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思考范文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思考

【摘要】

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道德知识与价值、道德认知与信念、道德知与行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导致了校园不诚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在当前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当前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积极构建多角度、多层面、全过程的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并以“理念指导、管理联动、机制保障”的一体化诚信养成教育为实践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诚信友爱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169由此可见,诚信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一、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受到的一切有关诚信行为养成的教育,它包括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在社会中受到的诚信意识和氛围的陶冶和熏陶,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接受来自父母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一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时空关系问题,即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进行?是课堂、校园、还是在社会中?三者关系如何?二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原则和结构问题;三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效果难以控制和评价问题。

二、大学生诚信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自我人格养成时,道德知识与价值、道德认知与信念、道德知与行等方面还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导致了校园不诚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主要表现为学习作弊、贷款失信、就业失信、恋爱失信、交往失信等。大学生诚信失范行为在当前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导致大学生诚信失范行为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1.家庭和学校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缺失。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总的来说采用重智轻德的评价方式,在进行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时,并没有针对其特点和规律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内容,使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显得空洞,大学生们不能真实地感受到诚信在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价值,从而弱化了学校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家庭是大学生接受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的失信示范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很容易就抵消掉了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努力。

2.社会诚信负面氛围的消极影响。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270经济的发展给予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这激发了大学生追求利益的愿望,但随之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在物质利益诱惑下,加之失信侥幸心理的影响及缺乏完善的失信规范和惩罚机制使得不诚信行为开始在校园蔓延、滋长。失信侥幸心理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它是大学生对奉守诚信所要付出成本的权衡所产生的结果。当不讲诚信的人不但没有因为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反而得到了好处,则会诱导大学生选择做出不诚信行为。我国虽已开始初步建立起社会诚信管理体系,但目前主要局限在经济、金融领域,覆盖面狭小是亟待完善的问题,而失信行为却普遍存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全依靠人们的自律守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约束并惩罚人们的失信行为。

3.个人原因。大学生因受到社会阅历较浅的局限,加之个人诚信意识匮乏,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往往把一些社会反面现象当成社会本质,从而混淆是非以及诚信观念,个人诚信观的随波逐流和“守信往往吃亏,失信更易成功”的社会不良价值导向将他们引向失信一方。

三、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结合全国各高校诚信教育实践成果,特别是笔者所在学校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应积极构建“秉承一个理念、联动二级管理、构筑三大机制”的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将“理念”、“管理”、“机制”三者辩证统一于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全过程。

1.秉承立诚理念。高校应秉承“立诚”的理念,把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对待。学校除了要制定、颁布关于诚信教育的实施意见之外,在机构上还应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办公室。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生日常诚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工作。

2.联动院校二级管理。高校在实施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过程中,管理责任主体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的管理责任主体,包括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党政、教辅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体系”的整体设置规划和诚信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落实;第二级是学校下设二级单位的管理责任主体,包括各二级学院及其教务和学生管理队伍,主要职责一是完成诚信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保障;二是配合完成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的相关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根据“体系”的整体要求,结合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在组织落实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生活动中贯彻诚信教育主题或特点,并且积极利用师德示范、学术规范、环境影响等手段,实现对学生诚信品格与行为的养成教育。

3.实施三大机制。积极构建“诚信教育内容机制、诚信教育实施机制、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格局。诚信教育内容机制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严谨为学教育、诚信立人教育和乐于助人教育为内容开展以下宣传教育:加强立诚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净化网络环境、培育法制意识。高校在诚信教育实施中可采取“信守一个承诺、凸显两个阵地、实施三个结合、把握四个环节”制度保障对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实践。具体做法是:第一,组织新生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举行大学生诚信宣誓仪式;第二,把诚信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利用好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并制定年度诚信教育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如:建立诚信考场、开展辩论赛、“诚信教育”影片巡展、“诚信”签名活动等、切实营造出“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的校园氛围;第三,实施三个结合。即课程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诚信校园文化活动与诚信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探索专业教育和诚信教育特色人才培养相结合。最后,把握诚信助贷、学术诚信、毕业生诚信教育、诚信理论研究工程四个环节。

为确保诚信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高校还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诚信教育组织、评价、监督、惩罚制度,并及时补充和完善。首先,在机构上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组织,建立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学工部具体实施的诚信教育监督工作机构。其次,建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社会诚信等四个部分,由各院(部)具体实施。第三,加大诚信教育监督力度。每学期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诚信教育进行检查监督,把诚信教育实施情况与干部综合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诚信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的奖惩力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为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督和评价体系,对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广泛调动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讲诚信的积极性,高校还应制订大学生诚信管理奖惩细则,并将此作为奖学金评比、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第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制定、颁布《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各方面,包括: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社会实践诚信评价。连续四年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基本情况、学习成绩、诚信记录、奖惩情况等,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的形成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吴波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