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的完善范文

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的完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的完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的完善

英美文学作为外语系的一门专业课,它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原版著作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英美文学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对策方面,研究者将结果梳理统计,有55%的学生归结问题在于教学内容难度大,课时少和教师教课节奏快等三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很难理解,书本内容大多不认识,新生名词太多。由于所学的书本是全英文版的书籍,里面所呈现的内容在生活中根本没有听说过,书中出现的词句段落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出现的名人著作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学生不感兴趣,也没有想去了解,即使学生记住,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试就忘得一干二净。其次,英美文学的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冗长沉闷,大篇幅的文字再加上自身的英语功底薄导致对生单词产生畏难情绪。在读了一段晦涩的古英文诗歌后,学生很容易昏昏欲睡,有的还会因为没了耐心而拒绝看完。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上课活跃一下气氛,多补充一下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故事,或者将学习内容用简单的话粗略地讲一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去欣赏。还有,英美文学课时有些少,教材有些单一。英美文学课作为我们的专业课,课时安排有些少。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有些知识点会一带而过。书本教材难度太大,文字内容让人感觉乏味。随着教材的不断编排,建议在每章节后面附上一些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研究者整理的习题集很有针对性。学生掌握的还不错,普遍受到了文学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影响。

有45%的学生把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咎为自身,即预习不到位、课堂参与度不高和语言能力欠缺等。一方面,有些同学不自觉,不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去完成。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作家作品,根据预习内容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和老师讲授,相信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互动交流式”教学方法也可以展开,一种是“教师———学生”,针对上课的重难点,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教师随机点名,检查当堂所学。另一种是“学生———学生”的展开形式,即小组的思想汇报交流。另一方面,英美文学的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量少是个大问题。每周两节课,每节课的内容都安排得很满。有时学生并没有达到完全消化就已经要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了。课堂信息量太大,让人感觉紧凑、紧张。每周一次课的时间间距太长,如果课后不进行及时的复习,很容易遗忘,导致信息知识衔接不上,知识结构掌握得不够牢固。在学习英美文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成为解读文学作品的一大障碍。词汇量和理解力不够成了学习理解作品的一大阻力。光凭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学习效果会大大降低。因此,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前应该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

基于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一是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密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提出小学专业英语师范专科生的学习要求,积极参照多种文学书籍进行编写。目的是通过英美文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英美两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具体作品中体会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作家创作风格、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校本教程与原教材对比有下列几个特点:(1)清晰度,一本教材的清晰度,决定着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阅读起来茫无头绪,不能做到明白晓然,那么学习的效率则会大打折扣。而此校本教材在每一章节前都附有章节的大意与概况,将大标题依据历史进程合理拆分,脉络贯通。让学生在阅读此书时可以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减少学习难度,易整体把握。(2)实用性,一本好的教科书既非是应付考试,也不是长篇幅的高谈阔论,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所以要切实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角度组织内容。此校本教材,选取极为重要的章节,选节后配有相应的中文释义,中西对照,融会贯通。学生既可以视它为教学用书,也可当作文学读物,了解西方文化,开阔眼界,一举多得。(3)扩展性,校本教材在注重课本内容的同时,由点即线,由线即面。相互穿插关联,充分做到了对当时外国文学的了解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4)可检测性,单纯的课本内容,阅读讲解之后,对重难点的理解还是会稍有偏差。此校本教材每章节后配有相应的练习,学生在学习过后,可以此进行检测,同时也是对重难点的进一步把握,加深记忆,举一反三,以做到精益求精。

练中学,学中记,可谓一举多得。并且也能很好的积累题感,触类旁通。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体验,制作PPT课件和撰写小论文。由此,学生学会以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另一种文化,从而真正获得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并以此来促进英语学习。在英美文学期末考核中,课题研究者让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作品进行比较并以视频的形式录制下来。可以说所有的学生都精心准备,从剧本、服装、配乐,背台词以及后期制作。拍摄短剧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职,锻炼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凝聚力与表现力。这个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还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拍摄时,学生是利用空闲时间完成的,“会有一股油然而至的自豪感。看着拍摄记录中的我们的点点滴滴,相信我们会怀念着青春时所做过的一切。”大家在快乐中学习,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增强了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了文化意识,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是积极改革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现如今,翻转课堂是我们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在这种大环境的驱使下,笔者也尝试着在目前所带班级的英美文学课中实践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课上重点讲解一首由十八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创作的抒情诗歌《老虎》。课前学生得到了一份由任课教师录制的《老虎》纯英文解说的视频还有自主学习导学单。学生已通过小组的形式依据导学单内容在讨论中进行了学习,所以本堂课刚开始就充满了团结与挑战的氛围。各组组长竞相提出在自主学习《老虎》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位组长率先提问,诗人是在什么环境下创作出的《老虎》?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任课老师先是称赞了这两个问题提的很有意义,接着作出了解答。“布莱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完成了《经验之歌》……”老师的讲解十分详细,学生听得也很认真,由于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到位,同学们听起来也不觉得吃力。另一位学生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虎象征着什么样的权力和力量?在学生共同讨论后,任课老师又做了详细的补充。本诗运用的是象征主义的修辞手法,第一诗节最后一行描写出了老虎的邪恶,又从第三诗节中可以感受到老虎的一种力量和权力。紧接着,老师又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更形象客观地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了老虎象征着可怕、邪恶和力量。学生解开了迷惑,又提出了另一个疑问,老虎和造老虎的是谁?老师讲解道,诗中并不是从头到尾都在讲老虎,造老虎的人在文中是运用了第三人称,他还造了羊,羊又给人一种很温顺的感觉。老虎和羊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羊则象征着软势力,和凶猛的老虎比起来力量悬殊较大,说明了造物者就是God,通过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了全新的理解,仅仅一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教学内容。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改善,英美文学的课程教学越来越有效。最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他们能更加热爱英美文学课堂。利用校本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作者:范杰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徐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