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师生成长下的养成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发展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了目前学校突破自身桎梏,实现教育新突破的有效渠道。而为了能够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本文针对师生成长视角下的养成教育特色进行几方面分析探究。
关键词:
师生成长;养成教育;特色
1引言
素质教育高度普及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养成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对于教师的成长也非常重要,教师和学生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在构建特色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同时进步,共同成长,我们应该将养成教育视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养成教育体系概述
养成教育与课堂教育有一定的相对性,所谓的“养成”,就是指脱离课堂之外,在生活以及其他社会实践中提升各方面的素养,主要在德行方面,在这些活动中,受教育者建立了自我意识、习惯以及要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或者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总之,“养成”教育的重点在于受教育者的主动行为,以及自然行为,不像传统教育那样被动的接受,而是跟随一定的自然方式所建立起来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更加科学,更具合理性,更加符合人的发展特点。学生养成教育更加侧重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养成,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主体。养成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教育功能上更加完整,它既包括社会功能,也包括学生个体功能,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教育对于人本主义理论更加突出,因此在养成教育理念下,提升人的地位、发展人的价值就成为一个最核心的内容。
3基于师生成长视角,打造养成教育特色
3.1教师方面研究备课,内容紧扣课堂教学在师生成长视角下的养成教育,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学生”,在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童年故事,自己的能力与修养也需要完善和提升,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这就是师生视角下养成教育的特点。在教师这个部分,首先教师需要做的是将自己教学的内容准备好,如与目前课本教学内容相配合的多种媒体等等,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教师本身也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3.2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在开展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德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个体道德意识的产生以及道德意志调度锻炼,与个体所在生活环境与生活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说,个体只有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其主体道德意识才能够得以形成并提升,个体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道德品质会不断完善,甚至是自我超越。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世界,仅靠单纯空洞的知识传授、说教和灌输,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的。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负有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方面的教育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占据了大多数学生的整个生活。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都将使学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放任自流,致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就所属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这三者本身都是具有不同社会学特征的三个“小社会”,学生在其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它们各自也以其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着种种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三者中的学校和同辈群体两大要素的影响施加区域主要都是发生在学校当中。伴随着年龄增长,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将会弱化,而学校和同辈群体对其的影响效应将会不断增强。因此,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在学校区域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影响终身的。
3.3逐步完善家长和社会层面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在养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层面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大量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家长联盟,建立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建立这样一个有效的链条,实现学校资源与家庭资源的共享,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在这样一个链条得以构建之后,家长投入教育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家校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文明、读书、旅行、服装、环保、美术、感恩、历史、理财等多个领域,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校教育的维度。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理念有效沟通,不仅培养了班主任的家校沟通能力,更提高了家长对于学校的理解度和透明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三位一体。
4结束语
养成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与健康人格的构建,学校整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了教师与学生队伍的共同成长,也实现了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摆脱了传统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建立自己的行为道德标准,独自去判断行为的对与错,教师、家长给予他们适当的点拔和引导,同时社会各界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样一来,我国教育才能够有所突破,才能够摆脱课堂的桎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位,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德凤.浅谈小学“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13,(18).
[2]温耿元.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重点[J].特区经济,2002,(2).
[3]齐永胜,孙海青.小习惯,大德育——山东省寿光市实验小学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小学德育,2010,(6).
作者:曾伯泉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沙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