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范文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摘要】小学中段学生自我探究意识及能力逐渐增强,是组织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时期。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掌控过多,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启发式教学难以施展。本文立足启发式教学特性,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针对如何调整课堂组织方式,提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构建灵动课堂,促使启发式教学高效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理论,以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在素质教育新阶段,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立足教师主导地位及学生主体意识的课堂组织形式成为必然。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师生思维模式受到禁锢,对于启发式课堂的接受度不容乐观,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落实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一、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加持之下,师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思维的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思维的主导者。而师生关系也由单向指导变为互动合作,着力于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跟上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教育新要求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交锋。启发式教学契合素质教育要求,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帮助教师与学生跳脱分数车轮战,以全新姿态重新审视数学教学。教师以教学引领者视角重新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趣味性。学生以探索者姿态解决数学问题,树立学习自信。启发式教学的合理运用很好地平衡了师生教学关系,使教学需求与教学实际之间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趋于平缓,推动小学数学走向高效、有趣、多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碰撞。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改革之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逻辑性、严谨性、实用性是小学数学科目的学科特性,与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形成鲜明对比,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难度。面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薄弱,教师通过采取灌输式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第二,教学创新流于形式。虽然在素质教育新理念的影响之下,教师尝试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逐渐受到关注,在课堂中的应用提上日程,但是由于受到教育观念及教学组织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呈现明显局限性。一方面启发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以课堂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但是欠缺趣味性的课堂环节设计将问题串联起来,导致问题启发沦为变相的课堂提问,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另一方面并未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紧凑,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并不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且快速给予回应,而教师则采取直接给出答案的方式一笔带过,导致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并未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1]。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问题为媒介,启发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问题可谓是数学知识的传输载体。因此,教师应以问题为媒介,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世界。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给出加减混合运算式,并提出思考问题:“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运算?”引出含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遵循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帮助学生对于混合运算建立初步认知。其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小熊购物的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从情境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锻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问题:“假如你是顾客,你会选择购买哪两种食品?”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借助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引出关键的新知探索问题:“你能够帮助小熊胖胖算一算他要购买的东西需要多少钱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最后,教师以问题链条“所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含义?”“当算式中有加法与乘法时,应先算什么?”“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时机

高效的启发式教学并非毫无章法的随意引导,选择启发节点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性,适时做出指导与点拨,提升启发教学的精准性。以“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进行学情追踪与分析,掌握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学习方法特性以及思维的局限性等信息,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已掌握、能掌握以及需掌握的知识点,做到知己知彼,为课堂教学启发提供参考依据[2]。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客观、公平、包容的心态审视每位学生,精准地选择启发对象以及启发时机。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探究活动,建立对于周长概念的认知,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将感知上升至数学知识层面。此时,教师对一周的定义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才算一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促使学生加深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启发时机的选择应立足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以及认知需求,起到指明灯的作用,帮助学生从思考困境中挣脱出来,打开学生思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设计探究活动,预留思考空间

探究活动是启发式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以“线与角”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虽然线与角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数学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欠缺思考与探究过程,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设计的动手操作、实际情境认知等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在方格纸上平移物体,对比移动前后图形有何异同,建立对于平行线的初步感知。进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纸张的对折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桌或是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其次,教师设置生活情境体验活动。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斑马线、铁轨、双杠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以具象化事物给予学生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以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引导形式,吸引学生思绪

小学生的专注力呈现阶段性起伏,加上自我约束能力薄弱,增加了学生开小差的几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用丰富的引导形式,带动学生思绪,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之中。以“生活中的负数”教学为例,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趣味性的游戏作为热身活动,如教师给出数学描述“气温上升3℃”“地上15层”等,让学生说出意义相反的一句话。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给予学生启发,引出表示相反意义量的方法,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教师设置0的再认知,提出思考问题:“0是正数还是负数?”形成认知性的冲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此时,教师给予学生自由探讨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引发热烈的课堂讨论,将数学课堂氛围引向高潮。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温度计这一常见生活物品,建立0是正负数分界点的数学认知。通过趣味性的课堂设计,营造跌宕起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然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占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启而不发的问题较为显著。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关注,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扮演引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探索空间。

作者:魏晓平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