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远程教学对教育革新的影响范文

远程教学对教育革新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远程教学对教育革新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远程教学对教育革新的影响

2005年11月15-24日,笔者随教育部考查团去法国考察国际远程教育情况,对设在法国的联全国教科文组织(VNESCO)远程教育委员会进行了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教育委员会执行主管克鲁博士,向我们介绍的情况之一,就是目前正在开展的一项由该委员会负责欧盟资助,在地中海地区的法国、意大利、埃及、西班牙等15个国家的高等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高等学历教育的情况。它的培养对象是这15个国家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开设的专业是目前社会急需的、大部分学校没有的一部分新专业,学习方式是在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采取复修的形式进行学习获得学分后,由在校生学校和远程教育委员会共同签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学位有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2001-2006年的5年时间内,已经培养了205万人。通过考察我们感受到,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使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加快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在英、美、澳大利亚等远程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远程教育院校或传统师范学院也相继提供面向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项目。出访已经过去7年,对这件事情进行重提,主要还是对2010年7月的《纲要》任务引起的思考。

如何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远程学历教育?如何将其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结合起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个例证,必将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启发。多少年来我国学历教育基本采取的是延修的形式。也就是说学历和学位高一个层次,年龄和学习年限也必须延长一个学习段。学历的高低与年龄、年限的长短成正比。人才培养与学制的长短是相加的关系,知识的获取与学历的获取也是相加的关系。大学本科学习(4-5年),加硕士研究生学习(3年),再加博士研究生学习(3-4年),最后用10-12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这是一条传统的人才成长线路图。如果一个人在校学习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精力复修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新专业,远程学历教育向全日制和不同形式的在校学生开放,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将全日制“选修”学习变成“复修”和“套种”学习,这一创新学历教育模式的贡献,一是压缩了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时间,节省了人生最宝贵的时间财富;二是减少了学习的投入成本,花钱少,效益大;三是学习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能获得智力资源的N次方;四是提升了人才培养速度;五是为普通高等学校的复修教育形式提供了经验(有些高等院校近些年已经开始在校本范围内实行复修学历制)。

现任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的约翰•丹尼尔,是一位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在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界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者与探索者。他认为,终身教育,让人们放弃所有的一切到校园接受全日制教育很不现实,这就需要创建一种更加灵活、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今的在线学习将会更好地满足这个需求,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我国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之后,教育部先后又正式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设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络教育学院,他们已经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迫切需求的当今时代,高等远程学历教育机构除了向社会招生之外,能否像每年普通高考那样向全国各级各类大学招收复修学位的大学生,并为这一类学生制定一套完整的招生、学习、考试、答辩、毕业等学习与管理方案?这一创新形式,不仅能使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功能得到扩大,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我国人才的培养速度。

变革了传统的教育制度

传统的教育制度中有一项规定是,把一个人一生中接受哪一个层次的教育限定在一个年龄段。如,几岁至几岁接受学前教育(入托年龄),几岁到几岁接受小学教育,几岁到几岁接受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等。当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就会失去接受这个层次教育的机会。有的人很可能会由于这种规定一生中失去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机会。在高考的志愿趋向中,由于某种原因高分掉档可能就会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有在报考志愿表上填写“服从分配”的意见,被进行调剂之后方能有学可上,但不一定是你想要上的人生选择专业。如若已经调剂了学校,不去报到入学,规定还会使你连续两年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在高考中有过这样一个时间段)。在这种制度下,很可能改变了一个人一生的选择,我们把这种教育规定称之为“教育选择人”。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打破了以年龄定教育、以分配定教育的制度。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下,一个人一生中接受什么教育,什么类型的教育,什么层次的教育由自己来决定。高考不如意可以重新选择学校、专业,年龄偏大只要符合规定,仍然可以选择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国家规定不能由于年龄而限制报考大学教育的入学考试。我们把这种教育变革称之为“人选择教育”而不是“教育选择人”。

这种“人选择教育”的改革已经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于既可向社会人群开展学历教育,又可通过天网、地网向非学历教育的人们提供知识信息,完成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在远程教与学过程中,由于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进行了重组,不同于传统校园面授教育的“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信息是一个海洋的世界,它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丰富的社会信息、知识信息、文献信息、资料信息和课程信息,还可以向农村农民提供需要获得的农牧业科技知识,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

另外,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给人们自主学习和学习的个性化提供了方便。在远程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来安排学习,既可“消化”以进行实时的同步课程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非实时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程度,由自己来决定一个时间段的进食量,接受能力强的多学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少学一些。还可以像课堂教学那样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以求得他们的帮助。学习者自立选择教育、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进度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办到的,这种自我选择性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改革与发展学位答辩方式

随着网络和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网络路径的传输功能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提升。从初期只能传输文字符号到能传输和快速传输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信息符号的功能,为远程条件下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运用,已经证明了网络的信息化远程功能。1969年9月2日,以雷•克雷洛克为首的20名研究人员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内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10月29日,洛杉矶分校与坦福研究所实现了首次网络连接,直到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WWW),才使得互联网被人们所熟知。当网速不断提高,功能不断扩大后,网民也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球网民超过15亿,中国网民量已达到3.38亿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互联网的电子触角延伸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视频会议系统也由此而产生。视频会议系统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它对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改变了多个工作领域的传统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被广泛地运用在协同办公、在线培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各个领域。这一先进方式,同样可以用在高校和其它教育中的学位论文答辩和学术交流中。

传统的学术论文答辩,是将多个专家和被答辩者聚集在同一地点,听取答辩者的陈述与专家的指导。如若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来进行答辩工作,答辩主办方可通过视、音频系统,还将答辩者的陈述过程传输给全国各地被邀请的每个专家终端,各个专家把自己的意见再传输给答辩者和辩论的被邀请专家。这种一点对多点的互动形式,完全达到了传统答辩的要求与效果。这一远程条件下新的答辩方式是对传统答辩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高速交通限速的启示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不限速只提速的“公路”,是一条无国界的特殊“公路”,是一条通向“世界村”村民的公用路,是一条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人群服务的高速路,同时也是一条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传输多种信息的交通路。道路由大家共建,共同维护,由于它的功能与作用能给世界各国人民、政府、行业提供优越的“交通”服务,从它一开始建设,大家在它的运输能力上就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带宽不足到高速宽带,能通过多种信息符号,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视频信息和音频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各种交通工具的限速,不让其达到设计的最高速度行驶的目的,除了保证安全行驶外,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只有在保障不出事故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运输能力的最大化。信息高速公路的不限速而不断地寻求新技术的支持,提高传输能力的最大化也是为了提高网络高速公路的服务效力。目前出现在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是,虽然提供了不限速的高速路,但没有充分发挥高速路的优势,却将高速路按普通道路在使用。在网络带宽提高和内存容量增大的前提下,为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资源库资源和网络课程能够改变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去深化教学内容,传输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信息符号,把外部世界引进网络,使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看到宇宙,看到海底世界,看到卫星上天,看到北京天安门。但像这一类的多型号车辆,在不限速的高速路上结合课程教学的却看到的很少,大都是文字符号信息和简单的图形、图片信息,或者是文字教材的搬家。

虽然这种现象只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情况或一部分情况,不代表全部,但它是对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教育资源的浪费。其它交通工具,能提速而不让提速,是为了保证交通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网络高速公路的不限速而要提速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做,这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公路硬件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重视。

视觉艺术两大知识带来的启示

无论是电视艺术、摄影艺术还是绘画艺术,要取得成功,创作工作者要具备技术性知识和艺术性知识这两大类学问。技术性知识的特点是它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律可以遵循,有的还必须遵循,不遵循就会操作失误,造成失败。艺术性知识是指如何运用其技术性工具,注入拍摄者思想和采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完成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性知识,除了掌握它的一般性基础知识之外,并没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必须遵循,没有不遵循就会失败之说。但决定作品的成败好坏,艺术性知识要占到70%,技术性知识只能占到30%。也就是说当你很快掌握了数码照相机的操作技术之后,不一定就能拍摄出成功的作品,只能做到对被拍摄对象用拍摄工具做到了记录。当你把如何用光,如何取景、构图,如何根据被拍摄对象的光照条件以及你的拍摄目的结合起来时,你会感到,光的作用不仅只是把拍摄对象照亮,更重要的是光的第二个作用———“塑造”,用不同类别的光来塑造形体使其产生艺术效果。不同的景别和取景构图也是同样。所以,要取得成功的拍摄,就必须使技术与艺术很好地融合,再注入作者的创作思想,三者缺一不可。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产生了教育的信息化,再把信息化应用在远程教育中,就产生了现代远程教育。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区别是,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学媒体发生了变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教材的概念和教材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发生变化。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中,为什么要加强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为了把技术(包括媒体)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系统的融合,再注入施教者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起到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以产生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实施10多年后的今天,教育者从最初的计算机基础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多种培训之后,为什么《纲要》中还要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力求获得其成本效益和新教育形式的新效果。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信息技术,不是可用可不用,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第一以求技术实现最大化,忽视教学效果最优化,不能将技术实现与表现效果很好地结合。任何一种现代教学媒体都有它各自表现视觉与听觉知识信息的特性。这种对视听觉知识信息的表现,是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来达到的。如电视教学媒体的视听合一、形象直观,计算机教学媒体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的实现等。虽然计算机能做到实现多种信息符号的表现功能,这是由于计算机本身具备的技术性能而实现的。这种实现对任何领域、任何行业都是可以应用的,应用在教育中,就是要做到与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要做到在远程条件下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做好实现与实效的结合。计算机能做到对文字信息的处理,我们却一幅PPT出现几百个文字;能做到实现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能把外部世界引进课堂,使学生在远程学习的环境里,得到与现实世界比较贴近的体验,但我们不去实现。

把多媒体教学理解成文字PPT教学,把银幕与投影机当成黑板的新型表现形式;计算机能实现多种色彩画面,但不去很好地进行色彩搭配,只用黑白两种颜色或色彩搭配不协调、无对比使得文字与背景色、图形色与文字色无反差,产生出干扰“视听”的负效果,这种使用技术实现还不如不用。第二是不能将技术、课程、思想三者进行很好的融合,把它们看成三个独立体,所以不能使技术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习服务。技术条件是为课程的具体内容服务的,如过程性教学内容(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使用视频技术去完成就比较好,用几幅图片或文字信息符号去表现就要差得很多。就是用视频技术去实现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融入设计者的设计思想,使其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得到有效的结合与表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远程的终端条件下得到优质资源的感受。小学语文古诗词,在小学的每一册语文书中都有,它的教学环节包括听、说、读、写等。我们把古诗词用技术实现,开发成图文并茂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把初中物理实验、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开发成仿真实验课件;把生物教学中的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实验开发成模拟仿真实验多媒体资源,把老师传统的现场示范变成视频演示的银幕教学,再让学生在电脑上根据视频演示的过程,模拟完成兔子、鸽子标本的制作。这种把技术与课程内容与设计思想有机地结合,用信息化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和远程条件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信息化运用在课堂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中所真正需要的。这种远程教学以及产生的优质的教学效果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作者:杨改学付道明单位: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