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讨范文

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综合性音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让高校音乐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探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现状,确立了坚持服务基层的目标定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教育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和满足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不仅是我国当前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而且也是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遍发展,导致其他高校也逐渐出现趋同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没有结合自身实际盲目发展,严重影响了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正常发展。作为高校,应该立足地方,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大力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地方高校应以学科和课程为基础,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树立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

一、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现状

(一)学生的现状

一是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好。部分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门时,由于之前对音乐知识方面的教育十分有限,因此对音乐的理念、基础知识和五线谱都不是很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还有部分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关注比较多,而遗忘了我们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尤其是在音色、节奏、音准等音乐表现能力上存在欠缺。二是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高。现在的大学生跟以前的不太一样,不够珍惜现在的学习资源,对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高雅音乐不能用心去倾听、去感悟,导致学生对音乐背景知识缺乏了解,无法对音乐教育的知识背景及文化产生热情。

(二)教育模式的现状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前高校的音乐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主,这种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也远远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静态式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是“填鸦式”的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的交流,学生也缺少实践的锻炼。因此,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具有全面的、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而往往真正能在社会立足的、成为社会佼佼者就是具有全面的、创先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与时俱进是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坚持服务基层教育目标定位

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地方政府要为高校音乐教育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为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提供好的就业政策,反过来,地方高校也要积极创建校地合作机制,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高校的一项长期任务。地方高校作为地方音乐文化教育的最高平台,要紧紧围绕地方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多为基层教育部门、社区、乡村、文艺团体培养、输送高质量的音乐人才。高校音乐教育不能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必须长期坚持服务基层教育的目标定位,努力为基层教育部门、乡村、社区、文艺团体培养、输送合格的音乐师资力量,尽快适应基层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要根据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教育机构音乐师资的市场需求和培养任务,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指明方向。近年来,随着音乐人才市场分类不断细化,高校需要不断调整音乐专业办学思路,积极寻找市场生存空间,找准音乐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培养面向地方、面向基层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地方高校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要继续进行有效探索,大胆创新音乐教育方法,积极打造符合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规律的音乐专业课程,主动适应当今社会音乐人才市场需要。特别是,高校音乐专业发展要努力打造自己的办学品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音乐专业院校趋同化发展的弊端。

三、打造特色音乐课程体系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为基础教育和基层文化建设培养、输送音乐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要把开发与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作为首要任务,大力拓宽音乐文化课程,积极打造精品音乐课程,不能仅仅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上复制和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结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当前,社会发展多元化和音乐教学模式单一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改变课程设置就不能有效推动高校音乐专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所产生的弊端已经在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发展中凸显出来,如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口径窄、专业基础差、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要对现有音乐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在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课程设置,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对高校音乐人才能力的培养往往也是通过相关课程设置来实现的。长期以来,高校将为基层教育机构培养高质量的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出具有教学、表演、科研等综合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因此,对高校音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成果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的内容选择及其体系构造,理顺音乐课程内容至关重要。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重视吸收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尤其是当地的民间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中国多元音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适当在音乐专业课程上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曲目,以便能和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加入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不仅可以传承和保护当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而且可以更好地推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创新发展,为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音乐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不仅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而且也能极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力拓宽学生的视野,牢固树立为家乡服务的信念。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引入到高校教学中来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为地方文化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比如,河北梆子作为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河北梆子的演绎者越来越少。最近,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的巡演,使河北梆子地方戏种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将河北梆子列入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可以取得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与培养特色音乐人才的双赢效果。

四、拓展高校音乐教育实践途径

以服务基层教育和满足社会需求为培养目标,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地,多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合作,为基层教育部门、社区、乡村、文艺团体培养、输送高质量的音乐人才,既是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抓手,又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文广新局、群艺馆等相关文化部门合作,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大力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了真正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研究和挖掘本地传统音乐,并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充分地把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地方传统音乐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高校应该重视本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创作实践、演出推广,将其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其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交流。这对于传承地方精神,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

在中央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下,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邢台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内丘召开,代表着邢台旅游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此,将旅游产业和地域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而音乐文化是丰富广大游客的旅游文化生活及现代审美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在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上,多与当地旅游部门结合,并把地域音乐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和实践中来,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非常有效的举措。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当地民间文艺团体的重要作用,定期邀请他们来学校进行表演交流,让学生能近距离接触,为创作当地音乐表演作品打下坚实基础。在实践中,利用节假日到当地旅游景区体验生活,直接参与地方民间音乐创作活动,为今后进行创作和改编出优秀的旅游宣传音乐作品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高校要不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好企事业单位的平台。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创作、编排各类贴近当地生活实际和审美习惯的节目,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这种合作演出形式既可以使学生服务社会、学以致用,也可以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需求实现有机结合。

(四)加强与农村社区合作

高校应该多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实地学习和体验生活,并根据农村社区实际,创作、编排出更多更好符合当地群众实际生活和审美习惯的文艺节目。同时,还可以针对广大农村和社区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组建大学生艺术团和演出小分队,积极与当地农村社区合作,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定期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把地方音乐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带到农村社区去,有效的促进新农村文化和社区文明建设服务。

总之,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乡村社区应该多加强联系,主动融入当今社会生活,向群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快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品牌课程,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沛着.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曹理,何工着.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马婧.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6)

[4]李佳烜.音乐教育三位一体合力发展模式[D].上海音乐学院,2009.

[5]成泽卿.浅论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6.

作者:史静 单位:邢台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