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三农远程教学资源的同享探究范文

三农远程教学资源的同享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三农远程教学资源的同享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三农远程教学资源的同享探究

四种典型的“三农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

要分析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在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现状及其模式,首先需要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祝智庭教授将网络教育资源按照资源的形态分为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指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以及网络正常运行的各类软件;教育信息资源指在网络中所包含的能够为教育过程所用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的集合,是一种软性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指网络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人员。

笔者认为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环境资源包括卫星主站及接受站点、广播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络等,教育信息资源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教育人力资源包括教师队伍及各类管理人员。在“三农”远程教育中,教育人力资源是比较特殊的资源,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育环境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类人力资源,也就是说,人力资源可以对应地分解到教育环境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在分解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内涵后,我们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概括出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四种典型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图1所示。

(一)硬件共享模式———党委组织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资源共享

硬件共享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指各机构之间在教育环境资源上进行共享共用。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这种硬件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共享主前端播出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既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空中课堂频道),也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卫星节目播出平台(卫星数字专用频道),即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是这两大工程的共享平台。此外,中国教育电视台在面向全国中小学的空中课堂频道中还安排专门时段,开设党员干部教育空中课堂。(2)共享终端接收站点。教育部制定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技术方案包含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技术配置的所有功能,并鼓励各地政府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硬件资源配置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正是在中央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我国许多基础的农村党员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终端接收站点就共享了当地农村中小学配置的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卫星收视系统或者计算机教室,许多农村小学的卫星教学收视点已经成为当地农村党支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依托,农村初中已经成为当地乡镇党委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3)共享信息传输网络。知识信息的传输都是通过全国的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公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这种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产生的模式,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地方政府具体落实的资源共享模式,因此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首先在中央层次上,我国中央政府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就明确指出要依托农村中小学逐步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支持。例如,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积极参与并切实做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明确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农村中小学,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并组织兼任操作人员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2005年,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指出:“我们在农村中小学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就要同时将其建成农村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以及医疗、卫生、市场等信息的传播中心,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可以看出,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国中央政府在主推这两大工程的资源共享,而这种资源共享主要是一种硬件资源的共享。其次在地方层次上,上述两大“三农”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在贵州省的实践中被形象概括为“村校结合”。“‘村校结合’其典型特征是:村校共建、共用,一校两教,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小手牵大手,一校一基地。在贵阳市的息烽县、黔东南州各县、铜仁地区思南县都积累了好的经验。……从建的角度看:‘村校结合’使贵州用较少专项投入建立了覆盖全省99.8%行政村的远程教育站点(76%远程教育站点都建立在农村中小学)”。

这种硬件共享模式,除了大幅度降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站成本之外,还可自然地实现部分教育人力资源的共享,例如可借助中小学的管理人员来负责站点运行和维护,从而使得设备运行维护有保障。这种模式的优点也被杨晓宏教授等人(2011)概括为建设及运行成本低、运行及维护有保障、资源共享程度高。在一些地方,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两大工程的硬件资源共享,还进行了特殊的人事调整。例如,新疆巴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采取“交叉任职”(即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学校的副校长,学校的校长兼任乡镇党政副职)的方法,本着“宁可让设备用坏,不能让设备放坏”的思想,充分发挥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

(二)课程承建模式———农广校、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之间的资源共享

课程承建模式,指在教育信息资源上借用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的原有优质资源及借助其丰富经验开发新的资源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三农”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方面,农广校系统积累了相当丰富和优质的资源。例如,中央农广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有固定的“农广天地”栏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固定的“致富早班车”栏目,并建立有“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天地”央视视频点播专栏,尤其是“农广天地”中的电视教材,绝大多数属于C类节目,即无需教师讲授,纯用外景素材结合资料、动画、特技等后期编辑而成,画面由播音员解说,这类软件资源非常适合广大农民学习。所以可以从中央农广校原有的课程资源中筛选一批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和录像教材),供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选用。

鉴于农广校系统在“三农”远程教育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围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求,开发和建设新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农广校现有和新增课程资源,在试点省的所有试点县(市)建立农村远程教育音像资料库,在重点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的资源目录中,共有8282条,其中农业部(主要是中央农广校)所提供的资源2437条,就占到29.4%。除了中央农广校承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课程资源之外,中央电大也参与了该工程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例如,中央电大在“十五”期间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提供音像教材800余小时,同时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整合利用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服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农广校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中央政府还任命中央农广校郭智奇校长担任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教学资源组组长,刘永泉副校长则担任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共享也为课程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毫无疑问这种课程资源的承建和协办模式,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该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中心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以及三所农业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学习中心模式,是指利用三所农业大学的课程资源及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的基层办学经验,建设校外学习中心,此外农广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形成一个统一的学习中心。

在三所农业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中,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成为这三所农业普通高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95个校外学习中心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共有35个,占37%。在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资源共享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和农广校主要利用原有的基层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提供以招生和日常管理为主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而农业大学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提供相应的学术性支持服务等。这种模式使得农业大学的涉农远程教育就得以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除了扮演与我国其他高校的校外学习中心一样的角色外,一些校外学习中心还继续发挥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优势大力开展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例如,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校外学习中心,积极运用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在临沂市开展了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十大示范培训活动,包括农村返乡青年创业培植示范培训,农村新型能源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操作员示范培训等等(截至2008年底)已累计培训2680名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返乡青年、农村科技带头户和农民群众。

除了上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和农广校系统承办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中心之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系统还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行了联合办学的实践。例如,山西省农广校与山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在2001年开创了联合办学的实践,其主要做法是:“省农广校作为省电大的一个教学点,将农科园艺、动物生产、乡镇管理等专业作为省农广校的专招专业,省农广校负责此类专业的招生、教学工作,业务上属省电大直接领导。”

由此可见,在这种联合办学中,农广校本质上也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外学习中心,因此我们也将这种联合办学划归为校外学习中心模式。类似的实践案例还有,北京市农广校与中央电大在2004年联合开展的《中专+专科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该项目属于中央电大开放式教育的子项目,农广校则作为中央电大该项目的教学实验基地,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共同探索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这种校外学习中心的模式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以及农广校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三农”远程教育的社会效益,避免了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优化了这几大系统“三农”远程教育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四)项目融合模式———广播电视大学和党委组织部的资源共享

项目融合模式,是指利用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的项目融入党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实践中,湖南省委组织部将湖南电大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此为依托来提升农村党员学历,为基层培养后备干部。到2007年秋,湖南电大招收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中,农村党员干部占90%以上。除开展学历教育外,湖南省电大系统还为组织部门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了大量信息员和管理员,省电大部分教师一直参与湖南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筹集工作,一些县级电大工作站有多人被抽调协助当地组织部门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或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这种将省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与该省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融合的做法,一方面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内涵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发展。这种资源的共享模式中,既有硬件资源的共享,也有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多方位的系统层次的融合。在这种项目融合模式中,“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经验丰富,远程教育技术能覆盖到县市,教师队伍齐备;而(党委)组织部门已在全国大部分乡镇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将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质教学课程等软件资源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硬件资源实现共享,在农村开展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结论

通过上述对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各组织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我国“三农”远程教育已经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而且这些资源的共享涉及范围很广。这些丰富多样的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为我国“三农”远程教育的优质高效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在这些资源共享的模式中均有各自的内部结构,有的侧重于硬件资源的共享(如硬件共享型),有的侧重于软件资源的共享(如课程承建型),有的则是一种系统层次的全方位的共享(如学习中心型和项目融合型),以及其独特的外部功能,均有各自形成的背景以及肩负的使命。但这几种模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各自服务于各自的系统。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分析这四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中,尽管没有特意提及人力资源共享的模式,但其实在每种资源共享的模式中都可以找到人力资源共享的影子。例如在硬件共享模式中,尽管依托的是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硬件设备,但同时也就相应依托了农村中小学的设备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这种共享在学习中心模式和项目融合模式中则体现地更为充分。(3)虽然这些机构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学习中心模式中,2001年山西省农广校与山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开创了联合办学的实践,但到了2008年与电大合作开放教育项目的招生几近萎缩或停招状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马红亮崔占鹏刘娟娟王敏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