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以外,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宋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中提出“文以载道”,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文道结合",将道德教育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德育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诠释课文主题挖掘道德资源

语文教材中选的课文是德育的天然载体,挖掘其主题,理解丰富多彩的主题元素,这一过程对学生道德的认识起到了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于主题的阐释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培养语言概括能力、训练阅读思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浸润道德情操,提高思想高度,升华道德境界。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多数语文教师对主题诠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往往把教参中对作品主旨的提炼奉为圭臬,照本宣科,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更忽略了文章所蕴含的道德资源。因此,在主题诠释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除了要善于引导学生概括和诠释主题,更要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下大功夫。我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提出:愚公移山真是蠢不可及!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这时我抓住这忽然出现的教学生成,启发学生思考发言,最后引导大家取得共识:《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他体现了人们勇于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从而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把握人物形象完善道德人格

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崇高的品质,他们的个性鲜明,心灵优美。通过阅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剖析其性格特征,可以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这是道德人格完善的主体内容。例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忠孝两全、刚毅勇敢、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情公正、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还有舍生取义的唐雎,热爱祖国的韩麦尔等。阅读这些作品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道德人格。当然,文学作品中也少不了丑陋的形象。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守财奴”老葛朗台,语文老师要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引导学生对丑进行揭露、嘲讽,激起学生的厌恶憎恨感,让他们追求真善美,进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励道德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培养个体激励性的道德情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渲染气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和思维,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融合,从而得到思想品德教育。我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自读课文时,就可通过听读、朗读的方式,感受到海伦凯勒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学生闭目遐想,把自己当成一个旅游者,在眼前构建出一幅庐山瀑布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诵读经典作品积淀道德底蕴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和背诵,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逐渐领会字句的涵义,也能更加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背诵把握文章的“气韵”,在“合而读之”、“歌而咏之”中积淀道德底蕴。朗读古典诗歌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增长见识;也可以陶冶情操,开启智慧。我在讲授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稍加点拨后就让学生诵读。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激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通过朗读,在把握住作者心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图的精神。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资源的深刻挖掘和教学生成的及时捕捉,是课堂教学无法预设的,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渗透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品德,这是教育的艺术,更是立德树人的任务。

作者:石婧枫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