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范文

高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中,高校音乐专业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和具体的视唱练耳训练往往是割裂开的,两者的教学难以取得高质量的统一,这不仅使得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脱离,也使得高校音乐教学缺乏适合学生学习的专业教材,因此,可以尝试将电子教材和网络微课模式纳入高校音乐教学之中,将其作为辅助工具,开发相关的教学教材,从而支持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开展,促进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融合教学,使得音乐专业的学生得以有效成长。

【关键词】高校音乐理论;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研究

一、高校音乐课堂重视理论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相互融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往往是两门单独开设的课程,如何将两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高质量的融合是音乐学科探索的重要方向,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强化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学习和掌握好音乐理论对增强学习者的音乐综合素质,提高演唱、演奏水平都是非常重要并行之有效的,对学习者的音乐启蒙及音乐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简称“音基”,包括视唱、练耳、听记、模唱、节奏仿打、乐理知识等,“音基”课程是音乐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位音乐学习者的一门必修课。乐理知识能不能学好,将会直接影响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学习。乐理知识如果学不好,将会直接耽误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拉低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练习,而不进行理论知识或者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受到阻碍。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践行,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到个人的音乐综合素养中。因此高校音乐理论教学要重视与视唱练耳教学进行完美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自主地探索有效的音乐学习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音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效果。当前制约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在高校中表现为两者脱节,从而使得学生的音乐理论学习与演奏技能和耳部听觉能力产生隔阂,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理论指引,正视音乐学习中理论与技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到正确且合适的方式,使得两者融会贯通,以提升教学的质量。

(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提升学习质量

长期以来“音基”一直受到专业音乐教育人士的高度重视,学生学习“音基”对其智力、记忆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学生的注意力、分辨力及毅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帮助。并且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要求中规定:声乐和器乐考级必须通过相应的“音基”考级;艺术特长生也要通过音乐理论的考级。这些要求和规定便需要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培养出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国高校学习的音乐理论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而形成的,课堂中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这样才能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实际演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帮助学生提升对于音乐的理解力与感知力。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课程学习中,尽管也需要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但同时也需要结合音乐技能训练,从而凸显教学的意义,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音乐学习,并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的综合理解能力。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程涉及基本乐理、初级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乐理、视唱、练耳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高校进行音乐理论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若单纯地集中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层面,则会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以及使得其音乐学习产生心理层面的困扰,难以将具体的音乐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影响音乐学习的质量,这也会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教师就需要探索更有效与合适的方式,将音乐听觉、视觉训练与音乐课堂教学高效融合在一起。在具体的方式上,教师需要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考虑学生不同的需求、爱好和音乐学习能力,将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教学相融合,弥补理论过于抽象的缺陷,提升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和细致研究,并可以制作一些调查报告,在网络上搜寻一些相关录像和表演片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学习的魅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学生的不同需要,通过训练弹奏和可视化教学等各种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让音乐课堂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教师也可以引入多媒体来播放音乐片段,并辅助乐理讲解、学生模仿等环节,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科学的音乐观。比如中央民族大学研发了一套音乐智能学习系统。这套“AI视唱练耳教学程序”面向学院专业必修课——视唱练耳分级制教学的5个级别,每个级别8课次,共40课次教学内容。其特色在于,程序中旋律部分涵盖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且所有示范音频均由学院在校的各民族声乐、器乐表演专业学生和部分教师共同录制。这种方式能够打破音乐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帮助学生整合音乐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与能力。

(二)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效桥梁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网络微课也开始在音乐学习中逐渐兴起,使得乐理基础课程能够与专业音乐训练课程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桥梁,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训练中,录制相应的微课教学视频,也可以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培养实践能力,还能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依托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片段式录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从而使得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理解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促使技能训练不再脱离于理论知识而存在,以及理论知识不再那么抽象和难以理解。相关的微课视频和网络学习资源的灵活搭配,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积累音乐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视唱与听辨技能,使得学生能更高效地把握音乐技巧,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

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训练分开的,两者相互侧重,缺乏关联性,经常出现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音乐艺术脱离了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深入的考量和探究,而脱离了视唱练耳训练,又容易使得实践技能浮于表面。因此要合理把握二者的关系,避免影响音乐学习的质量。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得学习方式不再割裂也不再流于形式和表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课程的魅力,从而被新型的教学方式所吸引,更加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与训练,为音乐课堂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融合做好环境铺垫。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教学,并明确不同的乐器在具体实践训练中的应用方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传达情感,高效完成音乐知识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院系学生开展“艺术节”、“音乐赏析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地了解音乐背后的理论知识,体会其高雅的艺术意蕴,以及学习和感受如何将音乐艺术传递给普通大众,从而帮助更多的人品味音乐艺术,也能让更多的人主动了解音乐、学习音乐。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引入必要的地方性风俗和艺术表演形式,增强乐理及视唱练耳课程的亲和力,从而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与贯通。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需要主动地探索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使其能够得到综合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即是寻找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融合途径,从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有效地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学习中稳步提升学习能动性,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由于目前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理论课程往往是单独进行的,因而使得学生难以全面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另外在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中,这些实际训练也难以发挥其作用,使得音乐专业学生难以全面地把握音乐学习的目标,也难以让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因此在高校范围内,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与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运用网络资源、建立可视化学习平台等来建立完整且科学的音乐课程和相关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各专业课程能紧密结合,共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力。

参考文献:

[1]古丽扎提•阿黑哈提.高职院校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教学融合研究[J].艺术教育,2020,(02).

[2]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余嘉安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