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与革新范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与革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与革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与革新

一、将“机”就计,养成教育因差异而变化

1.因人而异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群体性自然更应该注意个体性,因此在养成教育中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分年级段进行“分解细化、分别强化、分层深化”的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一是学校根据级段特征,分别推荐训练重点,二是每位学生的打分表分别由该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分得出结果,三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逐一寻求进步(自主选择顺序、每一目标的达成时间可视自身情况而定),四是活动过程中学生可根据需要请求帮助。整个活动实施几年下来,我们发现以前集体统一教育中的“赶鸭子上架”、“囫囵吞枣”现象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性较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也更有目标了,尤其是一些以往屈居人后的学生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变得更自信了。同时,我们将养成教育与“四帮一”活动有机结合,切实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2.因时定养“最近天气炎热,请同学们不要到野河里去游泳,最好建议家长也不要去……”;“近阶段由于天气寒冷,路面有一些结冰现象,同学们要注意绕开冰冻路面……”;“最近由于焚烧秸秆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引起我们的眼睛不适导致流泪等,请同学们在骑自行车行进中要注意手不离车,可以就近靠边停下等空气有所缓和再继续骑车回家……”这些都是我校安全教育中一条普通的短信,红领巾广播也成为孩子们学习与生活的良师益友,各班通讯员踊跃投稿,提供一些“小知识”、“小技巧”与大家一起分享。对于我们来说“事无巨细,事必周到”,我们更信奉的一个真理是“细节决定成败”,分季节教育、分时间段教育、分特殊情况教育……我校的养成教育就是如此“无微不至”。

3.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的具体条件,妥善制定相应的措施,这也是我们养成教育中必须要注意的。大到在校有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的一些规范,在家有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小至每段路都要分区域进行养成教育:“过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直角该怎么走”、“为什么要靠右走”、“左转大弯右转小弯”……都是我校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实践的一笔笔宝贵财富。记得几年前,学校附近修路,我校考虑到道路拥挤,通行不便等诸多问题,学校行政、老师还一起讨论学生上放学行走路线,给学生分流,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特地向师生告知道路状况、推荐一些相对安全的线路。这一节生动的养成教育课又给了全校师生多一点的思考,也许,以后在他们的人生中他们也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多思多想,做到“防范未然”、“万无一失”。

二、将错就“措”,养成教育因实践而提升

1.眼观“错综”经常有年轻的教师跟我交流:“我最怕做不好,做错了。”我每次都会笑着说:“没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往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我们不能避免出“错”,唯一能做的事不让“错”继续和重蹈,我们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多年来,我做过班主任,也负责过多年的德育工作,每一天、每件事、每句话我都会试着去反思,“部分楼梯出现特别拥挤现象,何不给每班设计好路线呢,这样更加有序”、“学生用餐后部分出现打扫不干净的现象,何不举行一次面对面的现场会帮助指导呢”、“放学时校门口解散后出现学生跑去拿自行车,为何不能各班路队到校门口有序分流,各路队分别继续行至指定地点”……这些我眼中发现的“错”正是学校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在“错”中成长,人生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精彩。

2.耳听“错声”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早已行不通了,一味地闭门造车只能是寡闻少见,智者应该集思广益、融会贯通。在德育工作者的校本培训上,每月的德育例会是老师们最好的沟通途径,养成教育则是会议上的“常客”,重建议轻赞美是我校的一贯风格,知无不言,畅所欲言,或讨论方式方法、或交流经验……分外热烈;我校养成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总要进行一周学校师生活动亮点点评,在表扬先进,发扬成绩的同时,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中不足之处,扬长不避短,面向全校,真实反馈。

3.收获“错论”事不经不懂,路不走不明。几年来,我创作了一系列养成教育歌谣,有《路队歌》、《整队歌》、《行进歌》、《散队歌》、《文明礼貌歌》、《升旗仪式歌》、《打扫卫生歌》等。“排路队,快静齐,安全文明又有序。队伍里,不推拉,安全红花把你夸”这些无不来自实践中。特别是以往的“小失误”、“小改进”等更让我奉为“宝贝”,点点改进,样样提高。现在,我把工作中偶尔抓住的总结、反思,还分享给老师,并在全校推广起来。

养成教育在改进中提高,在反思中提升,当然,养成教育也需要众人齐心协力,在相互理解、支持、合作的氛围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平台,并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把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作者:潘卫良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