;这样的链子中间再加串固定圆盘形或三角形或矩形银牌饰,组合为长长的垂饰,缝在帽沿靠鬓角的两侧,显得格外妩媚动人(图13)。还有一种组合装饰方法是把链子当做装饰的流苏使用,在三角形、长方形或者圆形牌饰下端边缘,成排垂挂银链,有的链子上串坠红珊瑚等珠宝,更添加一份装饰意味。由于新疆地区博物馆保存的柯尔克孜族首饰,尤其是鬓—胸饰或胸饰组合构建的完整制品不多,无法观其原貌,但吉尔吉斯国家博物馆藏的几件首饰,使我们对银质流苏的各种巧妙装饰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有一件典型的鬓-胸饰,使用了两个拱形、一个长方形银牌为基本构件,在两个用红、蓝珠宝镶嵌美丽花形图案的拱形牌饰下端,用套环分别固定了两个覆斗形、一个圆柱形装饰件,这三个饰件下面,全都密集地垂挂着串坠红珊瑚管珠的银链;银链的最下端,又利用套环垂坠锤压成椭圆形、装饰着环形图案的小牌饰或蛇头状小牌饰;有趣的是聪慧的工匠将两个这样的组合构件并列,从其各自内侧迁出一根银链,用它们垂挂一个方形饰花银饰牌,这个银饰牌的底边上,又垂坠多个饰红珊瑚管珠和小牌的银链。银链的装饰及组合作用在这个首饰组件上得到了典型的表现(图14)。仔细观察柯尔克孜首饰还会发现,在首饰装饰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宝石镶嵌法、银片串联组合法、银箔捆扎做穗法、细丝组框镶边装饰法、银牌表面錾刻纹样或模压图案法、粒状银珠组图法等等。通过这些手法,使首饰饰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每一样首饰,都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还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材料,那就是非金属质地的丝线穗,一般用在辫饰的末端。丝线穗的颜色多用黑色,也有彩色的。这种与白银等金属材料质感完全相反的装饰线穗,垂挂在姑娘的辫子上,一方面使辫子看起来更加粗壮华丽,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有些人发质稀疏或发长不足而造成的缺憾。
装饰这种华美辫饰的长辫垂下腰际,衬托出姑娘们婀娜的腰肢,也装扮出女性纤细柔和的体态。柯尔克孜族传统首饰艺术,不仅是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和装饰技法的展示,也是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审美情趣的显现。具体到传统的首饰艺术中,就是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在首饰材料、造型特征、装饰纹样等方面的象征性寓意和内涵的特别展示。首先来说金银珠宝,这些珍贵首饰的主要用料,在柯尔克孜传统文化中,既是财富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某种神奇的魔力,中亚游牧民族普遍认为,带上这样的首饰,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这种看来有点迷信色彩的心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是对自然界神奇物质的崇拜以及对这些物质进行加工的技术发明的纪念感恩之心。新中国成立后,社科院组织的南疆工作组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还发现这种观念依然存在。柯尔克孜传统首饰组件中,我们最常见到一种三角形的银牌饰,牌饰正或者镶嵌宝石,或者模压花卉纹样。据前苏联学者对中亚哈萨克等中亚民族装饰品的调查,三角形在装饰品中作为文化符号,有时被看作是山峰的象征,更古老的观念则认为它与太阳光线的折射、妇女生殖器以及世界垂直结构的观念相关联。或者说三角形象征着自然法力的一部分。[3]关于三角形象征妇女生殖器的古老观念,我们还可以从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民族的首饰纹样装饰中观察到。一般是在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的银饰件表面,用植物籽实状的小颗粒排列组合一连串的三角形图案,分布在牌饰边缘或者镶嵌宝石的周边。而植物籽实状的颗粒则是生命种子的象征。这种装饰技法以及艺术观念,在中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公元前后亚欧草原游牧民族装饰艺术中已经被使用。
柯尔克孜族传统的首饰艺术,不但反映了柯尔克族精湛的金属珠宝加工工艺,精巧的装饰艺术手法,也是其古老文化传统继承与发展的表现。透过这些首饰艺术品,我们领略了柯尔克孜族对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柯尔克孜首饰艺术是新疆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研究并理解其文化含义,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发展民族艺术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