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幼儿教育中的歌谣式教学法范文

幼儿教育中的歌谣式教学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教育中的歌谣式教学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育中的歌谣式教学法

内容摘要:

歌谣式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和“联结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知识穿插到歌谣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从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合作,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关键词:

歌谣式教学;幼儿教育;教学法

笔者在襄阳爱弥儿幼儿园(北京“芭学园”的合作园)实习了三个月,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爱弥儿幼儿园与其他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歌谣式教学法。歌谣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唱儿歌,而是全部由芭学园老师自己填词作曲,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知识穿插到歌谣中,以歌谣歌唱的形式来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共识的教学过程。使用歌谣教学既能使孩子通过歌谣来感受汉语特有的韵律,又能使孩子通过歌谣记住所学的知识。

一、歌谣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人类本身是具有多种智能的,且人类的智能是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加德纳看来为人类的智能不止于数学逻辑和语言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8个范畴,分别是内省、人际、音乐、语言、空间、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自然探索[3]。笔者认为歌谣式教学法正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语言、音乐、身体运动等智能,最大程度地激活了孩子的多种智能因素,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

(二)联结主义联结主义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他认为情境感觉和动作冲动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心理行为的基本单位。笔者认为应在幼儿教学中强调刺激———联结的方法,把孩子所学知识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动觉直观地展示给他们,形成有益的联结。“芭学园”的“歌谣式教学法”正是运用“联结主义心理学”,采用歌谣的形式来刺激加强孩子对歌谣内容的联想或联系,如此反复加强联结之后,孩子们对歌谣内容的学习将达到自动化。

(三)大脑的机能分担理论左右脑机能分担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麦伊尔斯和佩里斯提出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人类的右脑主管图形、知觉、想象、旋律、色彩等形象思维;左脑则主管推理、语言、计算、判断、阅读等抽象思维两个大脑半球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李恩中、翁旭初等人提到,在有语言刺激的条件下,人的左大脑半球的脑区被激活,而右大脑半球却只有少数脑区被激活;而人在听到音乐时,右大脑半球的绝大多数脑区被激活的同时,左大脑半球的脑区也被激活了由此可以看出,在音乐旋律的刺激下,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的脑区被激活的程度最高。在大脑两个半球的共同作用下,汉语学习者的效率也会最高。

二、歌谣式教学的实践

(一)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爱弥儿,从早晨到晚上都可以听到他们的歌谣。早晨吃完早饭去活动室工作(这边把孩子使用功能区材料称为工作),工作后需要归位。幼儿园的老师就唱起了归位歌的歌谣“布娃娃它就要回家了,小积木它也要回家了,小玩具他回家了,我们一起收拾好”。在这里老师们一唱到这首歌瑶,孩子们就知道自己要归位了。爱弥儿每天有自己的晨圈,晨圈开始时先用一首歌谣把孩子们集中过来,用美妙的歌声来吸引他们围成圈。然后开始问好,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围成圈边唱边用动作把它演绎出来才会进入下面的环节。户外的时候,爱弥儿有他们自己的排队歌:“**班的孩子们请你们上火车,班的孩子们请你们来这里”。这些通俗易懂的歌谣都是依据孩子们的经历所改编的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能与孩子共鸣。

(二)渗透到活动中上课之前爱弥儿的老师们都会用一个手指谣或者一首歌谣来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老师不会刻意去提醒他们说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主题活动了,请孩子们保持安静。例如:有个老师上石头艺术课时,在另一个老师引孩子们进来时,她就在开始做手指谣,来到座位前的孩子们会静静的拉开凳子坐下来,跟着老师边唱边做手指谣“无论是住在美丽的高山,或是躺卧在阴暗的幽谷,当你抬起头,你将会发现主已为你我而预备”。结束时孩子们的心也就安静了,这首歌谣可以平息孩子们烦躁不安的心。

三、歌谣式教学对幼儿的积极影响

爱弥儿采取的歌谣式教学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整个园区活动。歌谣在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歌谣式教学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行为习惯的养成关系到人的一生。儿童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劳动习惯等等。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孩子在聆听和演唱歌谣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由浅入深地进行自我教育。歌谣《归位歌》用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歌词简单的描述出玩具们想要回家的心情。聆听这首歌瑶容易使孩子养成归位的好习惯;《喂喂喂蜗牛》这首起床歌谣,让孩子明白起床时间就要到了,养成不拖沓,准时起床的好习惯。《石头歌》“每次看到我身边的石头,有生命的花有情感的动物,或有思想的朋友时,我都知道他存在着特点和才能,为了这我就爱他,每当我发现需要做的事,如果我去做就实现”这首歌谣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们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只要你发现需要做的事,如果你去做就会实现。还有诸如《衣服鞋要整洁》、《我愿做个好小孩》等这类歌谣,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孩子通过反复吟唱,就能牢记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歌谣式教学能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爱弥儿,早晨晨圈的过程中有音乐律动,而这些律动都是大家一起去完成的。例如在《小矮人旅行记》的律动中,有一句是“河面很宽,河水很深”所有的孩子和老师一起拉成一个很大的圈来展示这个河很宽。晨圈最后一项是手指谣,就是用手把歌谣演示出来。例如有一个《五只小猪》,两个小朋友一起完成,这个有点像手指操,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很欢快,很享受这种感觉。一个孩子抚摸另一个孩子的手指头,每一个手指头抚摸一下,边摸边唱“这只小猪拍皮球,这只小猪吃烤牛肉,这只小猪去赶集,这只小猪什么都没有,这只小猪只会哭,唔……唔”最后一下“唔……唔”一个孩子就把手伸过去挠另一个孩子的痒痒,另一个孩子就躲避开。在这样的手指歌谣中孩子们学会与同伴合作,享受一种愉快的情绪。

(三)歌谣式教学能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在爱弥儿幼儿园学习的孩子在表述问题、与人沟通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爱弥儿幼儿园的歌谣都是经过选择的,有的歌谣给孩子很多想象的空间,一层一层递进,让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一首歌谣是《夏天到了》。歌词是这样的:夏天到了,谁知道,天知道。夏天到了,谁知道,天空他知道。风来了,雨来了,雷公背着鼓来了;先生点着等来了,和尚敲着钟来了,轰隆轰隆,雷公来了。夏天到了,谁知道,他知道。夏天到了,谁知道,大地他知道。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洞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在爱弥儿这首歌谣连续唱一个月孩子们都不会腻。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带着文学的色彩,有令孩子可以想象的空间。孩子在每一次的吟唱中都会感知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认知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

(四)歌谣式教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健康的人格稚期(0-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多听活泼生动、积极健康的歌谣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左手右手》,孩子们“当困难来临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左手。左手代表着方向,他不会向困难低头。当遇见挫折的时候,请你举起你的右手。右手代表着希望,他不会为挫折发愁……”这首歌谣教会孩子们,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坚强紧握右手,不向困难低头。在爱弥儿会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活动安排。每年的11月底爱弥儿会组织参观军营,这时他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带孩子子们学唱军人的歌。如《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等等孩子们喜欢的不得了。

(五)歌谣可以陶冶性情、丰富情感,使儿童身心健康。歌谣在人类的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可代替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孩子经常听到歌曲,受到音乐的熏陶,他们的心情愉悦了,情绪也就会随之稳定。所以说,歌谣对于孩子情感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使孩子对事物美的感受更加真切。

(六)歌谣能帮助孩子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促进孩子智力发展。歌谣对知识的传授是通过艺术的、形象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印象深刻,也能促进孩子的求知欲。接触各种题材、体裁和风格的歌谣,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对智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如聆听描绘季节、动植物和各种自然景象的歌谣,可以增长自然、生物和地理的知识;学唱描写动物的生活以及植物的生长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鸟、兽、鱼、虫的行动特征。笔者认为歌谣式教学在于考虑到了学习者学习的情感需要,降低了孩子学习的难度,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再者,“芭学园”用自编自创的歌谣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从中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合作,并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对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具有非常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作者:涂晓霞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