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曲目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的梳理中,以《枉凝眉》为例,通过背景知识、调式调性、节奏特点等的分析,论证像《枉凝眉》这种声乐作品在高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他们同音乐学声乐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作为声乐老师,不能因为他们以后面对的教学群体是学龄前儿童,就一味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在课堂上仅教他们演唱儿歌,这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教学标准和规范。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枉凝眉;作品分析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问题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要事业,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数量,在“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同时,要“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保育员素质。”《规划》有关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为现阶段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让负责教学的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中更加具有针对性,但同时对待学前教育生源的教学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基于不同的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安排在不同的院系,文章中所分析与研究的有关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声乐演唱是特指将这一专业设置在音乐学院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或者是在其课程设置中安排声乐课的院校。[1]上述挑战来自两类生源,每类生源有着各自不同的挑战内容。一类是通过对口招生进入高校的学前教育生源,另一类是参与高考进入这一专业领域的生源。由于作者的教学对象为对口招生的学前教育生源,因此,本文仅分析第一类学生带给老师的教学挑战,对于第二类则暂时不做讨论。以声乐教学为例,这种挑战有两点,首先,对口招收的学生一般是从中职中专直接进入大学,没有经历过高考,对于高中的文化学习缺乏历练,这种文化课缺失的局限在大学学习中表现明显,在声乐教学中也是如此,例如本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学历能力、知识储备稍显欠缺。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对古典诗词的背诵相对来说都有些薄弱,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讲解,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容,以便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因此,教学对象的基础薄弱,导致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和实践需要从基础开始,主要是打基础,而不能做提升训练。其次,技能训练,同文化课一样,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比较薄弱。与音乐学院其它专业的学生不同,学前教育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艺考,通常情况下没有参加过高考之前漫长的刻苦训练。有的学生可能在考试之前上过几节声乐课,但对器乐和乐理等知识了解不够,甚至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才第一次上声乐课、钢琴课。基于这种现状,对于相关任课教师而言,在培养的过程中都是艰难和充满挑战的。但无论如何,接受这份挑战和将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的乃至优秀的学龄前儿童的教师是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职责和本分。以下选取声乐作品《枉凝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这首歌曲大致背景和音乐结构做一分析,其次,将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带入,以呈现在声乐课堂中如何将文化知识和声乐技能同时传递给学生做一个示范。
二、《枉凝眉》曲目分析
在当代中国的小说里,《红楼梦》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有百科全书的称谓。这部向来受到重视的小说,在中国于1920年代早已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之为“红学”。“红学”的发展,使得有关《红楼梦》的著述、论文数不胜数,似乎连“汗牛充栋”也不能够形容它的研究成果之丰。作为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除了看《红楼梦》的著作之外,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与经典的古典文学直面接触的机会,使得《红楼梦》在“红学”专家的书斋之外,另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受众园地,那就是广大的老百姓。而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就像一双羽翼一样,带着这部经典飞到了千家万户的心坎上,它简明扼要的凝练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使之旋律化,将剧中人物在言说中不足以表达内心情感的话语诉诸于旋律,更显细腻、温婉与灵性。《红楼梦》中的音乐个个都堪称经典,除了主题曲《枉凝眉》之外,还有《葬花吟》、《红豆曲》、《叹香菱》、《秋窗风雨夕》、《晴雯歌》等,全剧的音乐以“惆怅”“哀婉”为基调,兼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色彩,全剧共十三首乐曲,随着剧情的展开而徐徐进入,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感慨万千,如泣如诉,优美动人,为《红楼梦》故事的展开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枉凝眉》首次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五回,它在“戚序本”中又作“枉凝眸”。之所以把《枉凝眉》定为《红楼梦》全剧的主题曲是因为:“一是《枉凝眉》能勾勒出宝、黛、钗的爱情主线;二是预示了悲剧的结局;三是这首词可唱、可叹、可入乐。”[2]这首曲子是个复乐段,由4/4拍构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比较适合婉转优美的曲风,调式是#C羽调式,全曲的旋律表现即明亮又哀怨,兼有百转千回,余音绕梁的中国古典声乐美学思想。全曲由两小节引子开头,是个复乐段的曲式结构,结束部分由四小节尾声构成,在调式上从#C羽调式起中间转到B徵调随后又回到从#C羽调式,其中组成复乐段的A和B两部分是由不规则的两组乐句构成,简单的标出其曲式便是:引子+复乐段(A+B)+尾声。前奏中装饰音的运用使得旋律显得流动,富于灵性,音区的运用上大多在中音区徘徊,有娓娓道来的韵律感,乐曲的第二部分重复时用了模进的写法,给人一种语气上的加强与质问之感,更加彰显了无奈的悲剧之美。本曲采用了移宫的调性转换,即以#C羽调式开始,中间转换到B徵调,在这两个调交互游移之后,在乐曲结尾后又回到#C羽调式,这种极富特点的旋律写作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如江苏民间小调套曲《姑苏风光》中的《湘江娘》等,也是这种五声音阶调式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专业声乐曲目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工作是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唱歌跳舞,弹琴绘画都懂一些。就唱歌课而言,他们在幼儿园教小朋友唱歌时的曲目选择极为重要。根据小班、中班和大班的不同教学群体,通常有以下儿歌经常用在幼儿园的唱歌课上。比如,小班有《小老鼠上灯台》《捉泥鳅》《小星星》等;中班有《数鸭子》《小小牵牛花》《小乌鸦找妈妈》等;大班有《把舞儿跳起来》《蜗牛与黄鹂鸟》《幸福的花朵》等。通过这些曲目可以看出文中第二部分例举的教学案例《枉凝眉》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和演唱。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不适合学龄前儿童唱歌课使用的曲目,就不应该用在高校学前教育的声乐课教学中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高校声乐课的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就是说不仅要教他们学习新的曲目,帮助他们储备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声乐作品,还要教他们在日后的唱歌课当中怎样当一名歌唱老师,即如何教学。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枉凝眉》这种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产生文化共鸣与兴趣,在体会古典文化的同时,揣摩演唱技艺。进一步说,我们之所以通过《枉凝眉》这首歌曲来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还是从培养他们学会审美、表达美和传播美的角度来考量的。像《枉凝眉》这种具有古典美学气质的歌曲对培养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声调式特点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将这种曲目以及表现中国文化不同面向的不同作品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边进行文化解读,边进行演唱技艺的提升。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大学阶段对他们进行整体文化的熏陶似乎更为重要。因为给学龄前儿童培养老师,基础文化的加强与提升是第一位的。当然并没有否认艺术技能的重要性,这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具体分析。
四、结语
他们同音乐学声乐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作为声乐老师,不能因为他们以后面对的教学群体是学龄前儿童,就一味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在课堂上仅教他们演唱儿歌,这不符合教学规律,也不符合教学标准和规范。因此,对于这种曲目的选择,通过第一阶段对《枉凝眉》创作背景的介绍,对《红楼梦》这部著作的大致解读;到第二阶段,对作品音乐分析的指导,结合它在整部著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强调它的演唱特点;到第三阶段,具体演唱中的示范、练习、指导等,在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带领下,对他们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他们文化素养、审美品位等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要求他们对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双重掌握也是高校培育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黎黎.安徽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12.
[2]章佳.电视剧《红楼梦》歌曲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0,6:13.[3]同上,第16页
作者:张黎黎 洪霞 单位:宿州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