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中英语学习中,英语翻译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学习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高中英语翻译的学习能力要有所提高,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更要了解英语语言文化,这些都可以从英语翻译能力上体现出来,掌握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是提高英语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针对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展开研究。
【关键词】英美文学;典故;英汉翻译;技巧
英语翻译中,对语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对于语句的翻译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深有体会。英语是作为语言工具存在的,在英语学习中往往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英语作为语言交换的工具。事实上,语言是一种文化,在英语翻译中要特别强调语境。在高中英美文学典故阅读中,掌握英汉翻译技巧有助于提高英语翻译能力[1]。
1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
英美文学典故所塑造的语境都是特定的,是建立在历史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对作品中所塑造的文化环境充分考虑。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英文典故所表达的原意准确表达出来,翻译为汉语还要考虑到中文语言环境,要提高英汉翻译质量,就要运用一些技巧。具体如下:
1.1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直译法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中采用直译法,就是在翻译中不需要变通,而是将典故中的英语直接翻译为汉语,所翻译的语句遵循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保留了原创性,而且对于直接的语言转换没有过多的引申了,保留了英文与汉文的对应形式,读者可以对典故的内在涵义充分理解,能够从中了解英美文化[2]。
1.2英美文学中典故的意译法
英美文学与我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进行翻译中采用意译法,就使得典故的原文与翻译的语言之间不能够对应,典故的语言结构被破坏,但是整体的语言表达到位,原意被完整地表达出来,容易被理解。
1.3英美文学中典故的套译法
如果英汉典故不是完全对应的,但是有共同涵义,就可以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即用于中文意思接近的典故表达英文原意,使得所翻译的语言更具有文学色彩。比如,“Birdsofafeatureflockstogether.”如果采用直译法,即为“鸟类成群在一起的特性。”但是对于人的社会交往的评价,这样的翻译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翻译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为生动到位。
1.4英美文学中典故的增译法
增译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直译法进行英汉翻译,为了使得语言表达更为准确,会对相关的文化背景加注,以使读者对翻译的语句准确理解,典故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得以体现出来[3]。
2英美文学典故的英汉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1文化背景的不同
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活习俗不同,自然风貌不通,宗教信仰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内在涵义以及思想表达方式上就会有所不同。文学典故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传承下来的不仅是作品本身,而是实现了文化的延续,在对英美文学典故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对文学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对典故的翻译中,采用与汉语言表达习惯相接近的方式进行陈述,使读者容易接受,而且还不失文学艺术性。
2.2对英汉典故的语言对应情况充分考虑
中国的文学典故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存在着与英美文学典故内在涵义相对应的作品。在对英美文学典故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就要将中国文学的典故充分运用,实现对应性,使读者对于翻译的语言容易理解,对于翻译工作而言,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如果英美文学典故在意义上与某汉语典故的意义相对应,而且语言用法上存在着一致性,就可以互译。burnone’sboat.如果直接翻译,即为“燃烧的船”,与“破釜沉舟”在涵义上存在着一致性,就可以将这句英语翻译为“破釜沉舟”。如果英美文学典故在意义上与某汉语典故的意义是部分对应的,就会存在涵义不一致的现象。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可以恰当地使用翻译技巧,根据语境情况灵活互译。
2.3对翻译文章的整体性要充分考虑
在翻译英美文学典故的过程中,要对文章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考虑,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得所翻译的文章更具有文学色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属于是系统化的翻译活动。在高中英语翻译学习中,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是需要掌握的翻译技能。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英翻翻译,不仅要实现英汉两种语言融合,还要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英语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静.论英汉典故学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7):51-52.
[2]朱晓娟.性格与人物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解析简•爱的性格特点[J].教师,2013,(23):124-125.
[3]欧阳志群.“后方法时代”视阈下英语翻译学习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4,(07):171-173.
[4]陈婷婷,李红梅.本文分析模式视角下《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学习,2013,(04):50-51.
作者:廖心千 单位:长沙市南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