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意识论文:美英文学的意识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程艳单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
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英语语言文化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总结和归纳,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需要建立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基本了解和认识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也是英语语言文化的渗透和理解过程。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的基本判断和理解,是对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时代生活的审美体现,也是西方人对人生以及社会生活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过程是需要加入英语语言文化,在作品解读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思考和见解,更好地实现对艺术价值的欣赏,并且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认识。美英文学中的语言文化以及文体风格是变化多样的,在语言的表现力上也更加丰富,表现力多元化。因此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是领略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的过程。
通过文学作品理解文化差异
对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文学化差异,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因素需要我们开阔视野,在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中,是我们感悟文化差异的过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通过理解中西方文化,消除在现实中的文化差异,从而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学习英美文学开展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利于增强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能减少文化差异,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
跨文化研究遵循的原则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过程中要具有跨文化研究的意识,具体来说需要遵循以下几种原则,分别是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跨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根据客观的现实环境,将有用的材料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将文化内容和语言内容结合起来,跨文化意识能够提高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因此,跨文化研究应该以客观的文化特征角度出发,在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加强对作品本身的理解。
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文化内容的导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考虑。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是阶段性的水平,需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充分了解文化内容的具体特征。通过阶段性的逐步深入,了解作品中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人文地理等。交际性原则是指通过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研究能够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手段,也是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在文学作品研究的过程中要提升跨文化意识,在对语言知识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了解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征,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实现基本的语言交流和沟通,促进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英美文学作品研究和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英美作品研究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的发展模式比较传统。即在教学中通过文学选读和标准解读的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相对来说研究的程度较浅,不够深入,使得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认识独特性不够。因此对于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解读都大致相当,没有差异性和特色。加之以美英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与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特征不同的地方,这种单一化的文学作品解读方式是不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以及文学作品分析能力的提高的。
其次,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英美文学作品大多数是采用教师授课的方式,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教学是以“教”为核心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从基本的教学内容出发,包括了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方式以及创作内容和作品中的任务分析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而使得文学作品的解读失去了生命性,较为刻板生硬。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机械的被灌输相关的文学作品常识,却没有真正通过阅读,了解美英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丧失了其本身的生命力。
另外,传统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更多侧重于对学生的基本文学常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的学习,对作品本身的跨文化分析和研究不充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并没有从文化意识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只是单纯基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研究方法对作品进行了解读,缺乏了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义的深入探究。综观我国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较少,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分析理解作品的更是很少。要提高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跨文化意识的文学作品研究的措施
(一)挖掘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创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给读者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积淀和经验累积的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需要充分运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不能将课堂上的文学作品研究和教学看做单纯的语言教材,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避免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学,基于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跨文化意识对教材中的英美文化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通过个人理解来了解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开展个人以及小组的文化理解分享,提高英美文学鉴赏课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外对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能一味的进行概括和总结,要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不能死记硬背。只有这样才能基于语言能力的探讨,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体验不同作者通过作品反映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跨文化意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辅助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及参与度。多媒体技术综合了声音、图像、视频等,所包含了信息量很大,容量也更加丰富,效率也更高,其覆盖面也更加广阔。因此在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软件和课件以及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将课堂内外充分结合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力。课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英美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发展时期的背景介绍以及英美国家的发展史,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加深对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另外基于英美原著的剧本改编也是发挥学生创造力,提升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措施。跨越文化差异,提升文化意识。
(三)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呈现出单向化和单一化的特征,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担任着主导性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极少。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课教学讨论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学习呈现出被动接受的局面,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尴尬。因此,加强师生互动,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性角色,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帮助者,而学生则是主要的参与者,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智力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彼此的文化交流,提升文化意识的理解。二十一世纪的教学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特征的,因此,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需要包括了对文化习得以及语言习得两方面目的。从文学作品的性质和本质来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解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其体现的教育价值比语言教育的价值更高。英美文学是英美民族和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基于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西方文学史以及英美文化和民族特征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一方面提升了语言能力,一方面有利于积淀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意识,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日益密切的当今世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基于跨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作品研究是需要逐渐深入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