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互动式教学十分符合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理念,对改变“满堂灌”的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需要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规范合作学习的操作,要做到任务明确,富有挑战性。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是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解决疑难问题。新课标倡导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互动式教学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能够相互启发思维,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互动式教学法,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下面就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实践与探讨粗浅地谈一谈体会。
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林芬(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乔南中心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一个空白,偶有教师运用,多在上公开课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1)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从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转变为以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为主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教师要提供有利于合作交往,意义建构的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将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做到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任务明确,富有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所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或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中,教师提出“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仔细研读。通过研读,学生发现像刀一样绞着“我”的心的是痛苦,是担心,是无奈,是绝望,是敬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验。
2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喜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心理更加放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把枯燥的课堂学习变为一种享受,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学校的教师都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经常深入学生群中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或文艺活动,在娱乐和游戏中改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开端引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万事贵乎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巧妙的导入,把握好细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互动。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冲突,能更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非常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比如,我们经常用“猜想法”导入,面对一篇新课文,教师说:“你们读了课题,能猜一猜课文可能写什么吗?”还可用“设疑法”导入,如《一个这样的老师》可以这样引入:“这个老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跟你心目中的老师一样吗?大家想不想了解呢?”开端引趣的方式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3)参与竞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3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评价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强调质性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无声的方式,如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手势,一次信任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等。学生们能从老师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赞赏。此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还可以利用有形的鼓励,即用象征性的物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教师根据上课需要所作的一些“合作星”“智慧星”等,这一切无声的评价方式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2)评价标准多维,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是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形象概括。美国著名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只是谁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视学生具有的多元智力,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在一次课堂上我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先小组内互讲,然后推荐代表全班交流。一名学习后进生主动举手要求先讲,我同意了。结果他讲得大声、流利,还讲出故事对自己的启发。我不失时机表扬他,并鼓励他:“你能说得这么好,相信你也能写得好!”全班给他热烈的掌声。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后学习语文的态度认真多了。
3)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正视自我,欣赏他人。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践证明,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课堂评价功能,让“评价”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对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的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研究,一定能让互动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作者:林芬 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乔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