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儿习惯养成的教学范文

谈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儿习惯养成的教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儿习惯养成的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地方民俗文化下幼儿习惯养成的教学

摘要:利用当地民俗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管理方法促进幼儿习惯养成的教学方法,让幼儿通过感知、体验、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增强幼儿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学习、大自然中的体验探索及专题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让他们更多地体验生活、探索自然、丰富社会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关键词:地方民俗文化;幼儿;习惯养成;教学;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社会意识、行为意识、思维意识等形成的初级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教师将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作为教学重点,能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弘扬传统习俗文化,夯实幼儿习惯养成

中国传统习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思想精华和文化品格,正是幼儿时期需要培养的优良品德。幼儿园将其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能够让幼儿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的气息,了解地方民俗文化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养成敬老、友爱、勤劳、善良的优良品德。

1.颂传统节日精神,传承品德礼仪。传统节日是当地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典型习俗,对于保护地方文化、热爱家乡有着很好的教育价值。如在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中,幼儿通过亲子做花灯、做月饼等活动,感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在探索制作中,体会动手实践的快乐;在重阳节、端午节,通过给爷爷奶奶做件事等活动中,传递尊敬长辈、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品德。教师只有让幼儿亲身体验、感受,才能让他热爱、传承。

2.食民间节气糕点,培养探索精神。在农家生活中,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传统美食,幼儿园可以节令美食为点,开展探索体验活动,如春龙节的“撑腰糕”,春季的“凉拌马兰头”和“菜花头塌饼”,端午节的“粽子”,冬至的“萝卜丝团子”,春节时分的“百货糕”。每个时节的美食都有美好的寓意,幼儿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全参与,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幼儿在制作品尝中了解当季的时令蔬菜水果及糕点,在活动中丰富生活经验,同时在制作中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乐于动手、乐于探索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品德,享受“全获得”的过程。

3.行传统习俗礼仪,陶冶情操美德。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品格的关键时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幼儿能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幼儿园挖掘传统习俗中的礼仪习惯,创设浓郁的传统礼仪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进入文化,进入历史,感受祖国悠悠历史的别样风采。如在元宵节开展“着汉服庆元宵”活动,幼儿园利用校园自身农村特色,在桃花林间、木质长廊下,悬挂幼儿自制灯笼,营造古都街景;活动当天,教师让幼儿身着汉服,三三两两结伴于花灯之间,赏花灯猜灯谜,在氛围的烘托下,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汉服衬托下,教师学习行走礼仪、赏灯礼仪及同伴相处礼仪。这样沉浸式的体验模式,让地方文化内涵更加直观,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融于幼儿体验活动中,把知识传授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效结合,让幼儿教育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二、建构体验式学习,实施习惯养成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幼儿园倡导绿色体验式学习,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学习、大自然中的体验探索及专题活动中的有计划培养,让幼儿更多地体验生活、探索自然、丰富社会经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1.借一日生活皆课程,浸润生活行为好习惯。幼儿的注意力发展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要善于把握一切可利用机会,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好习惯。如利用晨间来园时间,教师与幼儿经常进行问候打招呼,让幼儿养成见面问好的礼仪习惯;在餐前便后及游戏后都设置洗手环节,让幼儿在浸润式教育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游戏中一切有效机会,让幼儿浸润于良好的习惯修养环境中,让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探大自然课堂,激发热爱生活好品德。根据农村园所的地方特点,幼儿园有意识地将户外场地打造成农家生活体验区、农趣运动拓展区、农味艺术探索区等多元综合探索体验场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种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身心放松,也使幼儿的认识与获得更加直观与生动,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值得一提的是,在体验农村特有的田间劳动教育中,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学习,尝试着收获播种等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及植物的生长习性等。这些熏陶和教育将成为幼儿一生美好的起点和体验,所有一切都是幼儿快乐的源泉。

3.设好习惯专项课程,促进身心“全获得”。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如何精准有效达到效果,有针对性地养成计划也是我们在养成教育中常常思考的问题。

(1)设立“好习惯养成月”,让习惯成自然。幼儿园通过“习惯养成月”的探索模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关键期,各年龄段制订适宜的养成目标和方向,在有意识的渗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优良品德。如大班以“幼小衔接”为切入点,在每年6月份设定为“学习习惯养成月”。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规则意识,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将要上小学的事实,渗透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则以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如制订自己学会如厕、自己会穿脱鞋子等月阶段小目标,使该阶段的教育方向更加清晰,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定时、定目标的模式,让养成教育变得更加有效,结合日常渗透,使习惯成自然,为幼儿成长一步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巧设“好习惯专项课程”,让隐形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园阶段是幼儿人生的起始阶段,培养隐性智慧往往比显性智慧更重要。因为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且基本定型。幼儿园根据时展的需要,关注幼儿成长的关键期,有意识地挖掘幼儿身边的人事物作为教育素材,如“我会洗手”“小口罩怎么戴”“垃圾分类小能手”等专项主题课程,使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形成了善于观察、乐于提问、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这提供了更多让幼儿与社会、自然接触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获得了提升,活动的适宜性让幼儿是“全获得”的体验过程,也让抽象的养成教育变得立体和具象,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彭楚芸,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2]徐岚.投其所好,自主游戏——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J].山西青年,0,(4).

作者:张燕芳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