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成人教育缺位及对策范文

网络成人教育缺位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网络成人教育缺位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成人教育缺位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1.国内外高校网上公开课发展现状对比。在众多网民为“淘课”乐此不疲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憾产生:在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所国内的高校开放自己的课程视频,人人影视和网易在采访中都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协助国内高校拍摄和传播自己的公开课。“我们曾和三四所国内著名高校联系,但他们都对此比较冷淡”。网易公开课项目组成员朱玺瑞说,“唯一比较积极的是复旦大学。我们正准备将他们的学校的部分讲座放到公开课平台上,不过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复旦大学方面正在协助我们联系讲座的教师,取得他们的授权以后,我们才能传播。这比网络公开课复杂很多,因为国外的课程授权方式是CO协议,我们可以自由地传播。”所谓CC协议,指的是知识共享协议,它允许使用人在遵守作者的某些要求(如署名、非商业用途、不得修改等)后,自由地复制传播其作品,这一协议正认为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一大基础。“国内高校的很多教师觉得,自己拥有其教学资源的知识产权,自然不会愿意公开。这也是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缺失的一大原因”。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开课程是需要资金、人力投入的,而国内高校认为,这样做没有收益,所以不愿意尝试。此外,有一些学校觉得自己的课程拿不出手,公开了以后可能招来这样那样的非议和批评,吃力不讨好,所以,不敢去做。实际上,早在十年前,我国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时,就已经有了公开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部要求,国家级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的缺位相比,网络上国外高校的公开课却很多,白领网友是这样评价网络公开课的:“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死亡》、《公正》、《幸福课》、《聆听音乐》——你就有想听下去的冲动。”小李是数以万计的“淘课”族中的一员,她每天会抽出一小时来观看网络公开课的视频,至今已坚持了半年:“我的iPhone里面,装的全是各种课程视频,有的时候储存容量不够了,每次删除一些课程都是件痛苦的事。”各大门户网站的公开课专栏,访问人数也相当庞大。2010年11月,网易公开课项目启动,第一天访问观看公开课的独立IP访问量就达到l5万。现在公开课平均每天的独立IP方问量都保持在25万左右,不仅如此,项目组推出的公开课iPad客户端软件,上线第一天就排名苹果appstore软件商店中文软件第一名。

2.网课教育:在高校成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我们的高等教育其实并不缺少风度翩翩、有吸引力的教授。他们一样能将课堂搞得生动、热闹,一样能把高深的内容讲得深入浅出、引人人胜。但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就没能在网上掀起这样的“淘课”潮?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公布时,就规定“课程内容全部上网,取消登录用户和密码,向全国免费开放”,但在指定网站,评选的公示高挂,最吸引人的课程实录却杳无踪影。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看到,截至2010年11月lO日,国家级精品课程已达3523门,省级精品课程8409门,校级精品课程8034门。但现实状况是“淘课族”们对国内精品课的了解甚少,一些知晓的网友也对其评价不高,有网友在百度中写道:“花那么多钱做了很多重复的精品课,但很多人不能用,因为没有权限。很多精品课就为拿到资金,拿到项目,做完一件事就结束了,哪管推广?”“那些‘精品‘’不是网页打不开,就是堆砌了一些不知所云的所谓论文!”北京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直言不讳,他曾帮导师申请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只要录一段上课视频,再把课件什么的交上去就行了,根本没:有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过任何考虑和设计。”他坚信,这样的网上课程,对自学者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调查发现,其实像北大、人大等一些高校也有自己的开放式课程。为检验国内大学的精品课是否能顺畅地观看,笔者点击中国人民大学网首页的“开放课程”,即可进入一个名为“网上人大开放课程”的页面,用户经过简单注册后,就可以选择课程开始“上课”了。其实,这些世界名校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懂得利用网络共享的特性,在输出知识的同时,也输出了自己的影响力。当我们的高校热衷于宣传每年招到多少状元,热衷于想办法将高中尖子收入囊中时,却忽视了这种输出才是对学校最有效便捷的宣传。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无疑是这一思想的最好实践和促进。很多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传递下来的知识,本来就没有“版权”,至于教师授课的“独家秘笈”其实更多在个人独特的风格和人格魅力上,那是外人很难抄袭的。所以,我们的高校和高校教师应该转变一下思路,主动推出我们的名校公开课“大片”,将提高高校名气的思路,由输人人才转为输出知识。

二、对策

1.让网络“淘课”成为成人教育新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曾晓东认为,“淘课”的最初动因是对知识的渴望,但折射的深层问题则是中国大学的定位危机。“研究性大学”、“注重通识教育的本科学院”、“技术性学院”,每一种“大学”都应该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定位,但国内大学多数都认为“研究性大学”是一种“特定身份”,大家一拥而上都要做研究型大学。这样的结果是对教学的资源分配不够,大学忽略了最基本课程设置问题,使很多大学生都感觉知识不够用,该学的实用技能没学好,该打的专业基础也没打好。大学的“开放性”本质上应该是大学的内涵之一,大学生“淘”网络课,大学提供公开网络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海外名校的开放网络课程之所以受欢迎,一是因为其水平本身较高,更重要的在于其开放、真诚的态度,其网络的授课水准和制作质量都具备了较高的学习价值。就人文课程而言,国内大学和国外大学更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也是一些国外高校人文类公开课在网上大受追捧的原因,曾晓东认为,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不论是在校生还是白领,“淘课”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

2.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国外公开课内容围绕社会热点的比较多,是否我们也能这么操作,在当前大环境下似乎很难,有些教师会有顾虑。顾虑来自多个方面,最直接的便是知识产权,目前衡量是否侵权的标准在于,是否进行营利行为。教师如果在教室、学校内举例或使用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算是触犯他人的权利,但一旦对全社会公开,就很难判断。如果面对社会,某种程度也可以理解成面向全社会的宣传。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加放心地公开自己的研究资料,上海理工大学在维权方面给教师打了包票。曾经有教师的一门课被外省市另一所高校抄袭,而且申报了该省的精品课程,在公示阶段的时候被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搜索到,校领导了解情况后,马上给对方打电话,该院校的教务处处长、院长、系主任当天就飞来,向教师本人道歉。除了支持产权的顾虑,还有就是讲课尺度的把握,也许教师在上课时讲得会比面对镜头时更为生动。由于视频将公开面向社会,许多教师往往在心里抵触,“像经济管理类、社科部的教师可能会牵涉这些问题多一些。”相类似的问题其实在国外也是一样的,比如麻省理工为什么做得最好,因为纯工科的教学不会牵涉敏感话题,反而更容易操作。

3.建立全国校免费资源共享平台。高校里的优质教育资源做成网络精品课件,并进一步做到社会共享,这一距离并不遥远。据介绍,2007年1月,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工作。到2009年,共评审出149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分布在43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央电大及两所省级电大。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免费开放了相应资源,此举措将有利于进一步大规模开放高校的优质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以及优质资源为更多的社会成员享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免费开放,是53所试点高校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积极行动,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网络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可调用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会呈级数增长。更重要的是,该计划联盟成员单位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建设和提供优质资源,把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相关服务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推进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网络教育建设的关键,建设公共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有资源合理配置、整合与共享之意。需要说明的是,体制机制差异及其背后的利益纠葛,在开展资源共享建设中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据了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行开放课程项目后,来自全球的网民访问了7200万次,平均每月访问量在100万次左右,访客基本分为教育者、学生、自学者等三类,其中96%的教师认为这些开放课程促进了他们的教学或者将要改进他们的教学。高校的优质资源免费开放,可以使在教师备课时多了一次参考、扩充知识、丰富课堂,对学生而言可以开阔思维和眼界、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技能、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课程。奥鹏研究院任为民院长介绍,从目前来看远程教育免费开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知识产权和学分互认两个方面,由于我国知识产权法规还在不断完善中,教师授课的内容是否应该算做其知识产权的一部分还没有完全的界定。因此,教师的补偿机制也没能纳入进来。同时,学习了高校的网络课程之后,能拿到什么样的文凭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讲,只有在学校正式注册,成为其学生之后,参加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拿到学分,所以学分互认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一环。目前已经有一部分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成立了小范围的共享联盟,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几所院校的网络学院资源共享,并且学分可以互认,也能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中国各大学的教育质量本就参差不齐,要是能52够做到资源共享,大学生们就能够通过自修享受到更好的中国高校教育。特别是对于各个高校展示出的精品课程,国内各校学子都能跨越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工科院校的学生享受一些人文教育,文科院系的学生感受一下工科氛围,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办法。对于考研、想换专业的学生来说,寻找适合自己的国内网络公开课来看,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淘课热”不应偏废课堂学习。在不少人看来,网络“淘课”就好比一个市场,其兴起也是源于“供求两旺”。首先,年轻人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大学教育中依旧存在和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很多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只能通过网络“淘课”来弥补知识结构的“短板”。“法学教育是一个例子,一些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不错,但实践能力还需提高”。深圳一位证券业律师对记者表示,现在国内已有六百多所法律院系,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等各类毕业生数以万计,其中不乏法学功底深厚、外语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但很多时候,毕业生来到律师事务所后还需要两三个月的培训。从“供”的方面来讲,动力也非常强大。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而来的是教育的全球化,欧美名校在这方面的优势远比国内大,他们也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是海外名校开设网络公开课的初衷。同时,国内的一些商业机构、财经媒体也认识到传媒的大众时代正在到来,为年轻人提供有价值的网络课程亦是基于商业考虑。如果偏废学院课堂学习“淘课”无异于“逃课”。对网络“淘课”的热浪,也有人表示“担忧”。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淘课热”正是其过于注重课程实用性的体现,因为“淘课”而荒废主课,忽视了大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一个学经济的学生,不知道凯恩斯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但对市场蓝筹股票却如数家珍,这无疑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