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强化训练实效,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抓起
我校招生范围的农村小学从17间减到4间,“一校一习惯”局面得到明显的改善,七年级新生的行为规范没有以前那么复杂了,但是中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我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来指引新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我校通过组织校会、级会等集会不断对新生进行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在教学楼、宿舍楼挂宣传牌营造校园氛围;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青年节”举行学雷锋活动,教师节开展尊师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国庆节”进行爱国教育;以班级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比如“养成文明规范行为,做二中小主人”文艺演出,“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专题讲座,开展了“我是小发明家”科技活动,“走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我眼中的校规”演讲比赛,“我成长,我快乐”绘画比赛;还有广播操比赛,体艺术节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明察暗访严格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一帮一”共同进步,通过“文明班级评比”、“你追我赶争第一”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兴趣;学校通过校园网先后播放过《交通安全》、《健康教育》、《自我保护》、《东方小故事》、《中华传统美德》等专题片,并开展相关讨论、点评;2005年,我校成立了“中学生小记者站”为行为规范教育开辟了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小记者们在辅导员的引导下,聚焦校园中的先进人物,好人好事,树立起校园中的各种榜样。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有一个侧重。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遇到老师同学问好;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固执、倔强等一些本性的行为等,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学生行为规范是一个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近年来,我校新生都来自于教育薄弱的农村小学,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努力发挥班会课的阵地作用,采取系统教育和阶段强化双管齐下,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训练。一方面,分层次细化行为规范教育要点,将一学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段,划分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大块,每一块又分为: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体锻卫生和劳动习惯三方面,确立了具体主题班会课,根据不同要求,循序渐进,形成了分层要求的系统目标,在班会中有序地、持之以恒地开展教育训练。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整体行为规范薄弱环节,确定阶段要点加以强化训练。如学校新添了花草树木,就强化进行爱护花草树木教育训练;开学初强化课堂、课间等行为规范教育训练;开始在校就餐,就强化进行用餐文明和节俭教育;学年中段,当新生开始熟悉校规,对自己要求放松时,强化学校常规行为规范的教育训练等等,这样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教育训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2事半功倍效果,从构建“家校”德育网络抓起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农村初中新生对中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建立“家校”德育网络,有利于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开展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动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了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我们成立新塘二中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一次会议,及时交流,出谋献策,结合实际共同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每学期举行一次初一级家长会,探讨新生的养成教育成效;要求七年级每一位班主任每年对班的每一位学生进行不少于1次的家访,加强与家长沟通等。构建“家校”德育网络,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农村初中新生的养成教育培养,既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知行合一,又能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已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都让他们获益匪浅,成功的几率当然也是相当高,我们必须重视养成教育。
作者:张住城单位: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