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阅读教学现状(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以教促学”和“伪个性化”的阅读现象依然常见。也就是说,在语文教育领域,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模式尚未成功构建,依然存在进一步实践和探究的空间。立足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就个性化阅读模式的有效构建与应用作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启智益能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素质教育形势下,能否贯彻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这不仅关系到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而且对健全学生人格和彰显学生个性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个性化阅读应坚持在开放性教学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体验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如何开展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一、强调开放性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普遍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封闭型模式,让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壁垒”,学生的阅读个性非但得不到张扬,反而被有力地抑制和扼杀。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就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就是死书本。”他启示我们,积极开展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育模式,就能让学生在开放性元素的涵养和滋润下“增加知识、增加力量、增加信仰”。以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首先让具有“相同年龄”特征的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抒发各自的内在情感,如曾经的纯真梦想、现在的实际感受和未来的人生追求等,让他们从中明白一个真理———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怀揣梦想和早有准备的人们;然后进入文本阅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展开与教材内容、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和会意。如此而为,才能让学生既可切实感悟到作者的“情动辞发”,又能更好地实现“沿波讨源”的个性化阅读目标。
二、重视自主性
新课程理念在鲜明地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关系的同时,大力倡导开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主要元素,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源头活水。正因为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始终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思想,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元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以《三国演义》名著阅读为例。这是一部集智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鸿篇巨著,是中小学生必读必修的一部经典文艺作品。为了进一步激发自主阅读情趣,召唤自主阅读期待,笔者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读三国、品人物”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通过研读原著、网络搜索、查阅史料、观赏影视和与人探讨等途径,以“我眼中的××(如曹操、刘备等)”为题写读书笔记。这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以人物为红线、以阅读探究为引领的自主性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见仁见智”中凝练个性。
三、坚持体验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体悟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阅读感知、自我体会、比较感悟”等一系列步骤,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而又巧妙的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收取厚积薄发的良好效应。如教学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单元时,无论是朱自清的《背影》、黄飞的《甜甜的泥土》,还是刘义庆的《人琴俱亡》、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赞颂父母给予孩子的无私亲情的,这种亲情是永恒常在的,是感动人心的,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我”与作者相置换,把文本阅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解析感知与自我体会相结合,切实感受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关爱,从而让他们深深懂得对父母应抱有感恩之心。
四、突出创造性
有人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不仅如此,在学校教育中,“先有教师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行为,才会有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创造性成果。”其实,创造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它就潜藏在点点滴滴之中。对于教师来说,不因循守旧、不照本宣科、不拘泥于教材、敢于打破习惯性思维就是创造。比如,在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处,“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韩麦尔先生真的是无话可说吗?如果不是,他能说些什么呢?放学后的小弗朗士会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补白”,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教学。再如,阅读《红楼梦》以后,有些学生赞赏林黛玉的聪慧博学,也有些学生质疑她的多愁善妒;有些学生欣赏贾宝玉的纯情灵秀,也有些学生质疑他的荒诞不经。对初中生而言,结合社会生活对名著中的人物提出极具个性化的想法,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五、考虑差异性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众多心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学生,由于先天遗传、生长环境、心智发育和习惯品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他们之间客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此,我们既不可“选择”学生,也不能“淘汰”学生,更不该“拒绝”学生,而应本着“差异性”原则,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元的因材施教活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相应的“成功感”。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梯次性问题和复合式作业,并把其中基础性、趣味性、具体性的问题留给潜能生,而把深层次、灵活性、疑难性的问题留给优等生。在阅读交流和评议活动环节,同样要采取不尽相同的考量标准,切不可“用一根尺子量人”。再如,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活动中,应本着“自愿+指定”的原则,对学生小组实行优化配置,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实现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在语文阅读活动体系中,我们要善于以“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创造性”“差异性”原则为根本指向和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以生为本、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活动。唯有如此,才能让“悦读”之花绽放在校园之中。
参考文献:
[1]杜敏.张扬个性,享受阅读———浅谈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1(6).
[2]陈叶芬.让阅读绽放个性的花蕾———浅谈个性化阅读的指导[J].新课程(教研),2011(6).
[3]陈月馨.“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用读书来提升生命的高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9).
作者:李翠芬 单位:盐城市大丰区万盈初级中学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摘要:按照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此阶段阅读教学正从传统的静态教学向动态教学的方向转变,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无效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主要意义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重要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只有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学生的以阅读为基础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只有促进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不断提升讨论、分析文本的能力水平,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的实际价值。首先,阅读教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感知文本,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目的。
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无效的主要原因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共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不能完全达到有效阅读教学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首先,语文教师准备不足,没能从文本内容出发设置科学的阅读教学任务,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和能力培养需求开发阅读教学。其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必要指点,没能帮助学生克服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没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需要。
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阅读任务
当前初中阅读教学普遍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提供阅读内容。但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应当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应当把握教学目标核心,提出对学生有导向性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在阅读任务要求中把零散的阅读知识和技巧整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技巧的使用方法,并且把阅读难点有效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能够就问题展开阅读方法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搭建答案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文本的主旨、重点语句,促进学生运用技巧深入把握文本,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3.2注重阅读教学前的预习工作
必要的预习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阅读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布置有效的阅读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在基本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来。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应当在阅读教学之前就对文章的背景知识进行渲染,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其次,要通过预习来扫除学生阅读时的障碍,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前就自主解决生僻字词学习的任务,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第三,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并且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收集相关阅读资料。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地域性冬天的氛围进行渲染,然后引导学生带着开放性的思维走进文本中济南冬天的情境,促进学生在合理的想象与感怀中,深刻地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3注重创设课堂阅读教学的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创设生动而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日常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较为熟悉的文本阅读环境,促进学生带着强烈的主观愿望走进文本的世界。其次,可以就文本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想象的情境,引导学生就文本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人物的情感世界。第三,给学生设置各种文学性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文本中人物或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例如,在《背景》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促进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含义,并就重点描写父亲的语句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价值。
3.4拓展合作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
现实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强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力求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方向进行改革。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倡导开展合作探究模式的阅读教学。首先,要以合作竞争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阅读本文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共鸣,促进学生参与到丰富生动地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各种丰富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4结论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渲染良好的情境氛围,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立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2):172-173.
[2]李桃.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85-86.
作者:程成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要:中国目前教育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步步提高,对阅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介绍了阅读教学现状,接着介绍了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最后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览文章教授是语文教授的重点,也是历来语文教授变革的中心。为了改变阅览文章教授“慢、少、差、难”情况,人们将教授方法这一教授“大方法”引入阅览文章教授中,用以改变阅览文章教授构造,增加阅览文章教授水平,增加阅览文章教授效率。但是,直到今天,阅览文章教授方法却遭受着20世纪初的困难。一方面,阅览文章教授方法遭受着理论探究上的尴尬,目前来说,探究者对“什么是阅览文章教授方法”还没有给予确定的定义,对“阅览文章教授方法由哪些成分组成”也缺少深入讨论。客观来说,到目前为止,阅览文章教授方法的定义和组成成分依然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阅览文章教授方法基础理论探究的缺少导致了新课程时期阅览文章教授方法的变革发展没有坚实的依靠平台。另一方面,阅览文章教授方法还遭受着思想意识上的难处,人们开始再一次研究以往的阅览文章教授的方法,甚至开始研究阅览文章教授方法理论。21世纪初,《教授月刊•中学版》《语文阅读学习》《语文阅读建设》《语文阅读教授通讯•初中刊》等刊物渐渐刊登了许多文章来讨论阅览文章教授的方法。从以上文章大致能看出,目前来说,已有很多教育教授人员对阅览文章教授方法的本质和影响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阅览文章教授方法阻碍了个性化教授体系的产生,是阻碍老师的手脚、阻碍教授创新的绊脚石。所以,他们要求摒弃传统方法、打破常规方法,主张从常规方法走向创造风格的方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1.阅读教学模式的概念内涵
阅览文章是从具体文字方面领会意思、消息或感情体验的思想历程,是阅读人员通过文章与作家进行交流的历程,是一个乐观的、简单的、富于想象力的心智活动历程。阅览文章是人们感悟思想、了解世界、锻炼思维、领会文化、获得阅读体验的关键方法。阅览文章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非常关键,学会阅览文章是个人成长的要求。21世纪人们踏入信息化时代,因特网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学会阅读”变成21世纪重中之重,然而阅览文章则是个人学习的关键方法。所以,21世纪要求人们“学会阅览文章”。阅览文章教授是以增加孩子阅览文章才能、教会孩子阅览文章为目的的教授,是语文教授的一个关键构成成分。阅览文章教授的内容包含帮助孩子获取语文文化、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览文章习惯和阅览文章兴趣、增强孩子的阅览文章才能、传授基础的阅览文章方法、同时阅览文章教授还可以帮助增强孩子的智力水平,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认知水平等内容。为了可以完美地完成阅览文章教授内容、达到阅览文章教授目的,人们逐渐找寻最好的阅览文章教授方法。外国教授方法理论的产生和引入为中国语文教授学者的找寻指明了道路:在其引入之后,立即就被使用到阅览文章教授中,中国国内的阅览文章教授方法探究从此产生。由此可见,阅览文章教授方法探究是教授方法理论与阅览文章教授融合的东西。所以,根据以前教授方法的定义,笔者将阅览文章教授方法定义为:阅览文章教授方法是在阅览文章教授实践基础上,以一定的思想理论为依据,创建起来的一整套有利于阅览文章教授活动的方法的理论体系。
2.语文导读法对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构建
这一方法的理论基本是主体思维,主要就是孩子是主体、老师是主导、作业训练是主线。“孩子是主体”,意思是孩子是思考的主体、了解的主体、研习的主体和成长的主体。老师在进入教授以前,首先要明确孩子的主体位置,明确孩子是有自我特点、有主观思想和自己成长潜力的个体。老师是主导,意思是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根据每个孩子指定适合的方法,老师起主要引导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部分。“自我阅览文章”是以增加孩子独自阅览文章才能。自我阅览文章,就是孩子自己的阅览文章的内容。“自我阅览文章”不同于“预习”,它是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阅览文章的训练。同时也是为了有目的地增加孩子的阅览文章才能,根据孩子阅览文章才能创造阅览文章作业训练的完整系统,自我阅览文章具有以下一些构造:初次阅览文章认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对文章的内容和语言进行整体的认知、分辨文章大体结构、明白它要表达的意思、多想想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在教授过程中,将这些掌握好问题就不大。“老师教学生阅览文章”是孩子在老师帮助下进行的阅览文章作业训练。老师教授学生阅览文章,就是教会孩子自我阅览文章。“老师教学生阅览文章”必须与“自我阅览文章”融合进行,或实行先教授后读,也可以先阅览文章后教授,或边教授边阅览文章。老师教学生阅览文章过程中,老师的教授影响很大,主要有培养孩子阅览文章的爱好、教给孩子阅览文章的方法,协助孩子解决阅览文章中的难题。“作业训练”是研习新课以后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口头或书面布置任务。任务主要是为了使孩子记忆加深和认知加深。“再次阅览文章”是一种复习性的阅览文章训练方式。单元再次阅览文章是把若干篇已读过的课文按某种关系构造成一个“再次阅览文章单元”,指导学生复习、比较、思考。“再次阅览文章单元”通常与“教学单元”重合,根据训练的目的,单元再次阅览文章以知识归类为目的地再次阅览文章。
三、小结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其实很多,老师应该寻找那些适合自己班级孩子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语文导读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导读法作为一种最简单也是常用的方法,非常有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定仁.教学思想发展史略[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屈晓军.新课标中小学教学经典案例[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4]刘福根.语文教学模式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黄文进
第四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选阅读素材,鼓励广泛阅读,指导阅读策略,在英语阅读中激荡阅读智慧,培养思维品质,培育文化品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那么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发展思维品质,提高英语阅读素养呢?笔者认为可做以下尝试:
一、精选阅读素材,鼓励广泛阅读
培育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前提是要为其提供合适的阅读素材。阅读素材的选取对学生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学生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的英语阅读素材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反之,不符合学生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的英语阅读素材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对英语阅读材料的要求是语言真实地道、题材丰富多样,体裁趣味盎然、难易程度适当以及具有时尚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饱含新鲜时代气息,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时阅读材料不仅包括课堂阅读材料,还包括课外阅读素材,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著名英语专家鲁子问教授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要将落点落在课堂教学,将提升落在课外阅读。因此,教师要重点立足“教材”等课堂阅读资源,还要积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要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地让学生内化课内外阅读知识,提升多元学习能力。课外阅读对课堂阅读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阅读的延续和发展。无论是课堂阅读材料还是课外阅读材料都要求提供给学生的阅读素材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开展基于课本话题的拓展性阅读。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同时要注意阅读材料难度适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也可以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培养其自主阅读意识。
二、指导阅读策略,培养文化品格
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对于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和文化品格必不可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蔷指出:在课程改革当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备受关注。教师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出真正具有熟练阅读技巧的读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原本完整的语篇被人为撕裂,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关注和挖掘文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篇深度阅读,由宏观到微观、由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地对语篇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同时宏观把握和理解语篇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化品格。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某一个词汇或者某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进而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例如在介绍人物的阅读篇章材料中,常用的语言表达范式为“ThisisXX.Heismyfather.Heisateacher.”就西方国家而言,常常按照个人姓名,与“我”的关系和社会形象或职业作为介绍顺序,而国内介绍人物的方式则刚好相反,一般是社会形象或职业在前,然后是与“我”的关系,最后才是姓名。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还有利于提升其文化品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读者探究英语阅读的文本意义、作者态度和语篇结构,同时还可着眼于对语言特点修辞探究。一般而言,英语文化国家经常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国内主流修辞方法有较大差异,教师可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和概括赏析不同的修辞方式,在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中形成多元文化思维,进而提升其阅读素养和文化品格。
三、激荡阅读智慧,培养思维品质
在英语阅读中启迪思维,激荡智慧能够很好地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在英语阅读中,学生需要批判性解读和辨析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同时进行必要的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断、正确评判、创意表达、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等多元思维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英语阅读就是训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英语阅读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进行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具体而言,在英语阅读中可有效使用“问题链”,激发学生探究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性的问题可以促进思维品质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一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辩证分析和创新思维等多元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英语阅读中可以尝试使用导读清单,设置开放性问题,提供开放思维的空间,可以对文本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态度进行身临其境的想象和体验。如以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之《绿野仙踪》为例进行头脑风暴:“IfIwasDorothy,whatwouldIdo?”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代入感,所思、所想、所念都是自身作为主人公的不平凡经历和情感纠葛。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此外,英语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构建思维框架。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提高和升华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精选阅读素材,鼓励广泛阅读,指导阅读策略,在英语阅读中激荡阅读智慧,培养思维品质,培育文化品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
作者:臧卫年
第五篇: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体验式阅读教学立足文本,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产生感悟,通过自我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体验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料,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根据自己上课所讲的教学内容和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真实情景,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情境,产生自己的感悟,之后学生对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发表看法和态度,并培养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亲身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具体过程,从而实现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构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产生鲜明的情感体验,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形成体验式总结。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融入阅读情境,理解和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实现与作者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教师通过创设固定的情境,让学生回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体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感受。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维模式,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培养当代初中生的文学情怀和个人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鼓励学生对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生成理解能力和思考方式。同时,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实现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情感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学佳作,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中,体验与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氛围,身临其境地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孔乙己的形象,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封建时代人们对科举制的迷信和依赖,体验到孔乙己命运的可悲性和戏剧性,以及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不满。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品的方式,加深对孔乙己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感受。
(三)促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对话交流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验之后,向同学和教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这就充分实现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作用,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阅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三、体验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自己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适应学生新的特点和时代教育新的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融入到体验式教学的学习环境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有勇气和自信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学生会对文中描写的事物缺乏常识性认识,这时就需要教师细心地向学生解释相关知识,对书中的“菜畦”“桑树”“石井栏”“书屋”等事物作具体介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纪念馆等地亲身体验和感悟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生活状态,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体验式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是提高体验式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运用多种方式实施体验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与文章内容有关的小游戏,加深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同时,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和体会,并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到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阅读与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化其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体验、感悟生活,进而提高思想水平。比如在学习《十八岁和其他》这篇文章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了李开复、沈向洋等人不平凡的少年经历,体会到了母与子、父与子之间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引导他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脚,或者让学生通过给父母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的体验式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把这种感情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通过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教学水平,也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和鼓励的。
(三)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验式教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和情感产生的过程。体验式教学分为体验、感悟、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总结和适当的思想纠偏等几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对意境的创设和想象,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意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进行意境的体验和思想的感悟。例如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古诗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并通过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邱春叶.语文体验性阅读探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徐雪梅.体验式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3]林冬梅.初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教研),2011(4).
[4]黄占宁.体验式教学的六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5).
作者:徐华 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