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对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其发展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德育功效。基于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与育人功效,并从优化顶层设计、丰富内容供给、加强物质保障、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当前,大学生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已刻不容缓。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一重要核心。因此,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育人功能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话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
1-校园文化
1.内涵
在新时期背景下,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社会要求以及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在全体师生的教育、生活、劳动等活动基础上,经过长期累积、沉淀而形成的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在内的思想价值,是一种鲜明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高校的校训上,并通过校风、学分、教风表现出来。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设施,即建筑、景观、设备等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来的、能够承载高校教学、生活的物质载体;二是软件设施,主要指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在内的隐形教学条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识,经人创造又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发展。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全校师生所认同并遵循的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及思维方式等,并以校风、校纪、班风或班纪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从制度文化层面来看,主要是指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维护正常秩序而存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文化,是一种被物化的心理认同,是校园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1]。
2.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高校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大学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规范性的发展制度,这使得大学能够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确保其学术性特点。从当前社会来看,高校承担着服务社会、知识创新以及培养高级人才的职能,这使得其应当加快专业知识和学术的研究建设,才能进一步实现其自身职责。从高校自身来看,其拥有大量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学者、丰富的藏书、前沿的科技文化信息,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具备独特的学术性特征。其二是多元化,大学历来便是多种文化思潮汇聚、碰撞的场所。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多元化文化因子。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从西方而来的大量外来文化涌入高校,这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意识形态、文化格调等大一统文化价值被打破,多元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局面。其三是时代性,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被深深地刻上时代的烙印,高校校园文化同样如此,其文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是其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校园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发展[2]。
3.德育功能
当前,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经济市场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生存发展的环境日益多样化,因此加快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已成为高校亟须努力的方向和重点,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途径。首先,校园文化具有思想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政策引导,高校可以将国家政策方针、办学目标等内容渗透进校园文化,引导全校师生根据政策走向、时代要求来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其二是舆论引导,高校可以加大对社会道德榜样、先锋模范的宣传,或是通过高校领导、教师思想言行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校园文化具有思想规范作用。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行为很容易受到干扰甚至被同化,而校园文化则能够通过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制定明确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避免其误入歧途[3]。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1-优化顶层设计
1.完善领导体制
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的构建是建立在一个坚实有力的领导组织基础上的,因此,高校应当不断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形成以校党委为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格局。首先,高校应当加快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由高校主要领导者负责,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共同制定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具体要求等实施方案,并在建设过程中对这一方案的实施进行宏观把控,监督校园文化活动的进展和效果。其次,高校还应当将思政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相关人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纳入小组,共同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和开展。在实施过程中,高校还应当动态掌握其开展情况,并及时向领导者进行汇报和反馈。此外,学工、工会等职能部门也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根据需求,科学、系统地开展校园文化项目建设,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4]。
2.完善科研制度
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首先,高校应当完善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培养的引导作用。高校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教学规范、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等,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其次,高校应当完善思政理论管理体系,形成科学研究、理论应用、成果转化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将在科研中创作的理论成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师生的思政理论水平[5]。
3.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高校应当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发挥其育人的积极作用。首先,大学生管理制度涉及范围较广,一方面包含着大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制度,例如公寓管理制度、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等;另一方面还包含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性制度,例如学籍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高校应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内容,进一步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提供有效指导。其次,高校大学生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其带有强烈约束性色彩。因此,高校可以借此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高校应当进一步完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提高学生违法乱纪成本,从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6]。
4.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具有引导、规范、激励的积极作用,能够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构建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当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评价机制。首先,明确评价主体。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校园文化发挥育人作用的主要对象,其应当成为校园文化评价的主体,尊重与采纳其对于校园文化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更好地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体验感。其次,丰富评价形式,高校应当加强评价的信息化建设,广泛收集师生的评价,第一时间发现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进行甄别和引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调整和解决,提高其育人实效[7]。
2-丰富内容供给
首先,加强价值引领。要想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高校应当加强当前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理论的深入学习,并将其贯彻落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引导校园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创新育人形式。“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离不开创新,创新离不开协同,探索和构建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路径是创新增效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应当立足于实际,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此外,高校还应当整合校内资源,实现思政教育同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可以搭建信息资源平台,并将一些理论、活动成果进行上传,共享教育活动成果;另一方面应当建立稳定的交流渠道,分享彼此的经验成果,实现双向互补和良性互动[8]。
3-加强物质保障
物质保障是校园文化活动得以有序推进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变成“海市蜃楼”,无法实现,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的物质保障。首先,加大资金保障力度。高校校园文化涉及的范围较广,并且其发展周期较长,建设所需资金较多,因此,高校应当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包括建设经费、活动经费等在内的专项基金,并做到逐年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应当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筹集社会资金。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当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能够合理、务实、科学的使用,发挥“财尽其用”的作用。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因此,高校应当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高校应当完善图书设备,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切实提高高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第二,高校应当不断建设扩充校园文化场地,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艺术中心等必要场所。第三,高校应当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进一步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和空间[9]。
4-加强师资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培训,提高教职工的思政水平和专业素养。首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高校管理层面的直接领导者,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起着决策、引领、协调的作用,因此要想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打造一支有力的政党领导干部队伍,使其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一套独有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次,教职工队伍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切实提高教职工的业务能力。一方面,高校应当严把“招聘关口”,在笔试、面试等环节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的考察,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考核,通过制度化、常态化培训和日常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功效。此外,后勤队伍也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必须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加快后勤部门改革,打造一支专业的后勤服务队伍,一方面强化其服务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还应当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水平,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有序、温馨的校园环境[10]。
作者:李佳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