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养成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范文

养成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养成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养成教育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

摘要:养成教育的核心为培养全面性人才,这一目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符。本文以养成教育视阈为主,分为三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简单分析养成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第二部分,简要分析养成教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存问题;第三部分,深入分析养成教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方向。望文中内容可为思政教育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教育机制创新方面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养成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思政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内开设思政教育,根本目的为端正大学生精神思想、端正大学生政治立场、传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看,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存在一定差异。思政教育的中心方向由官方负责,以传达政治思想为主,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为提供专业教学服务。但思政教育同样具有教育属性,教学质量将受到教学方式的直接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应定期更新内容,保证可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时展特征的思政教育。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养成教育的概念。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语言习惯为主。养成教育重视提升人的综合素养,与传统的学科教育形成明显对比。当前高校教育环境中,因养成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一定关联,因此,养成教育在高校内的应用概率正逐渐提升。

2.养成教育的特征。首先,养成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即养成教育的重点围绕在养成过程中。教师在设定养成目标后应不断调整培养计划、培养方式,逐步令学生的德行、情感、契约精神、个人行为进入到正确发展状态中。其次,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习惯为核心目标,培养新习惯,需要输出大量时间作为保障。因此,养成教育应从两个角度入手,即课内习惯培养与课外习惯培养。课内外密切配合,可将教育机制串联,升级教学质量。

二、养成教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现存问题

1.思政教育形式过于单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开设多年,教学体制相对成熟。但国内多数高校并未及时更新教学体系,长期应用教授法、填鸭法等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信息更能吸引学生视线。教师使用教授法等固态教法,课堂信息输出形式呈现出密集状态,学生需在一小时内吸收大量的文字知识点。观察思政教师教学习惯可发现,部分教师将课本作为工具,将阅读课文材料作为教学方式。从学生角度来看,这类教法枯燥至极,即使学生想要深入课堂内部认真参与学习,在枯燥教法作用下,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课堂知识点。从思政教育角度来看,教学形式单一,将令课堂教学过于枯燥,影响课堂教学成效。

2.教育理论未能紧随时代热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内,教学目标分为两点,即思想教育以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联系学生当前思想状态,设定对应的教学计划。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核心价值观为主,联系国家时事政治,开展时政教学。但观察实际情况可发现,国内少数高校中,教师设定教学计划时并未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课堂内,教育教学效果相对低迷,学生可完善应对考试,得到较好成绩。当教师与学生探讨时事政治时,学生思维固化现象明显。养成教育视阈下,学生应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当学生仅能重复课本内容,无法在知识点基础上衍生属于自身的想法时,说明学生并未“养成”。

3.政治导向未能突出显示。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传达深层次理论内容,即将所有理论教学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具有坚定政治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传达思政思想,但却并未突出政治导向工作。中国处在新媒体环境下,各个社交媒体中的负面信息较多,学生思想易受媒体信息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时刻突出课堂内政治导向。实际上,当前部分院校内思政教育课堂中教师并未有条理、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教学行为仅以课本为中心,不联系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不重视辟谣工作。因此,在教师忽略突出政治导向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将直线下降,思政教师的舆论领导者身份也将逐渐失去领导作用。

4.思政教育严谨性匮乏。思政教育范围包含课本内容以及教师个人观点。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达课本内容为核心,教师也会传达一些个人想法。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相关,教育风格应与其他学科教育区分开来。思政教师需保证课堂严谨性,课内每句话应做到完全可考。实际上,当前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教学时以自身经验为核心,脱离课本,为学生传达自身政治观念。当教师个人政治思想十分坚定时,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但从思政教育角度考虑,教育行为应尽力做到严谨,这类教学行为不符合思政教育宏观目标。尤其在养成教育概念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当学生因教师教学习惯养成“完全独立”的思想政治学习习惯时,思政教育成果将与官方要求背道而驰。

5.思政教育渠道相对单一。考察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知,多数教师开展的思政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课堂教学形式具有一定优势,即教师可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但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较为特殊,他们更加适应互联网环境。当校内思政教学体系并未开通网络教学模块,教学机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养成教育视阈内,教师拥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责任。当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空间局限在课堂内部时,教师无法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因此,思政教育渠道相对单一,应被尽快改良。

三、养成教育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方向

1.增加教学方法,塑造思政教育新范式。在教育领域中,不同的思想教育教学范式明显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当教师长期使用同一教法开展课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直接下降。教师更新教法后,运用大量教学活动开课时,学生可切身参与活动,学习兴趣及学习质量可迅速提升。对此,思政教师应增加教学方法,填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根据不同教学范式,达成不同教学效果这一前提,教师可使用“动静结合”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一方面,思政教师可保留传统教学形式,即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设定新范式,如社会实践形式、网络教育形式等。静态教育空间内,教师应做好理论教育工作,务必令每位学生明确思想政治内涵。动态教育空间内,教师应做好带队工作,引领学生进入社会环境中,感受基层生活,在公益活动中坚定思想政治信念。

2.紧随时代热点,时刻融入前沿讯息。首先,思政教育团队在获取时代热点信息时应先以中央电视媒体、新闻媒体作为核心信息来源。其次,思政教育团队可进入互联网空间中,仔细核对各个政治信息来源,选定内容真实、信息传播频率较高的网络信息渠道。将该渠道作为获取时代热点信息的次要渠道。确认信息采集渠道后,教师应在编制教学计划期间,将热点信息与当堂所讲内容结合。教师以热点信息为核心,与学生展开交流。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引出思想政治主题,吸引学生对新主题进行分析、研究。融入时代前沿讯息具有两点优势:其一,教师可通过时代热点,吸引学生视线,令学生更深入融入教学环境中,吸收正确政治观点。其二,融入前沿讯息,意味着教师将加入学生讨论范围内,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令思政教学更加生动,更切合实际。同时,教师可运用自身政治教学经验,端正学生心态,帮助学生认清信息真相,使思政教师重回舆论主导者地位,降低新媒体信息的引导作用。

3.强化政治导向,将思政教育机制系统化。养成教育视阈内,强调培养学生思维习惯,需要建立在拥有稳定计划、稳定程序、稳定系统的基础上。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将教学计划系统化,使教学行为可按照流程开展。以强化政治导向为目标,教师可将教育机制内的计划机制进行分解。首先,思政教师在每学年内应对社会现象、学生心态进行考察。其次,获取相关信息后,教师应依照学生心态、社会现象来塑造新的教学计划。例如,针对当代大学生对家国政治不感兴趣这一现象,教师可在新计划内为所有政治观点配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明确,政治动向、国家政策、地方发展高度,对学生的工作生活均具有直接影响。最后,设定完善计划后,思政教师需要保证将计划贯彻落实于教学过程中。

4.突出严谨特征,提升思政教育综合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谨性应高于其他普通学科。高等院校内,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政治思想结构可成为社会未来的政治思想结构。因此,在高校环境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要性明显高于其他阶段内的思政工作。对此,高校思政教育人员应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突出思政教育的严谨性特征。首先,教师团队应采集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意见,从学生意见出发,改良教育执行机制内存在的不良问题。其次,教师团队应从养成教育视角出发,大一阶段培养学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二阶段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其他阶段重点加强思政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学习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教学行为具有严谨特征,教育行为具有规范性。

5.拓展教育渠道,应用新时代教育思想。思政教育应拓展教育渠道,具体可分为四种拓展方向:其一,教师可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定期上传思政教育视频,更新思政理论资料,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优势为学生提供云存储空间。其二,教师可专门开设国家方针政策学习课程,使学生系统性地对国家方针产生认知。其三,辅导员可开通思政教育渠道,负责课下习惯培养板块,与课上教学形成互动机制,完成养成教育目标。其四,以传统课堂为主的思想渗透教育。以上四种教育渠道,可为学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思政教育服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养成教育为视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教学方法,塑造思政教育新范式;紧随时代热点,时刻融入前沿讯息;强化政治导向,将思政教育机制系统化;突出严谨特征,提升思政教育综合质量;拓展教育渠道,应用新时代教育思想,这四个创新方向,可供思政教育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亮.高职院校思政课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2]廖策结,张元.发展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行为养成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析——以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为例[J].四川劳动保障,2018

[3]户廷勇,徐金益.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作者:谭智贇 魏威岗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