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教促学”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教促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教促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以教促学”

《全日制义务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发展固然因人而异,但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凭借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还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让他们的数学学习从课堂延展到课后,这样用老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促学”?笔者在实践中有如下思考。

一、加强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将数学学

习延伸到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在不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影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钟表的知识、位置与方向、重量单位的计量、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数学与生活真正是息息相关。这样的发现会令学生惊喜或者兴奋,或许会因为知识的生活化而对数学产生较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此类内容时,能抓住契机加以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不能仅满足于掌握书本上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了解和钻研,这样让知识变得丰富而多元化。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这一重量计量单位时,笔者带来一些实物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称量。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都争着来称一称,掂一掂,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去超市调查不同物体的重量,感受它们轻重的差别。学生在调查时有了直观的感受,增加了对重量感觉的体验。笔者还要求他们将调查的结果在班级里交流,这更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面,让他们确确实实地体会并掌握到了这些知识。此外,让笔者出乎意料的是,有个同学甚至记录下了还没有学过的“吨”,并自己查资料了解了这个重量单位的相关内容,这更是意外的收获了。

二、厘清数学知识的叠进关系,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因为遵循着“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原则,教材中前后的知识点必然有着隐性的联系,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先从最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开始教学,进而逐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转化成三角形、梯形……又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只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再沿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可。类似的这种联系还有很多,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将此类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由此及彼,由一及十,适当回顾,因势利导,那么必将对学生更深入、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好处。

比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中,笔者先让学生练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能很快算出答案,然后笔者直接出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例子,学生由之前的计算经验也能顺利地得出答案。再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可引导学生回顾一下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体积的计算都可以归纳成体积=底面积×高,那么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是否也可以用此方法呢?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到底是否与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一样呢?学生可以先猜测再验证,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会对结论印象更加深刻,理解得也更到位。在接下来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的内容,又可以根据圆柱体与圆锥体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

三、启发学生应用数学,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内容向更深处发展

学数学不是“光说不练”,数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在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要唤起学生心中进一步钻研知识的欲望,促使其“做数学、用数学”,让数学学习向着更深处发展,这样才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素养。反之,如果只把数学学习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书本上,那就无异于“井底之蛙”了。在教学四年级的数学活动课“我们去春游”时,我先引导学生考虑春游的人数、景点的价格、乘坐的交通工具等主要因素之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一个喜欢的春游方案,然后参与班级的“最佳方案评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利用双休日时间去景点询问价格,拟定游玩的项目,选择乘坐哪种交通工具较为方便节省,多次比较、计算后拿出自己满意的方案。在调查、汇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诸多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真正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作了很好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要“以教促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的内在,让学生领会数学世界的魅力,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展示数学学科独特的内涵,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这样的“教”才是高效的“教”,学生也才会乐于接受,学习才会更富实效,也才会引领学生走出盲人瞎马的境地,让数学课堂始终洋溢在快乐、高效的氛围中。

作者:陈文静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