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范文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绥化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全区坐落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地处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区域之一。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绥化周边3个县城2个乡镇的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寒地黑土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进行梳理,对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绥化地区;农村;音乐教育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乡音乐教育的巨大差距越来越成为阻碍我国教育公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事业的瓶颈。2006年3月的葡萄牙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世界艺术教育大会,发展中国家的艺术教育问题成为了大会的重要关注点。绥化市作为寒地黑土地域的重要农业城市,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五分之四,如何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中小学生也同城市中的孩子一样,享有正规的音乐教育,成为音乐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真正受益者,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绥化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绥化市辖北林区1个市辖区,肇东、安达、海伦3个县级市,绥棱、青冈、庆安、兰西、望奎、明水6县,共6个办事处、160个农村乡镇,1331个行政村。[1]本次调查分别对其中3个县城,以及下属2个乡镇共7个学校进行走访,其中小学4所,初中3所。发放学生问卷调查1563分,收回有效问卷1524份,其中男生846人,女生717人。发放音乐教师问卷调查13份,收回有效问卷13份。

1.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课程的态度与接受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有95.1%同学均选择喜欢音乐,但在是否喜欢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的问题上,仅有51.6%的同学选择喜欢。学生不喜欢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的主要原因为:教材歌曲不好听64.3%,不喜欢乐理知识32.5%,老师不认真上课22.3%,没有教学器材31.2%。课下自己学习音乐的同学占7.3%,希望学习音乐但担心学费贵,影响学习的同学占38.5%。家中有钢琴、电子琴与其他乐器的总百分比为8.15%。由此可见,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学校不开设、少开设音乐课程、教师授课内容不吸引人、缺少器材等原因,使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的喜好程度降低。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比比皆是。

2.音乐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走访中发现,县城、乡镇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数量及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走访的7所学校中,1所初中学校的初三阶段一个学期未开设音乐课,能够保证每周2节音乐课的仅有一所小学,并且音乐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其余学校课表上的音乐课时上时不上,音乐课程的开设得不到保障。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上,也存在不够严谨的现象。有音乐教材的学校仅占42%,按教材进行授课的不到50%。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只教唱歌,或仅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对作品的作者、体裁、创作年代、风格不做任何讲解。音乐课堂改为自习课,或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屡屡出现。

3.音乐课外活动开展情况在对7所受访学校的调研中,学校举办过“艺术节”类似活动的,有5所学校;校内有音乐社团、兴趣小组的为5所学校,且学生的参与率低于40%;学生参加次数最多、人数最多的课外音乐活动为合唱类活动,如“一二•九”“九一八”大合唱。

4.教师队伍对13名音乐教师发放的问卷调查得出,13名教师中8名为女性,5名为男性,符合学科性别常规。在学历结构上,4名本科学历,7名专科学历。音乐专业毕业的为11人,其余2人为其他学科兼任。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音乐教师为10人,占总人数的77%。专业技能上,能够熟练演奏钢琴、电子琴的占46%,从业后未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占69%,渴望有机会参加培训、进行教学交流的教师占85%。

5.音乐器材设施情况调查中发现,3个县城的小学、初中均配备钢琴,且能够正常使用,但钢琴投入教学的使用率不高,课堂授课主要以电子琴、多媒体电子设备为主。乡镇的2所学校中,1所学校虽有钢琴,但钢琴年久未调,已经无法正常投入使用。另一所学校无钢琴,仅有电子琴。学生用乐器方面,电子琴数量均不达标,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初中学生乐器大部分为竖笛与口琴,所有的学校均无专门的音乐教室。在调查中,77%的教师认为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不足,69%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设备不足是导致音乐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总结以上调查结果,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绥化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师资队伍、软硬件器材配备上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导致本身对音乐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对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举办的课外活动等缺乏兴趣,导致该地区的音乐教育仍徘徊在相对不高水平的运行状态,这显然是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不相符的。

二、绥化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1.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重视度不够中国的教育观念,从最初的“学遍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语数外”的三雄鼎立,似乎从来没有音乐的立足之地。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校方为了升学率考虑,不断地压榨音乐课程的课时数,为主科让路。甚至一部分学校领导依然有着“一搞活动,学生的心就野了,不好好学习,影响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家长对音乐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孩子在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所关心的是孩子每一次考试的分数,在乎的是孩子能否考上中学,考上大学。他们也明白音乐的学习对孩子是有益处的,但是当音乐教育与传统的“主科”教育相权衡,他们毫无例外地选择抛弃音乐教育。学校与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偏差,究其深层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性以及应试教育留下的影响。一门课程如果不能够带来短期、明显的益处,则常常被判定为“无用”。而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漫长、逐渐显现的过程,它给学生带来的益处无法在一朝一夕体现出来,也无法通过分数、考试进行量化,这都是导致绥化地区农村对音乐教育重视、认识度不够的原因。

2.音乐教学设备短缺、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作为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对整个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设备未达到国家于200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则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不充足,二则与校方、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有限的教育经费,无法满足学校的办学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先以“主科”为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经费被用于投入音乐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教学设备的音乐课堂,单靠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音乐课堂质量下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满意度下降。

3.音乐教师数量、素质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数量、学历结构、教育观念、专业素质、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国规定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为:县镇初中1∶16;农村初中1∶18;县镇小学1∶21;农村小学1∶23。按照此人数比例,本次调查中,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的音乐教师数量均远远达不到此标准。数量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教师在授课、书写教案、备课等环节任务量的增加,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此次参与调查的音乐教师中,教师的继续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这其中包含培训机会少、经费紧张以及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多种原因。以上种种原因最直观的体现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缺乏学科教学法意识、专业学科素质不强,很难凝练出一堂集知识、趣味性于一体的音乐课,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缺失。

三、绥化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1.转变观念,提升对音乐教育的认知水平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的融会贯通与协调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美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久以来对于音乐是“副科”的观念很难一朝一夕改变。对此,应从校方与家庭两方面入手,提升其对音乐教育的认知水平。一方面通过定期的教育宣传与家访,扭转家长的观念,使其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修养、完善健全人格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校方也不应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音乐教育放到次要地位,要明确: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而确保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位置。

2.加大投入,推进农村音乐教育全面覆盖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于深度与难度,更重视的是普及度,音乐教育必须覆盖所有的农村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音乐教育要做到“开足、开够”,消灭音乐教育的盲区。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重视教研、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除课堂教学外,课外教学活动也必不可少。学校应加大对音乐艺术活动的投入力度,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面向全校同学开设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教师进行指导。

3.资源共享,促进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健全农村音乐教师的补充机制,充实农村音乐教师队伍,保证每个中小学都有足够数量的音乐教师,杜绝其他科目教师兼职授课的情况。[3]在农村音乐教师紧缺的情况下,大学生支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起到阶段性补充农村音乐教师资源的作用。大学生支教作为绥化地区的特色,已经连续开展近十年,绥化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在接受了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后,到绥化周边县、村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音乐支教活动。既为当地补充了新鲜的音乐教学血液,也带去了前沿、专业的教学理念。其次,应积极推进农村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其教学、教研、科研能力。学校要多为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并鼓励教师参加学习。虽然农村与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在客观存在着信息上的滞后、闭塞性的弊端,但作为互联网时代,有更多便捷的方式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农村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应该加强城乡联系,建立音乐教师流动制度,鼓励城市教师到乡镇进行教学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音乐教育的受益者,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对绥化及其周边寒地黑土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寒地黑土地区的农村音乐教育贡献绵薄之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寒地黑土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会越来越好。

作者:金相莉 单位:绥化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