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论文

1两种文化的对接

1.1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从各国的成功经验来看,校企合作是普遍应用于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企业将高职院校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良好机会。因此,校企合作也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校园文化应当借鉴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又可以通过毕业生为介质,对企业文化起到辐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校园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影响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两种文化的互动、整合的无缝对接是大势所趋。”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以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营造出类似于企业一样的文化氛围,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一是通过举办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各类各项专业技能比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直接、有效地融入比赛过程中,如柳州师专每年都会面向全校师举办“国海证券杯”金融知识大赛和模拟炒股大赛。二是经常邀请区内知名企业CEO到校作专题报告或邀请企业讲师到校内兼课,如柳州师专常年聘任一定数量的校外企业兼职老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讲师。三是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经常性地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能力训练,为此柳州师专不惜花巨资在校内建设了设备完备的户外素质拓展能力训练基地,并拨出一笔专项资金,培养了一批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四是经常性举办校企联谊活动,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把学生课余文体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如举办各类文体竞赛等。

1.2推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纲要》)公布征求意见以来,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特别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同时,尤为注重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制定校企合作的法规,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重大改革的试点范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破解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关键和最佳切入点。实行灵活的专业管理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合作方式,突出强化专业建设,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管理的同时,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找准定位。一是紧贴市场设专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管理,灵活调整招生规模与招生区域,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的长期稳定性,调整好企业要求的职业性、学科专业性、区域性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之间的关系。二是实现校企资共享,要充分考虑到劳动力市场需求因素、教育市场因素、学校办学资源等因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行广泛调研,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精心建设一批专业群。

加强专业群的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柳州师专自建校以来共先后开设有46个专业,其中14个高专师范类专业、32个高职类专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在招生规模和招生区域上不断紧随就业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及专业群的结构,及时新增一批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如模具制造、食品工程,不断削减甚至停招一批市场需求量较小的专业如社会工作、公共事务管理,也创造性地为一些企业如顺丰物流集团实行量体裁衣的联合培养模式,如“物流顺丰班”,基本保证市场供需平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是依托企业支撑,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教学制度。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式,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实训场所的利用率。学校主要提供智力和人才资源,利用企业资源为企业攻克研发新产品,在为企业拓宽市场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一次到企业锻炼的机会,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带到课堂中来;同时,企业的项目投资和管理也为院校教学实践提供仿真的实习环境场所。柳州师专公共管理系的物流专业与营销专业,在每学期的教学安排中都安排为期两至三周、甚至三个月的企业实训课,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大型超市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第三学年则安排一年的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此过程中,专任老师可以从中获取市场前沿信息,学生有了真刀真枪的实习机会,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柳州师专共有4个区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8个,以优良的实践教学为支撑,精心设计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按照“校市共建、校地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以教育学、工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以培养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及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此外,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也是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零距离”的重要方法。

2建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是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加亲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将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必然要求高职学生要主动走出象牙之塔,面向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了解企业——适应企业——热爱企业。高职培养的毕业生只有在校学习期间就培养和企业要求相近甚至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才能缩短步入企业的不适应期,快速融入企业。然而这两种文化毕竟来自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必定存在差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明确,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企业要求,而企业又出现招工难的现象。正因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出两种文化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课题。

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和基本发展模式,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也逐渐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学者也对此做了一系列的思考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探索进展还很缓慢,尤其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总结和计划。因此,通过对处于转型期的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这一课题的探讨,特别是对整合企业文化的解构与重构、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路径选择等维度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双向互动、整合优化的原则下,在对企业文化进行解构和重构的基础上,体现高职校园文化既姓“高”,也姓“职”的特色,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构建富含企业文化元素、品位独特、特色鲜明、充满意蕴和活力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作者:黎洁莺蒙丽莉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