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的应用(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过于依赖教材和过于追求对技巧的讲授,以及课时安排过少等问题。要提高阅读实效,必须注重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和氛围的营造等,这样才能把阅读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升对策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但在现代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以及阅读本身特点的影响,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兴趣的培养都常常被教师忽略掉,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成绩的牵累,从基础做起,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阅读教学过于依赖教材:小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面,让学生涉猎不同的阅读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去背诵课文。这本无可厚非,教材中的选文毕竟都是经典。但受考试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是把课文进行“肢解”,让学生深挖课文内容。这种过分依赖教材的深挖式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面,一旦没有了大量内容的积累,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就很难有“质”的飞跃。
1.2过分追求阅读技巧的传授:语文考试中,阅读是重要的内容,占有的分值比例较大。小学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分数,因而教师大都过分追求对阅读技巧的传授。如,给学生讲解怎样找中心句,怎样概括文章的主体,怎样选择正确的答案,怎样做好问答题等,这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成绩,但却很难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很难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久而久之,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美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
1.3阅读教学时间上分配不足:阅读作为语文四大能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小学教学中,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在课堂时间上都没有给予阅读教学足够的时间。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单独的写作课,但阅读教学基本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大多数小学都没有把学生的阅读安排到课表中,基本以学生的课外自读为主。没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就很难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是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小学生,在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更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提升对策
2.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持续关注能力缺乏,而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积累。要让小学生对阅读拥有持续的关注和提升,必须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两个:一是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典故,让学生明白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告诉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有这样的联系,由此激发学生好奇心,更积极地投入阅读学习中。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以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阅读某一篇内容,然后下次上课让同学复述,由于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投身阅读,从而感受作品的魅力,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阅读。
2.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阅读能力既包括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也包括学生对不同文本的把握能力,即学生通过一篇作品的学习而获得的对同类作品的理解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的学习而锻炼出来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作者对于身边事物的写作,都会有一个写作或者说明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同时作者也会在里面融入自己的感情。阅读这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如,在阅读《家乡的红橘》这课内容时,学生就要搞清楚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同季节的红橘都是什么样子的,要清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认真品味作品的语言等,这样的阅读对作品的把握才会更全面。
2.3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既要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做保障,同时要有阅读技巧的训练。此外,阅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小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不断感受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营造:一是可以在教室内置办“读书角”,用班费购买或者让学生把自己拥有的书籍拿来,统一保管规划,供班级学生借阅。二是可以通过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例如,每周可以开展一次阅读心得或者读后感交流活动,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4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若紧靠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做好阅读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内外的时间,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学生自读有机结合起来。其中,课内是基础,教师要通过课内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夯实阅读相关知识;课外是有益补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训练。但要注意,课外阅读不应该是教师“放任”学生随意阅读,而是要做好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帮学生把好源头关,使之健康阅读,有效阅读。
3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给予思想上的足够重视,更要从时间上进行保障。同时,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必要的,因而让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才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成功(教育),2013(20).
[2]丁艳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44).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
作者:万琼林 单位:四川省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摘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2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指导阅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教学《观潮》第3、4自然段时,先让学生细读课文,想象画面。再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形状,并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作者描写钱塘江涌潮声音和形状的语句。这样,学生才会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既理解了内容,体会了感情,有领悟和学习了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其次是指导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再次是注重课外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同学们阅读的有关报刊、书籍,经常开展阅读课外活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我教学完《幸福是什么》后,搜集了有关幸福的名言,如: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果戈理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4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学《去年的树》,我让学生找出小鸟与树、树根、大门和小姑娘之间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当的情境和人物的心情……5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5结语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和丰富学生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时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小学生能在此期间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将会对其终身有益。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永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取向》,《语文教学通讯》2003.2
[2]郭梨萍,品尝独特的语文盛宴,感受快乐的语文脉搏———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点滴体会[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11(12)
[3]庄美芳.让学生在“让学锞堂”中快乐成长———以“活动单导学”课堂敏学模式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6)
作者:张蕊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临河里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浅析
摘要:
阅读过程是学生吸收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将会极大地丰富语文知识,得到充裕的文学修养训练,文学修养也将因大量的课外阅读而得到极大提高,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1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文章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写出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为帮助学生具体地领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句子,我让几个学生去做一件具体的事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学生们选择了“洗手”。于是记时开始,几个学生打水、洗手、擦手、倒水,整个过程下来,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有的同学甚至连擦手、挂毛巾用了几秒都记录得一清二楚。事后让学生们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谈了很多:“洗手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人把洗手这件事专门列入日程安排中,但它的确占用了我们每天的许多时间。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2说学与大阅读有机结合
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改变以往以学习知识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方式,采取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指点学法,引导自学,鼓励创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每学完一课或一个训练组,就启发学生采用“先同桌,再小组,最后班内交流”的形式进行说学活动。说学活动包括说学习方法,说学习过程,说收获体会,说不懂的问题等。这种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延伸到课内外大阅读中。每次大阅读之后,再通过读书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交流阅读所得。
3给予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生想读书,有书读,但没时间,读书还是一句空话,更别说形成习惯。为了保证学生有专门的阅读时间,使其阅读兴趣不断的得到满足,我们需要在给学生一些固定的阅读时间。开设图书馆阅读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大阅读,即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中、高年级每周半天,低年级每周两节课,连在一起在校图书馆进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把大阅读课列进课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纲要。大阅读课上,学生是绝对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读物,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权。但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一定要坚持做到“三抓”:
(1)抓阅读指导;
(2)抓读书笔记;
(3)抓课中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挤时间阅读。如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的长短,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倡议:春秋“晨光诵读二十分”、夏日“阳光午后好读书”,冬天“睡前温馨亲子读”。慢慢的,学生们就会知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还是有的。并会逐渐形成自己固定的阅读时间表,不再为找不到时间阅读而苦恼。
4必须十分重视说写训练
低年级同学识字少、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展,思维能力也较,因此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而要使学生能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达这一目标,就必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教学重点,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课文练习进行说写训练,让学生先说后写。由于练习的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而也完成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语言这个质的飞跃,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5必须十分重视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训练
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很粗浅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观察和判断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学习(回声)一课,由于回声比较抽象,单靠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文,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我便在课前先让学生在新楼房里大叫一声,学生们听到楼房里也回荡起同样的声音,然后,再让学生观察用石头击起的波痕碰到障碍物荡回来的现象,再进入课文的学习,学生们普遍感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却有着如此深奥的道理,使学生认识到观察与判断的重要性。
6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性阅读
低年级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6.1把握读准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坐井观天》一文通过写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表现了青蛙的无知及小鸟的耐心与见识,由此,启发学生读好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2把握语速与语调。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如《丑小鸭》一文的最后一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这句话真实地再现了丑小鸭惊讶、兴奋、激动的心境,是丑小鸭历经不幸后理想实现的美好结局。教学时,我这样来启发学生:
(1)默读课文,画出写丑小鸭心里想法的句子;
(2)自由尝试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
(3)比赛性朗读。通过比较,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自己辨别领悟丑小鸭当时的心境,真正应验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古今共识。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孟庆芳,齐晚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2001(09)
作者:单爱群 单位:江西省瑞昌市武山学校
第四篇:信息技术中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为我们提供高效的生活节奏。学校的教学工作也逐步的从死气沉沉的板书形式中解放出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使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古诗阅读;高效率
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逐步随着实际应用不断的适应着课堂的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课堂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本的叠加,需要教师的深思熟虑以及更加精心的课前备课的准备。
1信息技术完成教学的整体性
构建小学语文古诗阅读的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教与学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完整性构建。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能够完成单一的教师教学任务,学生却不能完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例如,小学课本中《两小儿辩日》的讲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古文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然后对古文的含义进行翻译。对两小对待看到太阳时不同的看法进行讲解,“一个说离太阳较远,一个却说离太阳较近,虽然两人观点不同,但都很有道理。”晦涩的古文学习很快便让小学生失去了兴趣,并且对于意义上更是很难达到理解的程度,最后学生只能为了应付,死记硬背。失去了古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意义,长此以往,便形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很难形成完整的教学构架。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可以将《两小儿辩日》的课文内容通过对课堂进行情景再现,将“到底两人的结论谁对谁错?”通过动画的形式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思考。解决了教师教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不仅丰富了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也使知识的学习构架可以很容易的被学生吸收,真正形成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氛围,增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的语文古文教学当中,对教师课前准备资料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教师的备课准备不再拘泥于语言文字的形式,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空间,尽可能的丰富教学内容,将更充足的资料以多种形式引入到课程教授过程中,确保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保留,避免断章取义使学生的理解上产生偏差,有利于高效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也体现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整性。
2信息技术创新了教学的形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深入教学目标,使学生、教师双向的目标结构完整性得以形成,并且也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小学课本中《东郭先生与狼》为例子。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将课文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讨论本品古文的寓言意义。虽然课堂中也有学生的参入,但依旧应试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形式单一,毫无生气。相对的,多媒体的引入首先从直观的视觉上予以学生多彩的视觉体验,课堂中东郭先生的形象以及他对待蛇的做法通过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课文的内容可以由干巴巴的文字讲授转换成视频展示,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开动脑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改善了学习的课堂氛围;再次,教师的板书设计不必仅仅是白板文字,可以让生字“说话”,动画的文字效果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乐趣,形成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审美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通过课堂中引入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当堂课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通过立体的形象和多种形式的教学,从侧面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影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辅助学生健康成长。
3信息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资源
小学语文中古文的学习是整个学期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通常会将一篇课文分成几节课来讲授。由于古文本身就晦涩难懂,再加上教授式拖沓的时间较长,使学生对古文的学习产生厌倦感。以《掩耳盗铃》为例,传统教学通常会在教授前期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彻底的进行清扫,将课文的讲解拆分成几块,逐一进行讲解,长时间的分散讲解使课文失去了文章的整体性,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改变了这种拖沓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教学。信息技术与语文古文的结合教学首先是对课程进行整体把握,将前期的生字清扫变得有动感,拼音的逐一隐去,然后将生字插放到课文内容中,实现了课程的连贯性。例如,对《掩耳盗铃》创作背景的介绍,相关联的文学知识的积累以及课外相关读物的简单介绍,逐步拓看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视野,丰富的课堂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堂以外的课业负担,达到双丰收的效果。
4结论
生活在e时代的我们,要逐步跟上e时代的生活节奏,才能不被社会的快节奏所淘汰。作为教师,更应该将这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应用到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改善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彻底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定向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形成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引进小学语文古文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尝试,更开启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黄春雷.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张立忠.课堂教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生评价的一致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孙明芝.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深化实验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作者:程潇潇 单位:浙江永康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