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范文

民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分析

【摘要】新时期,教育行业不仅在文化课上取得了创新和进步,在音乐课等艺体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通过艺术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会,而民歌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对于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本文对民歌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民歌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民歌;中学生;音乐教育

中国不仅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背景,在音乐文化的发展上也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一笔无价的宝藏。民歌是最能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重要符号,将民歌与音乐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民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将民歌流传下去,更好地发展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一、民歌走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中学教育课程中,关于艺术培养的课程只有音乐和美术,所以音乐和美术承载着学生艺术培养的同等重任。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最早的音乐出现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所以音乐的涵盖面在我国极为广泛,蕴含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也极为丰厚,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可以间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水平的发展。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当中,学生只是将音乐课程作为一门放松的课程,由于不需要接受应试教育的检测,所以没有加以重视,导致音乐课的学习效率远低于期望值。而民歌因为受到地区的限制,不太轻易能够被了解和学习,通过民歌走进音乐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音乐课上进行民歌的教育对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民歌对中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一)在中学音乐课堂进行民歌学习带来的影响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所有的院校都要改进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国在教育上有这样的要求,其实国外早就展开了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际教学,将素质教育放在了教学的首要位置。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音乐课被取消或者被其它文化课所代替是常有的事,长期的文化压力和大量的题库训练让学生失去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虽然用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学习的效率却是越来越低。为了更好地保证素质教育的施行,需要将文化课程与音乐课程放在同等的位置,这样可以从侧面减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当然,在劳逸结合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文化课依然是选拔人才考核的重点。结合民歌的音乐教学不仅使学生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还能加强学生对人文历史的了解,增加学生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对祖国的自豪感[1]。其次,在民歌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提升关于背景文化的了解,通过对不同民歌的学习和了解,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更好地掌握民歌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内到外影响学生对时代变迁和时展的感悟,将民歌这笔宝贵的无价宝藏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民歌对中学音乐教育的作用

1.发扬文化精神民歌是人们由古至今随着历史的发展,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中作为一种放松形式被人们所传唱,虽然民歌的形成过程看似随意,但是却从中能够了解人们质朴的生活和奋斗的精神。在古代,民歌的形成已经十分丰富,家喻户晓的《诗经》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民的歌谣进行汇总编写而成,里面包含了关于爱情、关于战争等不同类型的民歌,是当时人民在艰苦生活中依旧保持对生活美好向往的真实写照,一首简单的民歌背后可能有着一个壮烈伟大的历史故事,将一代代文化和精神的不断传递。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上,有一首叫《浏阳河》的民歌,它印刻在很多年轻人以及老一辈人脑海深处。这首民歌诞生于1950年的湖南,改革开放政策让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民满怀着喜悦的心情歌颂党、歌颂,这首歌说明我国的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有了转折,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好起来。后来《浏阳河》经过大家的改编和传唱,受到了社会广大人民的喜爱,经过国人的不断努力将《浏阳河》这首歌推向了世界的舞台[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民歌《浏阳河》的学习,除了能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还能发扬我们的艰苦奋斗精神。

2.缓解学生压力虽然我国的教育行业从应试教育逐渐走向了素质教育,但是在中学阶段,对于分数的关注力度却依旧没有减小,用分数衡量学生成绩的现象并没有好转。音乐的教育不仅可以从侧面对学生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的深度,还能减轻学生在紧迫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例如《好一朵茉莉花》,这首民歌的节奏十分轻快,在忙碌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好一朵茉莉花》的学习来放松神经,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文化课的压力,将学习和音乐做到劳逸结合,既能学习到与民歌相关的乐理知识,也能够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民歌的产生通常是诞生于民间,大多流传度高的民歌通常都具有很强大的故事情节和历史意义,例如《浏阳河》《康定情歌》等被大家所熟知、传唱度很高的民歌,这些民歌的写作背景离现在都有一段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中学生对于中国早期的艰苦生活不够了解,通过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了解到不同民歌的背景,对比我们的现代生活体会当时人民在生活上的困难与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在生活中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3]。民歌的传颂对心灵有一定的教化意义,所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将这一历史留下的痕迹——民歌,不断地传送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歌、传唱民歌,做一个懂感恩的人。

4.陶冶情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中学生思想往往没有主见、随大流,在音乐审美上较多人偏爱流行、摇滚音乐,问到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时,往往最多回答的都是较为主流的音乐曲目或者是嘻哈音乐,但是很少有同学会说自己喜欢的音乐是古典乐或者民歌系列的歌曲。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不是空洞的,一定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做铺垫,才能让它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渊源流长[4]。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加入民歌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较为浮躁的现实环境中静下心来吸收历史的灵气,在音乐中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结束语

民歌在生活当中的身影被主流的流行音乐冲击着,在民歌的传承上显得困难重重,而民歌蕴藏着我们中国从古至今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从贫困时期到艰苦时期再到发展时期,经历着时间的洗礼,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民歌作为音乐类型的一种,为教育行业提供了非常丰厚的教育资源。将民歌的学习加入到学生的教育中,让学生领略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民歌,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的掌握深度,还加强了民歌的传扬力度。

参考文献

[1]刘思蔓.民歌在城市社区青少年音乐教育中的传播——以广西民歌为例[J].音乐传播,2017(1):33-35.

[2]孙菲昳,刘跃华.音乐教育视域下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17(4):161-163.

[3]曹明明.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山西民歌在高校音乐教育状况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37):24.

[4]沈略.中学音乐课教学改革与民歌的传承初探——以新化山歌为例[J].祖国,2017(24):266.

作者:涂静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