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论文

一、民族地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与过程

校园,是从地理学概念出发,特指由建筑、操场、围墙等实体组合而成的学校物质环境,具体包括教学科研环境、体育运动环境、休闲娱乐环境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指通过多种物质建设的途径,彰显学校精神文化,为师生创造理想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一所文化环境良好的学校,健全的使用功能是基础,独特的艺术化感观是必然,校园环境中充盈着师生的盎然生机和学校应有的育人氛围与人文精神。单纯的“钢筋水泥集合体”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环境,意味着从“物”到“境”、由“器”到“艺”的质的飞跃。新校建成,老校改建,涉及到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借助外力,科学规划这个阶段主要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校园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VI视觉系统。学校规划和建筑设计为文化环境建设打下了基础。校方和建筑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决定了校园面积、建筑外观、附属设施、教室形体和整体风格,一旦确定更改机会就非常少,所以应反复推敲论证达到尽可能的完善。学校规划应根据自然条件、学校的规模、性质和精神文化,创造出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安全舒适、洋溢人文气息的物质环境。我国校园建筑大多千篇一律,缺乏从自然环境特征、学生心理因素、地域文化、学校文化精神、民族风格的综合考量,民族地区旧校舍尤为突出。这一阶段,设计单位对民族教育的认识、对学校文化的理解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期的整体效果。随着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建筑空间也应是灵活的、多功能、可变化的。比如,民族学校的外观应结合民族符号与教育寓意,凸显学习型组织的外在特色;教室设计改变传统的内廊双面和外廊单面教室的形式,以多功能开放空间代替长廊连接普通教室的封闭空间,为后期二次设计提供丰富的可能。校园景观设计应从自然、人文、社会、民族等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理念、地形、功能、使用者特点等内在因素,利用各种景观造型手段,构建一个立体的、亲切的、参与性的系统空间和思考场所。校园景观讲求寓意性设计,利用造型、色彩、质感、符号、图案,融入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传达丰富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和育人功效。硬质景观有亭、廊等建筑小品、浮雕、圆雕;软质景观有植物绿化、景石搭配、水体设计、声光设计。汶川绵虒镇据载是大禹故里,绵虒中学就以大禹治水为文化主题,圆雕装点校园,浮雕和“百川入海恩泽万世”的文赋装饰教学楼外墙,激励学生大公无私、艰苦奋斗。汶川雁门小学雕塑以羌笛、羊皮鼓为造型元素,和舞动的飘带形成“心”形,表达了师生传承羌文化传统的民族自信心和灾后感恩的心情。四季颜色丰富的绿地点缀读书角、静思亭,能将校园娱乐环境和第二课堂结合,产生花园般的美丽景象。水景入园要把握安全和生态的原则,能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室内环境指教室、宿舍、卫生间等小空间的内部建设,可以归纳为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卫生间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等类别。物质建设的同时都融入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由于师生比例失调,现有的教室往往人数多空间小,必须处理好收藏空间,才能让教室整洁有序;班级教室的前墙通常展示国旗、校训、校风,应注意文字比例色彩的协调;后墙通常是文化宣传墙,应改变单调的黑板样式,采用图案、色彩和造型新颖的宣传展板结合,将鲜活的班级文化展现出来。功能室应设计出场景化的环境,让教与学更有乐趣,更有效率。走廊往往会贴上瓷砖,不防考虑彩色瓷砖搭配,改变“一片白”的传统面貌,并悬挂统一边框的绘画作品、宣传画,或展示文化活动照片,形成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在教学楼入口或者较大的公共空间应规划一些特定的文化主题,比如学校的文化精神展示、各个学科的趣味知识、开放性图书柜等。卫生间干净整洁最重要,而温馨的瓷砖色彩、精美的文明提示牌能更加有效地形成学生自律。宿舍门上粘贴“全家福”,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家”,是和谐团结的的心理暗示。VI视觉系统包括标志设计和标志应用系统,应考虑校名、童趣、教育、民族等文化元素,设计独具特色的标志,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吉祥物适合小学,将学校的育人目标用卡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儿童充满吸引力和示范效应。班级牌、宣传板可采用独特的民族符号和鲜艳的色彩进行装饰,成为校园亮丽的点睛之笔。学校各种用品都应规范设计,达到统一鲜明的视觉形象传达。

2.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这阶段主要的内容就是全校师生积极主动建设文化环境,实现良性互动与持续改进。师生是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者、使用者和受益人,因此,师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建设为校园带来鲜活的生机。第一阶段的成果应精心维护,但要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高档的材料和艺术化的形式,都是师生才智展示的背景。没有师生持续的建设和改变,校园文化环境都只是静态的物质文化环境,失去鲜活的生命力。环境卫生需要细心呵护,展板内容要定期更换,开放书柜的图书要流动,学生作品展示要更多更好———只有师生不断融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才能让“校园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才能在冰凉的硬件建设上结出耀眼的精神文化硕果。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是工程建设总体思路对新校建设、旧校改造都需要整体规划再分步实施。文化环境建设涉及到建筑、景观、广告、心理、教育、营销、生态学等多门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微缩社会的生态再造。因此,学校应增强意识,扩宽眼界,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内外资源之合力,达成文化环境建设之目标。

2.环境育人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高尚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化的外观是校园文化环境必须同时具备的。在物质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去发现、挖掘、整理、宣扬学校文化内涵,梳理出准确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等理念文字,用正能量的精神文化激励心志,用高品味的审美润泽心灵,最终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必须知晓六个要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因地制宜,重视自然环境与人工改造的和谐,突出学校“文化殿堂”之身份;重视物质建设的教育内涵,分类、分主题进行景点和文化对应,适当融入多元的文化元素;校园环境的造型与色彩配置必须符合学生审美心理,具有童趣性、艺术性;建筑、景观、VI设计应尽量统一主色,形成鲜明深刻的视觉形象;材料的选用应环保、经济、安全、耐用,便于定期维护和更新内容,让文化环境始终充满新意;校园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之地,尽量采用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增加师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文化环境建设的综合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和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落实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化环境建设是改变民族地区中小学校落后的校园面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良好的民族文化教育生态系统,有利于学生获得民族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民族教育在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是民族生活的真实回归,是与社会文化的充分接轨,进而能够影响社会文化、滋润社会文化。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是文化知识传播的殿堂,是引领社区文化的绿洲,是师生身体和心灵的家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宝地。理解学校的多元属性,就多一种建设的维度。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的文化“磁场”,会在无形中统摄和滋润师生的灵魂,发挥长效的育人功效。作为建设主体的校方,对这一过程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关知识储备,清楚自己的需求,把控好设计成果,持之以恒进行文化环境的建设,最终达到物质世界与精神家园共舞,促进师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洪樱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