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军训下的行为养成教育范文

大学生军训下的行为养成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军训下的行为养成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军训下的行为养成教育

摘要:大学生军训对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行为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大学生军训成果,建立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有利于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全员育人的教育过程,提升大学生行为养成质量,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军训;行为养成;全员育人;专业化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对广大青年充满期待地号召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大学生军训是大学新生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如何发挥好大学生军训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信念树立、习惯养成等的作用,建立起系统的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对青年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军训的意义

“大学生”对于一路求学的学子来说是一种新的身份确认,而“军训”则是最好的一份成人礼。青年学生在军训中磨练意志、锻炼体质、坚定理念信念;在集体中学会协作团结,增强集体意识,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在进入大学伊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要志存高远。军训是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学生军训工作的规划和要求》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军训内容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陈宝生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把严格要求和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处理好理想和志向的关系,处理好努力和奋斗的关系,处理好思考和思维的关系,处理好品格和意志的关系,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的技能,更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思想品质、坚强的意志、远大的理想和时代的担当。军训正是在实践中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通过集体训练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培养攻坚克难的勇气,磨练持之以恒的意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军事知识,感受革命先辈维护和平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新时代,奋发图强,做有为的新青年。

2大学生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军训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当今思潮涌动、格局急剧变化的全球化的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力量,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曾在讲话中提到大学生要“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军训是培养学生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最好载体。然而,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没有将大学生军训放在其应有的高度,军训内容枯燥乏味,实践训练形式单调,时代感不强,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着军训效果。

2.1思想重视不够,全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大学生军训已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写入教育教学的大纲中,各个高校也按规定执行着对大学生的军训,将军训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内容,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学分。但是,立足于大学生军训的现状,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校层面,对于大学生军训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仍不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程度并不高,积极性不强。首先,宏观层面上,大学生军训顶层设计的不完善,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军训无论对于国家的安全稳定,还是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层面应予以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进行系统的设计,形成完善的体系。而目前,宏观层面已经将大学生军训写进法律,可这仅仅是进行军训的一个起点,具体的军训体系尚未形成。大学生军训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些直接与军训相联系的实际问题的设计不够完善。其次,微观层面上,思想认识不到位,教师参与性意识不高。大学生军训在学校的执行层面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大学生送入军事教育基地,由部队进行封闭式的短期训练;二是,将部队中的教官引进学校,在学校内进行模拟的军事训练。无论是哪一种军事训练,学校层面的教师都较少参与进这个过程中,将学生交给教官似乎就是完成了大学生军训,在军训期间的教育教学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分割开来,破坏了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2军训内容和形式陈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我国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大学生军训进行了规定,但是时代感不强,对“00后”的吸引力、感染力不足。近十年来,我国国防军事综合国力的发展日新月异,歼20的投入使用、C9飞机研发成功、“蛟龙号”下水、“天宫号”升天等富于时代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大事件应与时俱进地融入军训中。军训一般包括军事理论和队列训练。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过于平淡枯燥,结合时代特征性不强、新奇性不够,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队列训练是军训的必备基础科目,大学生在经历了初中、高中军训之后基本上对于队列训练的神秘感渐渐褪去,重复性的队列训练较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热情。

2.3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大学生军训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应形成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保障教育质量。然而,各个学校的军训中师资来源并不稳定,专业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军训的教育效果。首先,军训中的教官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生主要是“00后”的青年对象,维权意识较强、个人主义色彩较重,教官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形成协同教育的共同体。但是,对军训中教官的选拔缺少严格的规定,有些教官的文化素质较低,很难引导学生对教官的认同,甚至会出现对立的状态。对大学生军训中发生的不和谐的事件的报道无疑是对军训中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敲响的警钟。其次,军训中理论课的教师创新性不强。军事理论研究是国家军事的最前端,最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而在军训中理论课教师在这方面较为薄弱,讲授的内容较为传统,讲授的方式也单调乏味,很难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军事理论的真正需求。

3基于大学生军训,构建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体系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贯彻大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大学生军训为基础构建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形成系统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过程,完善全员参与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善的品格、良好的行为。“养成”的本意是人的长期培养、熏陶、积蓄和内化成俗的过程。即指,养成就是教育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是认知教育的延续和深化,是人类尤其是青年人不可或缺的教育。[1]构建大学生养成教育体系,满足了青年教育的需求。

3.1以大学生军训为支撑点,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大学生军训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和军事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律意识,锻炼体质,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参与目的,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奠定大学生行为养成的基础。以大学生军训为支撑点,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军训是大学生活的起点,也是大学生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作为参与大学生军训的教师是大学生开启大学大门的领航人。因此,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军训质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是重中之重。以军事理论研究和教育专家为核心,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军训不仅仅是教育体系内部的事情,更是国防军事多部门协作才能做好的综合事务。以专业化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教育的专家为核心,建立完善的师资培养体系,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展理论性强、趣味性高、吸引力大、感染性高、时代性强、内容丰富的理论课程教学,有利于提升军训的教育质量。以高标准严格选拔军训的教官,增强军训的吸引力。教官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参与军训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水平高、技能水平强的教官以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榜样意识的形成,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此外,从部队中选拔出来的教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毕竟大学生不是正式的部队军人,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教官要能够灵活转变部队与学校的不同教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过渡,选拔出来的教官在对学生进行军训之前还必须接受系统的培训,形成专业化的军训团队,刚柔相济地开展大学生的军训。

3.2以大学生军训为起点,构建系统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过程

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军训是规范学生行为,加强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起点,是为学生行为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军训一般为15天短期的实践锻炼,在军训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如果在结束军训之后没有系统的后续行为养成教育来巩固和衔接,学生很难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大学生军训作为起点,强化军训的成果,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构建系统的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促进大学生在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要加强教育的熏陶感染作用,依托重大节日,如“九一八”、国庆、“一二九”等爱国纪念日,进一步巩固国防知识,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思想认识,端正自己的行为;丰富校园文化,将军训内容和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广播、微信、微博等公共服务平台宣传国防、军事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断努力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新素质拓展活动,以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吸引学生参与,开展弘扬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传统的游学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重走长征之路,感受先辈们的艰辛,引导大学生珍惜当下的和平,努力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文明修身,服务社会。

3.3以大学生军训为依托,完善全员育人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运行机制

大学生军训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相关者不只是军训的教官和理论教师,更是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教务教学管理人员等全体人员的参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全员育人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丰富学生社会关系的诉求,也是人发展的本质需要,必须完善全员参与行为养成教育的机制。以此明确各方的职责,保持行为养成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从军训起,全员参与其中,在过程中全方位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在后续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形成合力。将参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指标,同时为教师参与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提高全员育人的积极性。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深入开展全员育人的保障,为提升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质量,必须不断完善全员参与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运行机制,构建多方参与、资源有效流动、互动融合的协同育人大格局。文化的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下日益扩大,大学生正处于世界多极化的大环境中,由于自身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而感到迷茫,形成理想信念的缺失。大学生军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滋养着学生的心灵,用历史沉淀的精华净化灵魂,警醒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集中体现,[3]同时也是行为规范内省的标杆。皮亚杰在《发生的认识论》中提出:“所有道德都是一个规则体系,而且,所有道德的实质都要在人所学会的那种对于规则的尊重中求得。”军训用其严格的规则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在团队协调中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和集体主义意识。立足新时代,从现实出发,构建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体系,规范着全员育人的参与者,将军训内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简福平,陈旭.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5):87-8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3]尚娜娜.基于社会实践的高职学生软实力培养[J].职教通讯,2017(2):32-34.

作者:尚娜娜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