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美文学含糊字词解释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潘国培李凤红单位:江西服装学院讲师
中西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的模糊语言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文学作品本身也是语言艺术的一种,文学作品的语言所具有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其形象性。读者对于各类文学形象的欣赏是经过了自己主观再造过程的,这一过程正具备着明显的模糊特征。中外文学作品中大批量模糊语言的采用可以帮助广大读者有效扩展想象空间,提供适量信息的同时,不失简约、生动,体现了文学作品的无上奇妙之美。莎翁在《哈姆雷特》中最著名的一句“tobe,ornottobe”引发了读者的大批量解读,它真正反映了作品语言的惊人生命力。
国内文学作品中灵活运用模糊语言的名家更是俯拾即是。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作者在进行人物描写时,经常利用模糊语言向人们描绘人物形象与品格,如“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让读者对主人公黛玉的风姿有了整体性认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模糊语言的独特韵味。语言的模糊性这一特征在语言的多个层面如词、短语、长句中都有体现,笔者将具体分析英文单词、短语中所涉及的模糊语言翻译方法与技巧,由于英美文学作品以英语为主,而这种语言中句型结构以及句法非常复杂,对于英文长句特别是繁复的模糊语句进行翻译时,很大程度上需要落实到英文单词与英文短语的具体翻译分析研究上面来。
英美文学中模糊单词与短语的翻译技巧
优秀的翻译作品能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开拓出一条明朗的道路,而拙劣的翻译作品却可能直接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的误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所以在国际文化交流实践中,翻译家在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不同语言信息的高效传递,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优秀的文学翻译就是对于原作品中模糊精神的成功转换。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单词的翻译及处理技巧
由于模糊性在各类语言中都是普遍存有的特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单词在某种语言里是模糊词语,那么在另外一种民族语言里应该会有一个对应的模糊词语存在。因而笔者认为可以从模糊对模糊的原则出发,进行模糊单词的翻译工作。如王佐良先生对《思考与试笔》一书中句子“ComplaintisthelargestTtributeHeavenreceives,andthesincerestPartofourDevotion”进行翻译时,将其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sincerest”分别译为“最大”“最真诚”,当然也应该是最为恰当的了。
不过,由于模糊单词有些内涵颇为丰富,相关人士进行翻译时还需要根据单词所处的语境来选择尽可能精确的词语进行对应。如范仲英对《珍珠》中句子“Itwasanoldandraggedmoon,butitthrewhardlightandhardshadowintothemountain”进行翻译时,在全面考虑了作品所述故事发生与发展的背景以及不同单词间进行搭配的前提下,把相同的模糊单词分别处理为“凄冷”“惨淡”,这样不仅客观完整地为读者展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而且保留了原文所表达的特殊意境。
当然,在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还有可能以目标语言中的模糊词语对原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精确词进行模糊处理。如朱生豪先生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句子“Prince:That’stomakehimeattwentyofhiswords”时,因原文中的数量词虽本意为20,但是就上下文所表达的含义而言,作者旨在表示数量很小之意,所以先生把其中精确的数字“twenty”处理为了“几个”这样的模糊语,不仅有效保留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合理传达了作者的意图。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短语的翻译及处理技巧
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当中,模糊短语的翻译技巧与句子中模糊单词的处理策略有相通的地方。张谷若在翻译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还乡》中的句子“Believeme,sweetIcouldweeptoade-greethatwouldastonishedandconfoundsuchanelasticmindasyours”时,因短语toadegree在通用的辞典当中有多个的解释,美国《韦氏新世界词典》中的释义为“somewhat”,而《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的释义为“tothehighestdegree”,张谷若先生在综合全句语境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适合的意义并根据“以模糊对模糊”原则充分表达了原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达到英文与汉语的表达对等,尽可能地展现英文文本中所展现人物魅力的独特性、故事构架的完整性以及情节的曲折性等特点,在进行《苔丝》的翻译过程中,张先生还运用了“以精确对模糊”的翻译技巧,如翻译句子“tesssatupinthebed,lostinvagueinterspacebetweenandthisinformation”时,为了充分表述出句中所表现的主人公苔丝的状态,张先生将句中的模糊短语用精确语译为“一半朦胧,一半清醒”,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了句子所表达含意的同时,被译者高超的翻译技巧所深深折服。
除上述两种方法之外,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会碰到,那就是对于那些“看似精准但是表达意义却不甚清晰的短语”的翻译。一般来说,这类问题的处理就是以增强表达效果、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或者故事情节更生动为目的,翻译人员多会将原本精准的短语翻译成可以与其含义功能对等的模糊形式。如句子“Irepairtotheen-chanted-house,wheretherearelights,chattering,flow-ers...”中就有一系列释义非常清晰的词语,但为了更完整地传达句子的含义,译者将之译为了“灯光辉煌”“人语嘈杂”“花草缤纷”等模糊性短语。
最后,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时,还应当将文化因素加入考量范围,与词语的翻译一样,可以考虑将精确短语与目标语言中的模糊短语进行对应,既无损文本原意,又符合目标语言的传统文化习惯。
结语
译者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语言翻译方面的困惑,特别是模糊单词与短语的翻译,如果拿捏不准抑或处理不当,就无法做到最大限度贴近原著的表达意图。虽然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作品艺术表达的重要策略,不仅可以大幅度拓展读者的想象视野,提升作品语言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但是这也是文化交流、作品翻译的难点之一。既然模糊语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模糊语言与精准语言在文学作品表达中相映生辉,那么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就应当尽最大努力,在尊重原著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尽最大能力掌握好翻译策略,控制好模糊语言的翻译,求得英美文学作品的成功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