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的优化的阅读教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从对话的视角来看,阅读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有趣味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此,优化策略应当以此为指向。
1.制造矛盾,强化语言交往动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为内容,以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为主线。将经验(知识)串联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主线上,引发学生进行语言交往活动,是对话引发和持续的基本策略。外在的“矛盾”是拉力,内在的交往需要是推力,两股力量共同作用,学生的语言活动、对话行为就会自然形成。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我选我》一文时就是巧妙采用了这种策略。《我选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很简单。初知课文时,教师范读,留了三个较明显的错误让学生指正,三个错误分别为读错“转到别的学校”的“转”这个多音字,漏读“补选”的“补”字,不当处理“亲切地说”的语气。在学生一一指出错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追问、补充、“辩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转”字有两个读音,不同读音有不同意义;“补选”和“选”的意思不同;“亲切”的意思和语气,可以用朗读表达出来。教师读课文、学生评价是一种民主平等的语言交往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故意制造的错误则让活动有了对与错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吸引了学生参与言说,而教师在交流中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制造更多更深的矛盾,又将学生对话的欲望推至最高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制造矛盾,强化学生参与语言交往的直接动机。
2.语用实践,整合互动成效。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主题无需任何推力就能迅速扩散引发热议。如:“豆你玩”“姜你军”“十面霾伏”“牛魔王”“宝马女”“表哥”“房叔”之类,信息一出,自动加入传播,议论者甚众,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话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与“我”有关是主动参与对话的直接原因,语文教学内容也只有让学生普遍感觉到与“我”有关,才能让学生对其价值意义体会更深切、更直接,从而让对话的参与更广、更主动。寻找学生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需求,以其统率和引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活动,必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与“我”有关。有位教师教学小古文《一人性缓》。上课伊始师生谈话说的是“喜欢性子急的人还是性子慢的人”,学生倍觉亲切,各抒己见。在此情绪准备下,教师让学生阅读理解小古文《一人性缓》,读懂文章词句,感知一人性子之缓、之有趣,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可这里还有一人特别性急。”学生听了教师的引言,再看到呈现眼前的、已熟知内容的小古文《揠苗助长》(此内容现代文已学过),一下便乐了,自学起来迅速而轻松。最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现在你喜欢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呢?联系生活中的人物谈一谈,写成一篇短文。学生一下课就议论开来了,脸上带着丰富生动的表情。这一语用实践活动,将课前谈话、课中对话所得整合起来,能有效整理和深化课堂对话的成效,因而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
3.紧贴体验,打通对话路径。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体验,体验本身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有观点认为“以文学素养的生成与发展的目的和要求看,文学作品教学的内容的核心应当是也只能是体验,以及在体验之后的反思。”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生成也应当从学生的真实体验中萌发和生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等待捕捉,而应当主动孕育、培植。这才是在对话中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高境界。
优秀的特级教师对此颇为娴熟。还是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选我》,学生在教师范读及评议的基础上练习自读并个别展示朗读。教师这时又一次组织学生评议交流,当学生为读得好的同学鼓掌时,教师问“为什么给她掌声?”学生答“因为她读得好听!”老师又提示性地追问:“她读得好听,你用掌声对她表示什么?”学生分别答出“鼓励”“祝贺”“喝彩”“称赞”等发自内心的答案。这时教师的问题又一转:“掌声还可以表示什么?”在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问:“这个掌声表示什么?”学生的多彩答案又一次喷涌而出:“祝贺他做得好”“敬佩王宁的勇气”“同意了王宁”……此教例中,“掌声”一词的理解起码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通过说“为什么给掌声”来表达自己送给同学掌声的意义,这是个人真实的体验;二是让学生理解文中掌声的意义,拓展个人的真实体验。两个层次的教学完成了由己到人的理解上的转换,完成由对眼前人和事到文中人和事的价值判断的经验迁移和拓展,掌声的意义作为新知的形成水到渠成,这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真实体验的孕育、培植和表达。如果教师直接就课文内容让学生谈掌声,肯定不会形成师生间如此自然、深入对话的效果。
作者:殷亚清单位: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